[心得] 《瑪德蓮》:以文字煉金

看板book作者 (麥酷斯)時間1月前 (2024/05/25 12:02),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4周前最新討論串1/1
部落格圖文版:https://maxjamesread.com/madeleine/ Podcast有聲版:https://apple.co/4bLZQo4 這本《瑪德蓮》是去年在承風書店閒晃時遇到的散文集。封面上有一隻墨黑的馬來貘,配 上朱紅的底色,十分搶眼,加上久聞楊佳嫻大名,便馬上衝動購買。 讀完很是喜歡,但完全不知道怎麼下筆寫心得。簡單在 Evernote 上寫點感受後,便一直 擱到到現在。不過想想,既然喜歡,或許還是應該試著分享看看,於是有了這篇,大家就 隨性讀讀囉! 【小巧精煉】 這本散文有個很大的特色,就是其中有非常多小巧的極短篇,許多甚至只有數百個字。覺 得李桐豪在推薦序用的標題「煉金術士」很是妥貼。如他說的: 煉金術士顛倒通識與常識,錯置文字的意義,萬事萬物在她的手中如一只魔術方塊,碎裂 了顏色,扭曲了秩序。然而輕巧一轉,即是璀璨奪目的風景。 口說無憑,揀幾篇讓大家感受感受。像這篇關於散步的炫目隨筆: 夜半,從寧夏夜市走回雲和街。樟樹們的鐵枝條藏在深深的暗影哩,染著金絨光的葉子們 ,有沉默的華麗。有些故事很短,足以引起精神的痙攣,帶來夢的緊張,而有些,則像是 那一片碎玻璃鋪成的行人道,過了很遠很遠,依然依稀看見閃爍,閉上眼睛,那細銳的光 角還鑲嵌在瞳孔邊。 楊佳嫻的字不只絢麗精準,許多尋常事物透過她的文字重組,常常讓我感受到一種奇妙共 鳴。像這篇關於雲的隨想: 今天的雲抄襲昨天的雲,那看來變化的紋理簇擁著同樣的虛無。「生活是偉大的失眠」, 佩索亞說。 又比如這篇對影子的反思: 波赫士說,「我幾乎沒有抽想思維的能力,你們一定注意到了,我不斷地引證和追憶。」 走在傍晚藍色街道,複雜的光源使得一個人同時擁有十二個影子,好像是我在這個十字路 口度過的歲月的總和。 李桐豪在序中提到,湯舒雯在這本書出版後在臉書上問楊佳嫻是否認為寫作有進步,楊答 :「寫得更精確,更經濟。」顯然她是有意識地去精煉自己的文句。必須說,閱讀這些短 篇真的很享受! 【灰沉隱暗】 除了精煉,這本散文集還有另一個特色,就是許多地方都帶著一種蒼涼的、衰敗的感覺, 有些時候甚至是陰沉。這邊一樣撈幾段給大家嘗嘗。比如這段對動物遺蛻的小感: 在政大讀書時,爬文學院旁行健道,時常撿到蟬蛻。透明的空殼,混濁的虛空,放在耳邊 ,也許還可以聽見晚夏噫氣。也曾在屏東某樹林內撿到蛇蛻,鱗片依依,微濕,拔了筋的 鐵笛。今晨在埔里山上小路閒晃,幾次看見輾平如後紙的蛙屍,瘠瘦的,遠望如老象腹上 斑癬。 再比如這段睹房思人的小記: 環視這房子。我看到許多我心愛的物事。我想把他們送給你。印有米昆德拉臉龐的魔術方 塊,寫了莫名其妙感想的小筆記本。我想送給你玻璃酒杯的碎片,剪下的指甲,脫落的洋 裝鈕扣,一根落在洗臉盆的睫毛。脫手心愛的物事,脫手自己的心。離開,發黑,朽爛, 酸風中消逝如微塵。 又或是這段關於等待的小感: 有時候人在等待中被等待傷害,或者在未來被過去的歡樂傷害。在欲雨未雨壓抑如雙臂遭 綁的青蟹那樣的下午,被忽然領悟的願望傷害。—是梁秉鈞三十年前的詩句,那些泥濘亦 是這般真實/黑暗中遇見蛋殼的碎片」,也許跨過去,也許踏得更碎。 好愛「也許跨過去,也許踏得更碎。」這句。書中的許多段落都是這樣,短煉深邃,讀了 常覺得被什麼點到般,微微悶心。 【談書】 最後想聊聊其中「談書」的部分。楊佳嫻往往短短幾筆就讓人感受到一本書的魅力。比方 說這篇對陳映真《山路》的簡感: 和學生談起〈山路〉,那以懺悔為基調、以烏托邦的破滅為代價的純美人格的風姿,那種 自苦的意志,以及所有被損害者為兄弟的高潔意識,無論讀多少次,都令人有一種敬慕。 敬慕小說裡折磨般勞動著的蔡千惠,也敬慕陳映真。 作為小小說書人,真的相當佩服如此功力!而她也常常從一些摘句出發反芻、抽練出許多 值得細品的哲思。比如書名「瑪德蓮」應該就是來自這篇讀波赫士的隨想記錄: 讀波赫士引用愛默生,說「藏書室是一處有著許多迷睡的靈魂的神奇陳列室,當我們呼叫 它們,這些靈魂就會蘇醒過來」,誠然迷人,然而這形容拿來講木乃伊的陳列室好像也可 以—當印和闐呼叫他們的時候。接下來他說,「每讀一次某本書,每回憶一遍這次重讀, 都會有新意」,因此,「書本就是赫拉克利特說的那條不斷改變的河流」,這一次吃到的 瑪德蓮和上一次吃到的,絕對是不一樣的。 而她的隨想有時會跳到相當遠的地方,讀來常有驚喜。例如這篇從張愛玲的作品談起「男 人」的短文: 看到張愛玲〈心經〉寫「一個高大身材,蒼黑臉的人」,覺得是你,〈多少恨〉寫一個男 人「有點橫眉豎目的像是舞台上的文天祥,經過社會的折磨,蒙上了一層風塵之色」,也 覺得是你。斷章取義,亂所比附。是億萬年前磨銼溶解的泥沙,苦的,鹹的,一泓海水中 看,在最小最近的地方重新改變的魚缸的顏色。 好愛這樣有點亂七八糟卻又莫名合理的隨想心得,我大概永遠寫不出這種東西(笑)。 【後記】 如開頭說的,這篇心得難產很久。硬要說這篇也比較偏摘錄,沒太多「心得」,但真的是 很美又很犀利的一本散文集,還是想盡可能推一下。 這本書是 2012 年出版的,已經好些年前的書了。謝謝承風特地把它展出來,讓我有機會 與之相會。題外話,楊佳嫻去年其實有出新書《以脆弱冶金》。之後應該會再找來看看, 希望到時候心得能寫得順些囉! --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xjamesread/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axjamesread/ Podcast: https://apple.co/3THZYM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5.46.9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716609751.A.81A.html

05/25 22:28, 4周前 , 1F
值得深思
05/25 22:28, 1F
文章代碼(AID): #1cKMBNWQ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