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沒有媽媽的超市》:一場母後的重建之旅

看板book作者 (麥酷斯)時間3月前 (2024/02/10 13:32), 3月前編輯推噓6(600)
留言6則, 6人參與, 2月前最新討論串1/1
部落格圖文版:https://maxjamesread.com/crying-in-h-mart/ Podcast有聲版:https://apple.co/48eUmjw 最先知道這本《沒有媽媽的超市》是聽到連俞涵在《山羌閱覽室》中的介紹。那時雖小小 心動,但並未入手。沒想到今年我就失去了媽媽。前些日子到台北散心時在一間書店又看 到它的朱紅身影,馬上決定收編。讀完大愛,絕對是我今年前十喜歡的作品。 作者蜜雪兒.桑娜是韓美混血,現在是獨立樂團「Japanese Breakfast」的主唱。這是她 的第一本書,講述她陪伴癌末媽媽到生命終點的過程與母喪後自我重建的心路。以下聊些 心得。 【相愛相殺】 母女相愛相殺在散文中不算罕見,但蜜雪兒與她媽媽大概是屬於特別激烈的版本。 蜜雪兒的媽媽在她出生後就把時間和注意力都投注在她身上,總想把她雕琢成最完美的樣 子。比方說她媽媽對外表非常重視,在嬰兒時就常捏蜜雪兒的鼻樑,怕鼻子太扁。每當她 駝背時就會命令她:「抬頭挺胸」。 到了青春期時,她媽媽甚至挑剔起蜜雪兒的體重,或嫌她把眼線畫得太粗,連穿什麼衣服 都能讓母女起爭執。更糟的是,大概是父親的遺傳,中學時的蜜雪兒陷入極大憂鬱,導致 成績一落千丈。這讓她與媽媽的關係更加劍拔弩張。 而一切在蜜雪兒開始玩音樂後變得更加混濁。對那時的蜜雪兒來說,音樂是唯一的救贖。 漸漸地她越發投入,開始寫歌、做小型表演。原本媽媽只是冷眼看待,但在蜜雪兒開口說 想租錄音室做專輯時整個爆發。爆吵一頓後她倉皇離家,然後申請了離家很遠的大學。 或許是距離讓他們冷靜下來,兩人關係在蜜雪兒上大學後漸漸改善。媽媽每個月總會寄來 幾個大紙箱,裝著爆米花或辛拉麵。蜜雪兒返家時也會細細檢查自己的儀容,想讓媽媽發 現自己成熟、長大了。 隨時間流轉,母女終於從相殺漸漸走回相愛,青春期的傷痕逐漸撫平。蜜雪兒自陳: 要到許多年後,我從大學畢業了,才漸漸明白維持一個家代表什麼意思,也才明白過去多 麼自以為是,多麼理所當然地住在家裡。 沒想到和解之路才要展開。媽媽就被診斷出癌症。最初,蜜雪兒把這當成是個彌補機會, 希望當個全心全意照護媽媽的完美女兒。然而,媽媽終究沒能康復。書中從癌末到過世的 描述超級揪心。雖有點地獄,但讀時其實有種追連載的感受,明知很痛卻忍不住直往下翻 。書中的這段話讓我看得很是難受: 直到最近這幾年來,我們才開始破解謎團,開拓出足以容納彼此的心理空間,也才開始懂 得欣賞彼此的差異,懂得把握彼此如照鏡子般嚇人的共通點。沒想到,幾年的豐收才正要 結果,我們共處的時光就被無情打斷,只剩下我一個人,沒了鑰匙,茫然解讀身上繼承的 秘密。 【食物氣味】 書名《沒有媽媽的超市》其實已經暗示了食物是貫穿全書的主角。這裡的超市指的是 H Mart,是間專賣亞洲食品的連鎖超市。對許多韓國人來說,這是個能找回家鄉味道的好所 在。對蜜雪兒來說,這些各色各類的食材正是串起她與媽媽連結的要素。蜜雪兒就說: 媽媽不在以後,我去H Mart 老是會哭。 蜜雪兒說,雖然她媽媽在各方面管教得相當嚴,飲食方面的規矩卻很寬鬆。她不愛吃的東 西絕不要求她吃完。因為她媽媽認為飲食是種享受,勉強才是浪費。此外,她媽媽也總不 吝於用食物表達她的愛: 飲食,是我媽媽表達愛的方式。不管她表面看起來有多刻薄、多不講情面,再三鞭策我滿 足她那些頑固的期許,但每次打開她做的午餐便當,吃到她按照我的喜好烹煮的晚餐,我 總是能感受她的關愛。 在關係緊張的時候,食物也是接起兩人的好幫手。每當蜜雪兒從大學返家,她媽媽就會先 醃好牛小排,再把冰箱填滿小菜。蜜雪兒說,每當聞到牛小排的香味,就覺得那是「家」 的味道。 也因此,當媽媽被診斷出癌症後,返家照護的蜜雪兒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食物。遺憾的是 ,不管是她做的韓式蒸蛋,又或從媽媽愛店叫來的牛肉年糕湯,虛弱的媽媽都無力下嚥。 殘酷病魔硬生剪斷食物的鍵結。 好在,如此連結千絲萬縷,沒那麼容易被剪盡。在喪禮後,蜜雪兒試著做了經典的韓式暖 心料理大醬湯;感恩節時,她也自己填料、烘烤火雞。藉由料理,她慢慢療癒了自己。在 媽媽離開後,幫助蜜雪兒重建的依舊是母女兩人最愛的食物。 【混雜認同】 除了食物,身分認同也是穿透全書的主軸。蜜雪兒是韓美混血(媽媽是韓國人,爸爸是美 國人),如此身分似乎注定了她的混雜矛盾。 蜜雪兒說她小時候最不想被問的問題就是「你是哪裡人?」如她說的: 我臉上有某種特徵,看在他人眼裡,會被解讀成一種脫離根源的事物,彷彿我是哪來的外 星人或外來的奇特水果。 因此,少女時的她極力想擺脫「亞洲」的標籤,比如拍照時不比「YA」,怕像個亞洲觀 光客;甚至還假裝自己沒有中間名,因為她的中間名「正美」其實是媽媽的名字。 妙的是,隨著年齡增長,蜜雪兒卻逐漸想找回這樣的血緣連結。如此感受在媽媽罹癌後更 加強烈。食物在此又扮演了重要角色。蜜雪兒與來幫忙照顧媽媽的凱伊間的衝突可說完全 體現了食物與認同的糾葛。 甫來到家中的凱伊,一早便煮了韓國家庭會為病人準備的松子粥。然而當蜜雪兒想學這道 料理時卻被回絕,還得到「妳可以做妳和爸爸的晚餐」這樣的回覆。然後,當蜜雪兒擔心 母親是否能吃近乎全生溫泉蛋時,凱伊只是嗤笑一聲,淡然地說,我們在韓國都是這樣吃 的。 當然,凱伊或許無心,但這些話就像是在對蜜雪兒說:「你不是我們這一邊的人。」書中 的這句話讓人看得疼: 好長一段時間裡,我努力想在美國獲得歸屬感,盼望此事勝過一切。然而當下這一刻,我 只希望被當作韓國人,只希望眼前這兩個不承認我身分的人接納我。 蜜雪兒曾那麼不希望被他人注意到自己的韓國特徵,如今卻希望能被當個韓國人。如此焦 慮,在媽媽離開後依然存在。像是她在 H MART 時便會問自己: 如果以後忘記家裡習慣買哪個牌子的海苔,也不能再打電話問誰了,那我還算是個韓國人 嗎? 好在最後,讓她找回準心的依舊是食物。母喪後,蜜雪兒開始固定每月做一次泡菜。在製 作的過程中,她不時想起媽媽老提醒她,不要和不愛泡菜的人談戀愛。逛超市也有同樣的 療癒效果: 每次來H Mart,我不光是為了買烏賊和一美金三大把的青蔥而來,我也在這裡搜尋記憶。 我在收集證據,以證明我那一半韓國人的身分並未隨他們一同死去。 藉由食物,她再次搭建起與媽媽的鏈結和血緣認同。 【後記:我的母後】 洪愛珠在推薦序說,這是本孤女的災後重建之書。很喜歡她的這段點評: 作者曾在濃度過量的母愛裡掙扎,後又在母親的日漸衰弱中練習獨立,最後在母親離開 後,心靈的斷垣殘壁中重組人生。以傳承自母親的烹飪技能。以愛的餘溫。及,以書寫的 形式。 整本書赤裸真誠,配上蜜雪兒細密的文字,雖然這樣說有點怪,但真的是好好看。 最後回頭聊聊自己吧。其實本以為這本書我會讀到大哭,但卻沒掉什麼眼淚。一方面是我 刻意拖到情緒比較穩才讀,另一方面是她的情況與我沒那麼相似。我和媽媽沒有這種相殺 折磨的戲碼。此外,媽媽也不是死於癌症。看到蜜雪兒癌末照護的掙扎,反而默默覺得媽 媽沒受這種苦也好。 當然書中難受共感的地方還是不少。像看到蜜雪兒說她看到老太太時會覺得憤怒,氣她可 以活到這歲數;又或讀到她媽媽重病時身體的水腫與口腔的泡疹的狀況,都讓我心頭一酸 ,實在太像。 然後讀到蜜雪兒找到她媽媽悉心珍藏的全家照片的段落時,更是難受到不行。因為我們家 的回憶,舉凡照片、獎狀或證書也都是媽媽在整理與保管的。從媽媽離開到現在,我都還 沒勇氣去翻那些東西。書中的這段話著實感同身受: 每一次想到媽媽不在了,我就覺得自己被堵在一道不肯退讓的牆後,沒有出口,只有那道 我一次又一次撞上去的堅硬表面,再三提醒我那改變不了的事實:我再也見不到她了。 前頭說,讀的時候沒怎麼哭。結果寫這篇文時倒是哭了好幾回。覺得媽媽對我好好。記得 剛開始寫部落格時,她只跟我說想做什麼都好,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累就好。她真的一直都 很支持我做任何想做的事。好想好想她。 最後,僅以書中這段我很愛的話作結: 她授予我的教誨、她活過的證明,都還活在我身上,活在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我 就是她的遺物。既然不能和媽媽一起活著,我可以成為她。 希望我能帶著媽媽給我的愛,好好走下去! --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xjamesread/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axjamesread/ Podcast: https://apple.co/3THZYM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5.207.20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707543139.A.314.html ※ 編輯: MAXjames (1.175.207.206 臺灣), 02/10/2024 13:32:38

02/10 13:35, 3月前 , 1F
有意思
02/10 13:35, 1F

02/11 04:06, 3月前 , 2F
你很棒,寫得也很棒
02/11 04:06, 2F

02/12 00:37, 2月前 , 3F
很感人的分享,謝謝。
02/12 00:37, 3F

02/13 09:14, 2月前 , 4F
你寫得好感人!
02/13 09:14, 4F

02/13 15:11, 2月前 , 5F
有感
02/13 15:11, 5F

02/14 07:57, 2月前 , 6F
推心得,這本書很值得細細品味
02/14 07:57, 6F
文章代碼(AID): #1bnmfZCK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