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做工的人》:如此人生,難有所求

看板book作者 (麥酷斯)時間10月前 (2023/07/29 15:15),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10月前最新討論串1/1
部落格圖文版:https://maxjamesread.com/workers/ Podcast有聲版:https://apple.co/3QkU1GO 久仰林立青這本《做工的人》很久了,但就一直安在書單上,直到近日才總算拜讀。林立 青用他工地監工的獨特視角與細膩尖銳的筆,撥爬、掃視社會底層。讀完深有感觸,不愧 為曾經的現象集作品。 書名為做工,但除了工地師傅,林立青其實還聊了許多不同領域的「工人」,對像是外勞 、看板人還有茶室姊妹等「職人」都有深刻描繪。跟著書中腳步,我宛若踩踏過這些社會 角落。以下聊些心得。 【底層脆弱】 在讀此書時很容易感受到社會底層人們的「脆弱」。一不小心就會被意外壓垮。 工地人生充滿著風險,工人們多半飽受各種職業傷害。像鋼筋板模工往往因為裸身工作而 過度曝曬,黑硬無毛的皮膚幾乎不再出汗;焊工則會遇上眼睛退化的問題,有人甚至工作 到一眼全盲才不得不退休。 許多人在工地還養成了各種傷身的生活習慣。像工人們常會喝大量飲料或酒水來解熱或禦 寒,對肝腎造成極大負擔。此外,工地便當往往是兩小時前做好的,師傅們常依賴辣醬油 和菜脯來幫忙「下肚」。這樣重口味的飲食可說大大增加高血壓和心臟病的風險。 在這狀況下,許多工人都是滿身內外傷。更糟的是,很多人不大願意看醫生。除了擔憂治 療的大筆開銷,另一個原因是醫生的建議往往很難與工地工作配合。做不到的醫囑轉變成 對醫生的虧欠,害得他們更不敢面對醫生。有些人因此轉求偏方,結果反而讓病痛更加惡 化…… 除了工作環境,底層的脆弱很多時候是來自於他們是「底層」。如林立青所言,窮人沒有 選擇工作的權利。畢竟只要一兩天不做,全家可能就要喝西北風。這樣的弱勢讓他們無法 團結抵抗資方,當然就更無法脫離糟糕的環境。書中談看板人(路邊舉建案牌子的人)的 段落就讓我看得無力: 他們不可能團結,因為每個人都只求著可以在今天領到自己的那一份錢。他們也不可能有 機會進修或是改變,那都要花錢。 也就是說,那些要努力進修、精進自己的等「高大上」的建議都跟他們都沾不上邊。因為 他們往往只能圖個「活在當下」,過著難以翻轉的人生。 【體制吃人】 在底層討生活已經不易。糟糕的是,社會體制別說支撐,有時還處於迫害的一方。 像書中提到,許多坐辦公室的「高層」總不食人間煙火地要求師傅不要休息,以進度為先 。工人們為了生計多半只得配合,結果常常弄得滿身傷。書中的這段話看得很難受: 這種嘴巴說兩句話就能壓榨他人勞動、剝削他人的事情是如此容易,這種自以為聰明的行 為又是如此失智而廉價,然而,卻在真實環境中接連上演。 除了產業日常的壓榨,工人們有時還得面對政府公部門的倚勢欺人。像環保局常為了業績 讓你吃上五花八門的罰單: 灌漿時需要連續灌漿,但路權申請不能連續,開罰!工地門口有不明人士遛狗拉屎,開罰 !下雨時,工地金屬鏽蝕的水流入水溝,開罰! 林立青對這類罰單極為厭惡,甚至在書中說: 在社會底層,許多罰單在我看來只是欺壓弱勢的工具。 更糟的是,公部門執行這些「任務」時常會拉警察來協助,以確保能順利開單。結果導致 工人們對警察極端不信任。在他們心中,警察都是壞的,會欺負善良老百姓。甚至稱借用 「察」的諧音,說他們是「賊」頭。但事實上警察也只是聽命行事罷了。 不過警察的確也常為了「業績」欺負這些弱勢的人們。但如林立青說的: 社會需要警察交出業績。白板上的目標,年初、年尾各式各樣的專案,都需要數字的放大 和更新。所以,當專業被數字蓋過,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弱者開始下手。 畢竟在工業區問外勞、廉價旅館抓流鶯是增添數字最簡單的方式。只能說警察也有他們的 無奈吧。想來,開單的公務員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書中許多段落都顯示出如此制度吃人 的狀況,看得很是無力。 【草根力量】 雖說對底層的失語和對上層的失能感到無力,但書中許多段落也讓我看到這些草根人物堅 強的生命力,從中得到不少能量。 很喜歡書中聊「工地大嫂」的段落。林立青說在工地的女性,很多是跟著丈夫一起做。而 這些大嫂們往往有著令人驚嘆的技能與才華。 像有些師傅技術精絕卻好強高傲,此時他的妻子就會長袖善舞地接案調度,相補無缺;有 些師傅個性不穩定,總愛在工地喝酒、賭博,這時就得靠大嫂收管拉帶,才能穩定接案; 也有大嫂帶著娘家夫家一同工作,徒子徒孫遍布整個行業,人脈比營造廠還廣,整個家族 都靠她一支電話指揮調度。 書中這段描述令我很動容: 我常常看著他們在工地的身影,那無可取代、又無比堅毅地在惡劣環境中工作,穿梭其間 ,調停折衝。這些女性完全就是台灣女性最為堅強、最為溫柔,又最為美麗的縮影。 另外書中談工地八嘎囧的段落也很有意思。林立青說,這些八嘎囧們在工地都會結伴作業 、敲敲打打,假日再一同去宮廟玩。因為工作關係,他們多半對穿著衣物不怎麼要求,但 機車卻一定是要打蠟亮晶晶,油門線上還會綁著求來的平安符。 另外,跟這些八嘎囧說話要用「虧」的,不能硬碰硬地要求。林立青就說,發現他們做錯 時得講:「都是師傅了,還考我有沒有來監工喲!」他們往往就會笑罵著說:「三八啊! 」然後馬上改。如果直接糾錯,可能晚點就會來找你嗆聲。 台灣社會對八嘎囧普遍印象不佳。但林立青卻認為這些八嘎囧對家鄉和自己的宮廟有很獨 特的認同感,與在地生活非常緊密連結,是穩固鄉土相當重要的力量。 我其實認為,相較於那少數回家鄉被報導的什麼新貴創業或是小文青回家開咖啡廳,這些 「八嘎囧世代」才是真正支撐郊區地方和文化的主力。 【後記:他者人生】 這是本很有力道的書,林立青筆下的種種的人生故事讓我讀得是極有感觸。如他說的: 生命是有層次的,一層一層剝開後,每一片回憶都會讓人流淚。 除了對做工之人的生活提出鉅細靡遺的觀察,書中也給出很多深刻的批判,讓我省思許久 。 書中提到商周曾寫過這樣的一篇文:〈泥水工週薪 10 萬 比教授還多 3 倍〉。內容約 莫就是泥作工極缺,相當好賺。但如此說法省略許多成本細節,與現實差異極大。卻讓許 多人信以為真,還笑虧工人們其實賺很大。 書中的這段話讓我陷入深深地思索: 會不會哪天我也和那本商周一樣,只能在自己的世界裡,看著自己所要的內容? 面對這些不熟悉的他者,我們似乎總缺乏理解,又或者是根本懶得認識吧。 對我來說,多方閱讀就是能打破僵固見識的解方。之前曾分享《移工怎麼都在直播》,遊 探移工生活。今年也打算再看些書寫社會他者群像的書(如前些日子在台北書展買的《我 的黑手父親》)。 總之還是很推這本書(雖說很多人應該早看過了),也期待之後能再和大家分享更多探索 他者故事的心得啦! --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xjamesread/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axjamesread/ Podcast: https://apple.co/3THZYM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8.100.17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90614934.A.BD5.html

07/30 08:38, 10月前 , 1F
謝謝分享
07/30 08:38, 1F

07/30 15:05, 10月前 , 2F
剛看完「我是你的觀護人」這本也寫的不錯喔
07/30 15:05, 2F
文章代碼(AID): #1anBoMlL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