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轉念的力量》讓心靈自由的五個步驟

看板book作者 (Waki瓦基)時間2年前 (2022/04/26 23:02), 編輯推噓4(403)
留言7則, 4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轉念的力量》讀後心得:讓心靈自由的五個步驟 不被念頭綁架,選擇你的人生,讓心靈自由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wer-of-turn/ 你是否有一些心中難以化解的「念頭」?像是:「為什麼我的上司經常給我壞臉色,他不 應該這麼對我吧!」、「我的丈夫應該要疼我,而且他完全不懂我!」、「他是我的晚輩 耶,他不應該這麼沒禮貌啊!」這些念頭糾纏了你很久,到底該如何擺脫?該如何處理? 這本書在說什麼? 《轉念的力量》的作者是賴佩霞女士,她曾經投入演藝事業,當過歌手、演員和主持人。 但是,她經歷婚變之後,領悟到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才是決定命運的關鍵,因此前往世界各 地跟名師學習「轉念」這套方法,然後全心投入身心靈教育的領域,現在成為許多人心目 中的心靈導師。 她認為許多人常用慣性思維模式去過生活,卻侷限了自己的想法,因此很容易困在某一個 「念頭」裡面走出不來。在這本書裡面,她把轉念歸納成一套具體的方法「四個提問、一 個反轉」。這套方法就像一把能夠解開困擾的鑰匙,我們只要跟著一步步做,就可以找回 自己清楚的意識,看清楚念頭背後的真相,然後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作者對於轉念的定義是這樣的:「轉念的本意不是要我們把頭撇開,漠視過往曾經發生的 事件,而是提供一個明確的方法,幫助我們看清阻礙內心釋懷的主因,藉此找到面對現實 的力量。」以下我試著重組一則書中的應用案例,來說明這套轉念的方法。 轉念的五個步驟 你或許會發現,我們常常被自己的念頭困住,我們的頭腦寧願把自己弄得暈頭轉向,不停 製造忙碌不堪的現象,也不肯靜下來接受檢驗。而作者提倡的轉念方法,就是「不要急著 相信自己的念頭」,你要透過問題去「看清楚事情的真相」,然後大腦自然會做出對自己 明智的選擇。 想像一個情境,你正在搭捷運,結果車廂裡有一個人把他在看的 YouTube 影片聲音放出 來,而且聲音放得很大,你一直聽到「…九天玄女唯一指定姊妹…」。你覺得對方很沒有 公德心、不懂尊重別人。這時候你心煩意亂,但是你又害怕出聲去制止他的話,可能招惹 麻煩。結果你一直告訴自己要忍耐,也覺得自己怎麼這麼膽小又懦弱。 你該怎麼處理這種煩雜的念頭?你可以照著書中的五個步驟走一次。 提問一:真的嗎? 第一個問句是「自我提問」,這能夠幫助自己跳出慣性的思考模式,把我們從虛幻當中喚 醒。 你可以先問自己:「在捷運上面不能放出聲音,真的嗎?」透過這個問題,你會讓自己開 始冷靜下來,試著回答這個問題。或許,在這個時候,你仍然感到氣憤,你會回答:「當 然不是真的,在捷運保持安靜不是最基本的禮貌嗎?」 光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你就已經跟現場拉開了距離,開始跟自己的內心對話。 提問二:我能確定這是真的嗎? 接著,我們要問自己第二個問題,讓我們在念頭和事實之間,保留一些「不確定」。 你接著問自己:「我很確定在捷運上不能把聲音放出來嗎?真實的情況是什麼?」如果你 還在氣頭上,你可能會回答:「這是公眾場合,如果是一個良好的公民,當然不會把聲音 放出來啊!」但是你接著回答第二的問題,真實的情況是什麼?「真實的情況是,對方繼 續放著影片的聲音。」無論你的念頭是什麼,對方仍然自得其樂地播放著影片,這就是真 實的情況。 這個時候,我們會感到沒有那麼確定,為什麼我覺得理所當然不該發生的事情,仍然在發 生? 1;37提問三:有這個念頭時,我如何反應? 接下來,我們要有意識地沉澱,看清楚如果自己還抱持著舊的念頭,自己會如何反應。 你這時候問自己:「我聽到有人在捷運上放出聲音,可是我又覺得很不應該,我當下怎麼 反應的?」你開始注意自己的內心,當這個念頭存在的時候,你會感到很焦躁、坐立難安 。而且你很氣自己,除了暗罵對方沒有公德心,卻沒有勇氣站出來制止他。最氣的是,車 廂內的其他人繼續滑自己的手機,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你發現這時候的反應,是整 個腦袋一團混亂。 這個階段是接受自己當下的狀態,從客觀的角度去描述這個狀態。 提問四:沒有這個念頭時,我是怎樣的人? 這個階段最不容易,尤其當念頭帶來的痛苦愈大,愈難想像「沒有念頭」的心情。 你仍然可以嘗試看看,問自己一個顛倒的問題:「關於『不該在捷運上播放出聲音』,如 果我沒有這個念頭,我當下是什麼樣的狀態?」你仔細思考之後,可能會回答:「雖然聽 得到播放出來的聲音,但是我也不用急著去糾正他。反正其他人都覺得 OK,我也就沒關 係,不需要逼自己一定要主持正義。」 你可能會發現,如果沒有了這個糾纏著你的念頭,那麼放鬆一點不是很好嗎? 一個反轉 我們很容易把自己的「念頭」順理成章地解讀成「應該」,好像自己的準則是其他人都要 奉行的準則。很有趣的是,當我們進行轉念練習的時候,會發現這些「應該」在大部分的 情況下,都是自己先入為主的假設。反轉就是讓我們把這些「應該」跟「事實」放在一起 看。 前面舉的例子,雖然我們認為「不應該在捷運上面播放聲音」,但事實是「在捷運上可以 放出聲音」,既然它真的會發生,也沒有其他人想出手制止,那麼我何不選擇輕鬆以對? 這時候你可能會起曾經看過在列車上表演的快閃活動,你或許還會對那個人在看什麼影片 感到好奇。 一樣的車廂,同樣的聲音,有人談天、有人閱讀、有人睡覺、有人聽音樂、有人講電話, 重點不是別人應不應該做什麼,而是我如何安頓自己的內心。這是我們唯一可以為自己做 的事。 因此,轉念幫助我們轉換的是我們內心的念頭,而不是那個事件本身。我們先允許感到痛 苦的念頭出現,並且承認當下的情緒,然後透過問題去探討背後的真實,再思考如果這個 念頭消失的話,我會變成什麼樣的人?我們的大腦擁有奇妙的智慧,在這些步驟之後,往 往都能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放下那些困擾你的「應該」,才能對未來感到「期待」。 我實際用過的感想 去年底,我曾經和我女友在遠見天下文化的「知識跨年饗宴」聽過作者賴佩霞女士的現場 演講,當下我們聽完了這五個步驟之後,並沒有馬上學會全部的精隨,不過我們記住了最 關鍵的第一個問題:「真的嗎?」 後來,我跟女友經常用「真的嗎」互相調侃對方,尤其在我們各自抒發心情牢騷的時候, 都喜歡有意無意問上這一句。漸漸地,這一句「真的嗎」竟然具有一種神奇的效果,只要 被對方一問,腦袋馬上就遭受電擊一樣,開始冷靜下來思考。不誇張,光是這三個字,就 解決了我們兩個很多的內心困擾。 我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感到驚訝,後面的這些提問跟反轉,其實在我對自己問出「真的嗎 」的時候,就「自然而然」開始發生了。或許跟書中的步驟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這個問 題引導出來的一連串思考,就已經對自己產生莫大的幫助。 我十分推薦這本書,作者在書中融入了大量的實際案例,還有她曾經傾聽、幫助過的無數 對象,你可以透過這些生活化的故事來學習這套方法。如果你讀完之後只能記得一件事情 ,那你就帶走這一個問句就好:「真的嗎?」 後記:轉念很像科學實驗 《轉念的力量》的轉念步驟讓我覺得很像在做一個「科學實驗」。我們原本的念頭是「假 設」,然後我們要提出問題去「質疑」這個假設。我們設計出兩種不同假設,我們面對兩 種假設的不同感受,就是我們的「實驗資料」。最後我們去「驗證」哪一種假設才是真的 、才是我們想要的。只是這個實驗是在我們的頭腦裡面進行。 這本書談的雖然是轉念,但是你會慢慢發現背後的主要力量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如同 作者所說,轉念讓我們看清楚「足以提供選擇的素材」,讓我們有足夠的資訊來做評估和 篩選,最後當腦袋安靜下來,你的「意識」就會發揮它的最大效益,幫我們做出最好的選 擇。 我認為,我們的大腦本身就是極為出色的思考工具,善於判斷和分析複雜的狀況。但是我 們往往給它的資訊太少了,只用第一個念頭就想要做出判斷,以致於造成不必要的誤解、 執念和焦慮。轉念就是幫我們在第一時間踩煞車,讓大腦先獲得更多有用的資訊,才做出 最後的判斷並採取行動。 或許,我們不可能對世界或別人沒有任何意見,但最起碼要學會自己善待自己。我們因為 轉念而擁有選擇,因為選擇而心靈自由,因為自由而感到幸福。幸福才是我們的目標,而 轉念只是方法。這是一本能幫你獲得幸福的方法之書。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81.18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50985333.A.5F2.html

04/27 00:50, 2年前 , 1F
最近看到這本書也想好好來讀
04/27 00:50, 1F

04/28 01:15, 2年前 , 2F
對轉念作業(The Work)有興趣的話, 可參考原創者 拜倫凱
04/28 01:15, 2F

04/28 01:15, 2年前 , 3F
蒂的原著: Loving What is 一念之轉
04/28 01:15, 3F

04/28 04:14, 2年前 , 4F
轉念了我的錢沒有被騙走當做公益>我還是因沒錢無法吃飯
04/28 04:14, 4F

04/28 04:15, 2年前 , 5F
還有被砍了失血中也要問自己你確定自己被砍一刀了嗎?
04/28 04:15, 5F

04/28 04:18, 2年前 , 6F
自我安慰大於一切的書
04/28 04:18, 6F

04/29 02:18, 2年前 , 7F
非常受用!謝謝分享!
04/29 02:18, 7F
文章代碼(AID): #1YQ0brNo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