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心得筆記

看板book作者 (麥酷斯)時間2年前 (2022/03/04 19:15), 編輯推噓7(700)
留言7則, 7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圖文心得: https://maxjamesread.com/solution-for-20-data-visualization-problems/ 在各類圖文蓬勃的現在,「資料視覺化」很重要已經如同廢話。但往往輪到自己做簡報、 社群圖文時,卻常不盡人意。做不出市面上那種質感,卻不知道如何改善。如果你也有上 述困擾,我很推薦看看這本《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 此書的作者劉奕酉是簡報.簡單報創辦人。是高效生產與資訊視覺化的專家。之前也曾介 紹過他的《高產出的本事》。這本書融會、統整他長年資訊可視化的經驗,針對大家資料 視覺化常有的痛點提出解答。 這篇心得會分三部分,第1部份會講解重要的視覺化原則;第2部份與第3部份則會分別介 紹圖文與圖表的視覺化要點。 【1. 視覺化法則】 要將資訊視覺化前,必須先思考3個問題: 1.訊息傳達的目的是什麼?期待對方看完的反應? 2.如何做才能讓對方產生我們期待的反應? 3.要呈現的內容是什麼?如何呈現? 視覺化不是單把畫面設計得美,吸引觀眾注意就好,而是要確實將想傳達的訊息讓受眾準 確吸收。書中強調,好理解永遠比好看重要。視覺化是為了降低溝通成本,只關注內容到 吸不吸睛是本末倒置。 那要如何用視覺化,有效「溝通」呢?作者歸納出了三個視覺化的法則: 〔一、層次感:點〕 層次感是要的是凸顯焦「點」,讓受眾一眼就能看出主題與重點內容。可利用以下2步驟 : 1.焦點確認 區別出資訊中的主題、重點與輔助內容分別是什麼。 2.資訊降噪 利用「對比」技巧,將重點凸顯出來。 〔二、結構性:線〕 結構性則是強調視「線」的指引,連結資訊彼此關聯,讓對方一眼就能看完內容。 比如可以運用人的視線習慣來排列化中元素,自然地引導觀眾閱讀: https://imgur.com/eZpcVrq
人的視線習慣(引用自《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 另外,利用動畫導引觀眾視線,也是簡報時很常見的手法。 〔三、視覺化:面〕 最後,視覺化則是要優化畫「面」,藉由色彩、字型、版面配置等手段,提升畫面質感, 讓人一眼就被吸引。 作者提出視覺化的5個原則: 1.留白 適度留白,能讓版面呼吸,減少壓迫感。 2.對齊 元素對正能讓畫面協調,使人舒服。 3.對比 創造層次感,創造視覺焦點。 4.親密 利用資訊的距離親疏,讓人一眼明白其中關連。 5.一致 藉由色彩、字型等要素的統一,創造畫面整體感。 由上,作者將高效資訊視覺化拆分成2個策略: 1.整理資訊脈絡 利用條列或心智圖等方式,整理資訊表達的邏輯。 2.實現資訊可視化 用層次感、結構性與視覺化做出成果。 書中對於上述觀念,都有提供詳細解說與大量範例。相當推薦大家仔細品讀。接下來兩個 段落,我會針對圖文與圖表這兩大資訊類型,從書中各挑兩點與大家分享。 【2. 圖文小撇步】 〔一、大量文字調教〕 下圖這種文字條列式簡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內容仔細讀是沒問題,但聽眾吸收往往很差 。那應該怎麼調整呢? https://imgur.com/Au0cukt
多字簡報很難吸收(引用自《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 其實只要運用上述的2策略,就能讓簡報即便都是文字還是能易讀好吸收。首先要梳理資 訊脈絡。可以用如下的簡單心智圖,重新排列資訊: https://imgur.com/ElpFadp
用心智圖將資訊重新拆整(引用自《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 接著便要是資訊可視化派上用場的時候。先確認主題與重點: 1.主題 可攜式設備與儲存媒體管理的規則。 2.重點 「私人」、「中心配發」規則上的不同,加上其他零散注意事項。 藉由上面提過的留白、對齊、對比、親密等技巧,可將內容重整如下: https://imgur.com/hm4OD6V
重新梳理、視覺化後的資料(引用自《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 如何,是不是清楚多了呢? 〔二、遮罩聚焦〕 一般我們想強調畫面重點時,常常會用紅框將內容圈起來。但這樣往往讓畫面更雜亂,看 不清重點,如下圖的文字表格: https://imgur.com/47DQy6f
紅框標示往往效果不佳(引用自《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 事實上有一個更好凸顯重點的方法:遮罩。除了把重點框起來,把不重要處淡化也會有一 樣的強調效用。像下圖這樣用半透明遮罩,將想說明的資訊突出,效果反而更好。 https://imgur.com/EilxwNb
利用遮罩將重點資訊突出(引用自《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 【3. 圖表小撇步】 〔一、圖表〕 圖表是製作簡報時相當常見的元素。但資料要用哪種圖表來呈現,往往讓人相當困擾,因 此作者再次搬出「點線面」原則讓大家有依循指標: 點:展現資料間的關聯 -散布圖: 呈現兩組資料的關聯或分布。 -泡泡圖: 呈現三組資料的關聯或分布。 線:展現資料隨時間的變化趨勢 -折線: 呈現單組或多組資料的變化趨勢。 -斜線: 呈現兩個時間點的資料變化。 面:展現資料間的規模比較 -長條: 呈現單組或多組資料的大小比較。 -圓餅: 展現多組資料的比例大小比較。 -瀑布: 呈現資料間增減變化過程。 -雷達: 呈現單組或多組資料在不同維度的比較。 至於相關圖表要如何視覺化,書中提供許多實際操作範例,大家就自行品味,才會更清楚 要如何實際應用。 〔二、表格〕 表格也是很慣用的表達元素。然而如果只是將Excel表格複製貼上,易讀性其實很差,如 下圖: https://imgur.com/aD7KYkH
原始表格詳細但難以閱讀(引用自《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 面對這樣的問題可以一樣可以採用2策略法則。首先釐清資料脈絡,擷取需要部份就好。 https://imgur.com/juHjyHE
簡報只要將要說明內容擷出即可 接著再著手視覺,運用對齊、對比等方式優化表格,細節在這邊就不贅述。附上最後的成 果,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要如何將表格調整成這個樣子。 https://imgur.com/y4Ue6xN
【總結】 快速總結一下。首先,視覺化前要先動腦,梳理表達目的,梳理資訊表達的架構邏輯;接 這再藉由點線面三法則,將資訊可視化;不管是文字、圖表或表格都可用這2階策略打理 ,讓內容變成易讀好懂。 這本書是我讀過最完整、全面的視覺化工具書。作者可說彙整他在商場征戰的精華,不但 講述心法、觀念,更用多達35個範例實戰講解,見樹見林地剖析如何將資訊可視化。不管 你要做工作簡報或是社群圖文,相信都能從中找到大量啟發。 相當推薦大家可以買來當做案頭書,不時與自己生產的內容參照。相信假以時日也能做出 讓人一讀就懂視覺化內容! --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xjamesread/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axjamesrea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5.252.7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46392533.A.375.html

03/04 20:36, 2年前 , 1F
謝謝分享
03/04 20:36, 1F

03/04 23:42, 2年前 , 2F
謝謝分享
03/04 23:42, 2F

03/05 01:45, 2年前 , 3F
03/05 01:45, 3F

03/05 03:20, 2年前 , 4F
謝謝分享
03/05 03:20, 4F

03/05 11:25, 2年前 , 5F
感謝分享
03/05 11:25, 5F

03/05 16:14, 2年前 , 6F
03/05 16:14, 6F

03/06 17:39, 2年前 , 7F
謝謝分享
03/06 17:39, 7F
文章代碼(AID): #1Y8VJLDr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