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真相製造》 需要被聽見的聲音

看板book作者 (多嘴)時間2年前 (2022/02/12 22:02), 編輯推噓9(901)
留言10則, 10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真相製造》 需要被聽見的聲音。 本書作者:劉致昕 有讀:https://readfromtheotherside.blogspot.com/2022/02/RealityisBusiness.html 對我來說,社會議題類的書籍很難寫心得,但這本不太一樣。 ==== 用一個長長的鉤子,去打撈汙油泡沫下的真實 我很少閱讀這類的書籍,就我的印象,這類的書籍通常都冰冷,而內文也帶有恐嚇的意 味,像是農場文章,喜歡用聳動的標題吸引讀者──但這本書卻恰恰相反:真相製造,標 題很危言聳聽,裡頭提及的故事與觸及的人事物很溫柔……而這種溫柔,不代表身為記者 的作者就失去了文字上的客觀。在閱讀此書之前,我不意外它長據readmoo的排行榜,在 閱讀之後,我更不意外它能在排行榜上這麼久的時間。 我無法推薦你閱讀,畢竟這是很政治的一件事──社會議題本身就是政治,盡管它有一 整本書的時間能說服你,但依舊,作者的觀點不一定與讀者的觀點合拍──我建議會先讀 過簡介,對於作者的政治有些認知之後再閱讀,對於踩著堅定立場的讀者來說,或許會比 較不怎麼的「不舒服」。 我想很多人都讀過這本書了,再去講它的大綱也甚無意思,這次,我想講的是,真相製 造是如何用幾個故事與架構編排,說服讀者買單它的論點。 以下會提及書中的內容,還沒看過的人務必斟酌──真的,不然會少很多閱讀的新鮮, 對這類的書籍來說,這是致命傷。 ==== 讓真實本身,一步一步地說服你 本書一共分為五個章節,但這些章節,並不是為了組織作者的論述,而是像報導者,用故 事,講一個議題和關心。 本書的五個章節,由遠而近,從地理位置與心理位置最遠的歐洲開始談起,在每一個故 事裡,作者一而再,三的點出重複的「主題」,加深讀者的印象,也說服讀者,這樣的現 象,不只有台灣共有,而是全球的民主國家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在架構上,本書選擇了班艾里,一個聖戰士媽媽的故事,當作帶領讀者踏入此議題的敲 門磚。成為這本書敲動讀者對於公眾議題理解的第一塊入門磚。這個故事夠動人,因為它 談及的是愛,是親情,這個故事的立場也夠絕對──在台灣,誰會贊成IS組織的聖戰?無 論是情感還是立場,這個故事都站在一個符合普世價值的台階上,讀者可以輕易地接納, 也讓本書想談論的主題平滑的進入讀者的眼簾。 「同溫層」,「激化」與「洗腦」是這個故事的標籤,也在這本書往後的實際案例中螺 旋式的出現,一遍遍,《真相製造》從種族歧視講到移民困境,從小眾文化講到邊緣化, 從恐怖組織講到極權政府,這些故事越靠越近,從歐陸爬至亞洲,最後句點在台灣。當作 者講起IS,你會同意IS是恐怖組織。當作者講起法德的極右派政黨,你也會同意類希特勒 似的理念不應該支持。於是當作者講到中國香港問題,講到藍營綠營的網路宣傳,即使你 不一定站在和作者一樣的立場,基於先前幾個案例的討論,你會傾向尊重這樣的立場,而 去把他所想的議題給讀進去。 盡管在前頭舉了外國的例子來逐漸逼近,在最後一章節,談起台灣社會的「真相製造」 時,作者仍先選用較無爭議的案例開槍──長輩群組的錯誤資訊──第二小節後才談起選 舉。作者的小心翼翼,為的就是避免議題失焦,淪為「誰才是網軍大戶」的口水戰。 面對資訊革命,面對網路世界,這本書最大的重點在於提醒台灣的讀者,民主不完美也 脆弱,在五花八門的社群媒體資訊中,簡單的圖文就足以讓人相信,並堅持立場,幾張照 片就可以以假亂真,製造新聞。而觸及率的演算法讓小眾更小眾,「你只看見你想看見的 」,這和以往傳統媒體權威式的,由上對下的宣傳完全不同,社群媒體的演算法讓同溫層 是同溫層,讓人成為睜著眼睛的瞎子──就像是前一次的總統選舉,有人對取樣偏差的街 訪深信不疑,在票選結果出來後完全崩潰。 但民主能怎麼做?在面對逐漸激化與簡化的政治攻防與議題討論,理想的高素養辯論變 得遙不可及,當人們都躲在銀幕背後,敲幾個鍵就可以傷害,操縱他人,最狂妄的言論最 能被看見,最噬血的資訊最能被傳播,除了國家為人民築起的那道牆,是不是,一個民主 自由的社會,也能讓每個人都有一把傘能擋開這些偏差的槍林彈雨? 這本書在每個章節裡都提供了幾個可能的解法,但都仰賴公民的自覺和親身參與,在多 數決的民主社會裡,要如何讓大多數人深度思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你所投下的每一票,都在決定這個社會的未來──看完這本書之後,同時也可以這麼 說:你決定接受的資訊,也在為這個社會的未來投票,因為,身為民主國家的公民,個體 的一言一行,本身都該有形塑這整體社會的力量。 ==== *我一直到《國家不願面對的真相:獨家揭露台鐵體檢報告》這篇文章才知道報導者這個 媒體。我很佩服他們針對議題的深度報導與討論,如果在看完《真相製造》這本書書之後 ,你困惑於有甚麼議題是被日常生活所忽略的,那我覺得可以由《報導者》的網站內容切 入,非常值得花點時間閱讀跟思考。 :) -- 叫我阿姨。耶~ 有讀:https://readfromtheotherside.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5.113.14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44674549.A.4C1.html

02/12 22:31, 2年前 , 1F
值得閱讀和反思的好書!
02/12 22:31, 1F

02/12 23:51, 2年前 , 2F
02/12 23:51, 2F

02/13 00:07, 2年前 , 3F
又多一本願望清單 書就是這樣越買越多......
02/13 00:07, 3F

02/13 00:14, 2年前 , 4F
感謝很棒的心得,列入想讀書單
02/13 00:14, 4F

02/13 01:15, 2年前 , 5F
最近剛讀完,大推,作者仔細採訪各種立場的人非常用心
02/13 01:15, 5F

02/13 09:59, 2年前 , 6F
狂推
02/13 09:59, 6F

02/13 13:24, 2年前 , 7F
大推!
02/13 13:24, 7F

02/13 16:45, 2年前 , 8F
大推,非常值得一讀
02/13 16:45, 8F

02/13 21:37, 2年前 , 9F
謝謝,下一本書就看
02/13 21:37, 9F

02/14 14:28, 2年前 , 10F
謝謝分享!
02/14 14:28, 10F
文章代碼(AID): #1Y1xtrJ1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