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真相製造》:心得筆記

看板book作者 (麥酷斯)時間2年前 (2021/12/17 22:06), 編輯推噓8(801)
留言9則, 9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圖文心得:https://maxjamesread.com/reality-is-business/ 在資訊爆炸世代,獲得取知識雖然前所未有地方便,卻也造就假新聞橫行,訊息戰四起的 困境。如此風暴下,台灣自然無法倖免。2018年公投仍歷歷在目,在境外勢力、網軍、側 翼已成耳熟能詳名詞的現在,面對各種「真相」都能被製造,一切皆不全可信的世界,我 們該如何應對呢? 今天談的《真相製造》或許可以給你一些想法。作者劉致昕是報導者副總編輯,多年來走 訪各國,深研「假訊息」議題,細探假訊息是如何被產製、傳播,私以為是本應對假訊息 的必讀之書。 這篇心得,我會先和大家談談為什麼現下,假訊息會擴散地如此迅速;接著看這些製造出 來的「真相」對這世界乃至台灣產生什麼影響;最後則會整理我從書中學到,如何面對假 訊息的方針。 【訊息戰推手:網路與社群】 如卞中佩在推薦序說的,訊息戰在人類史是常態而非特例。早在十六世紀,馬丁路德就藉 由印刷術的發明,對羅馬教廷發起資訊對抗。 但現在訊息的擴散速度遠非過去可比擬,這得力於兩件事:網路與社群。 大西洋數位鑑識研究總監尼莫指出,網路讓「發布」不實內容變得簡單,而社群媒體則讓 「散布」不實內容變得簡單。其中社群更已發展成難以掌握的巨獸。以臉書來說,因為其 演算法是為最大化互動服務,而仇恨、謾罵言論容易誘發點讚、分享,使得這類爭議訊息 被大力推送每個人的動態牆上。 而了解社交媒體可操作性的有心人士,便透過製造資訊與廣告投放擴大其影響力,創造極 大報酬。如書中北馬其頓網軍教練賽爾科斯基說的: 創造一些對某些政治人物很討喜的文章,把這些內容投放到想要聽到這些東西的人面前, 就是你的成功方程式。 如著名的劍橋分析事件,便是透過收集使用者數據了解他們在意的議題與個性,再將其分 類,用平台的廣告服務將不實與爭議的內容投放到選民眼前。 在這樣的環境下,內容吸取極度分眾化,人與人間對真相的認知到了難以溝通的地步。 數位化後,人們真的還能交換彼此不同的看法、理解對方的論述嗎? -艾伯哈特(《默爾騰的派對》紀錄片導演) 這樣說可能有點抽象,我們來看看這些訊息大戰在世界各地的煙硝。 【訊息戰在世界】 書中爬梳了訊息戰在各國的演進發展,這邊舉些我印象深刻的地方跟大家分享。 〔比利時:恐怖組織崛起〕 一個人是如何成為恐怖份子的呢?是什麼誘因,讓許多身在歐洲的穆斯林青年遠赴重洋成 為了聖戰士呢?作者採訪了身在比利時的聖戰士媽媽班艾里,她在兒子不告而別成為恐怖 份子並戰死沙場後,開始探討是什麼原因讓他兒子走上不歸路。她直言,起點就是社交網 站。 他們ISIS有自己的程式,根據你的興趣、按讚貼文、追蹤的粉絲頁,找到他們的「人選」 。 她進一步說,ISIS的手法非常高明,其宣傳物中只有3%是血腥的聖戰內容,其他97%是跑 車、老婆、工作、錢,以及跟你稱兄道弟的人。他們抓準穆斯林青年追求認同、尊嚴的想 像,加上社會對穆斯林的敵視助推,使得一波波青年甘願奔赴沙場送死。 〔法國、德國:極右復甦〕 社群的好,不只恐怖份子懂。像2017年的法國總統大選,就受到多方角力拉扯。支持極右 派候選人勒龐的不單是法國人,還有佯裝成法國人的川普支持者及俄羅斯政府等「境外勢 力」。這些「外地」支持者善用推特話題串(#,hashtag)功能,並創造出大量圖文,甚 至創造假網站、寫假新聞,創造出極大聲量。 德國同樣面臨極右興起的陰影。2019年,一名二十七歲的南子在猶太節日起義,直播屠殺 。在直播中,他宣示要殺猶太人、外國人和女人,政客引進大量難民是為了時間人口清洗 等極端言論。 而散播這些論述的要角,便是近來在德國興起的極右政黨:另類選擇黨。他們透過社群分 析支持者,進而找出相似的「準粉絲」,再藉由精準的廣告投放吸引他們入甕。 過去,要動員這些極端思想的跟隨者,必須有完整的思想論述,但現在,只要餵養足夠的 情緒、仇恨、謾罵就能號招行動 -霍登文(德國情報局主席) 而這波浪潮直到最近依然沒有停息,另類選擇黨(AfD)在2021年的德國聯邦議會選舉中 仍占有83席。 【訊息戰在台灣】 看完其他國家,接者將鏡頭轉回台灣。書中花極大篇幅敘述台灣的訊息戰爭,比對外國, 激烈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中國敘事〕 要談台灣訊息戰就不能不先談談中國。中國對內封鎖訊息不新鮮,但更厲害的是他們對外 輸出的本事。書中提到中國的官商民一體宣傳模式: 第一棒:國家媒體帶頭推廣 第二棒:共青團各分支分享 第三棒:地方公務機構帳號分享 第四棒:網民、小粉紅製造主題標籤擴大聲量 甚至中國已經開始打造世界級的網路平台,藉由自己掌握演算法,規模化中國敘事。如在 新疆人權迫害論戰中,TikTok就發揮極大作用,平台上宣揚新疆正面形象影片雄踞搜尋榜 前三名,而四百多隻新疆相關影片,只有6%屬於批評性質。 而對台灣,中國則會運用以下4種方式傳播訊息: 新聞事件→中共加工→回銷台灣 爭議事件→中共變造→改變認知 陸媒捏造→掌握通路→擴散台灣 陸方指導→同路配合→引領風向 相信大家對這些手法應該太陌生。我想,身在台灣,要如何面對中國傳來的「善」意,是 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台灣內戰〕 然而不單是要面對中國,台灣內部就因訊息戰而亂成一團。作者說得極為妥貼: 一座島上的人們,也就這樣活成了N個台灣,彼此間因資訊操縱的規模化、專 業化,相距越來越遠,事實不但被聲量淹沒,也越來越難在不同社群間建立對公共議題的 公同認知。 近年來許多假新聞在透過Line群組擴散,而這些內容多半來自所謂「內容農場」。而其中 自然免不了有中國因素的介入,因為政治文往往能吸引大流量點閱,許多會員便能利用中 國發包內容,農場引爆流量的模式獲利。 書中另外一點值得深思的,是公部門如何涉入這場訊息戰爭。近年來,政府開始主動參與 這場訊息戰爭。 然而這也引起一些人的擔憂,畢竟認真論述政策沒人看,拉情緒仇恨的貼文才能在社群上 發酵。在如此圖卡跟哏才能吸眼球的現在,正反並陳的政策討論已漸漸失去話語權。但也 有人認為,中國有錢能撒,這本來就不是公平的戰爭,只能頭洗下去跟它鬥。如果民主給 了自由的空間,卻讓極權滲入豈不得不償失。 書中對於這些複雜角力有深入的探討,各方角度的訪談可說是讓我眼界大開,相當推薦一 讀。這裡僅以書中受訪小編的話作結: 民主政治中,聲量的盤算絕不能高過民主的核心價值,因為唯有「台灣內部民主越強韌, 才能拉出與中國之間的距離」。 【該怎麼面對訊息戰】 那面對這無煙硝的戰爭,我們該如何自保呢?以下整理幾點我從書中學到的方法: 〔強化識別〕 面對假訊息,最基本的便是培養識別力。像用Cofacts 真的假的這個事實查核資料庫,或 追蹤專門闢謠的粉專如TFC臺灣事實查核中心或Mygopen來確認消息真偽。 此外也可透過RSS訂閱,避開演算法的封閉迴圈。像我自己就會用Feedly,追蹤自己信任 、喜歡的網站。 選擇可信賴資訊源也是一個方式。我的話,主要會閱讀報導者、端傳媒和WSJ。當然如果 有能力自己查Paper,也是不錯的方法。當然盡信書不如無書,對任何資訊還是要保持懷 疑。 最後提供書中網軍教練建議:看書。現在很多人都忘記看書了,但其實它依然是吸取資訊 的極佳管道。相較網路的碎片化資訊,書較有系統,造假相對不易。自己的習慣是就算讀 網路文章,也盡量讀超過3000字的長文,如此便可減少遇到農場文的可能。 〔保持懷疑〕 在訊息爆量的時代,除了查核真實,慎選資訊,更重要的是要對任何內容保持懷疑,不斷 去思考探詢。 人喜歡激烈的批判,喜歡一槌定音的東西,他喜歡你看完後,從此不用再想這個問題了, 我有個答案。 -民進黨前幕僚 書中訪問印尼網軍前小主管的段落很有意思。他提到其實網軍往往很多時候是在彼此「對 戲」,藉此「編織」民意。民眾以為那是網路上的討論,其實只是網軍彼此在說話而已。 這些網軍呢,他們私下其實都是朋友,觀眾只是被設計了要彼此憎恨而已。 -安德烈(印尼網路媒體Opini.id專案經理) 當然,是人就一定有觀點與認同。此時我覺得在《世界觀》提到的可證偽態度就可派上用 場。相信根據自己目前所知資訊所得出的判斷結果,但有更多證據反對時也願意改變自己 的想法,不要被認同綁住。如《佛陀究竟想教我們什麼?》說的,重點是知道自己相信什 麼,而不是相信自己知道什麼! 當認同的重要性超越事實,操作出來的資訊牆就有可能把人給關住。 -《真相製造》 〔勇於對話 〕 最後,面對假訊息的刻意分化,我覺得最重的或許是要保持一顆願意對話的心。 很喜歡書中提到的「我的國家能對話」活動。這活動由德國明鏡《時代線上》發起,利用 類似Tinder的交友軟體,讓演算法幫參與者找到一個意識形態完全相反的人配對,接著便 相互約定地點,進行兩小時對話。結果原本應該極度敵視的兩方,見面後居然大大改觀, 甚至有九成的人願意再和異溫層見面。這邊也分享這個活動的TED的演講給大家。 https://www.ted.com/talks/jochen_wegner_what_happened_when_we_paired_up_thousands_of_strangers_to_talk_politics 我們的社會融合,不是從一堆文件開始,是從人跟人的認識與見面出發。 -霍爾斯坦(德國阿爾特納市市長) 當然對話可能不會那麼順利,像是自己身邊許多朋友在與家人溝通時都起了很大的衝突。 關於如何與不同聲音對話,書中提到的「行動山棧花」或許可供參考。這是一個在2018公 投後,開始走上街頭、實踐對話的團體。 他們建議是這樣的,溝通時不要想著要說服對方,而是用資訊互換的心態,理解對方的立 場認知從何而來。不要因為資訊充足而傲慢、自以為是,這樣即便自己是正確的也會無人 想跟你對話。重點是要永遠保留下一次互動對話的可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想像中的韓粉,也有一個想像中的青年。 -張同學(行動山棧花) 書中多次讓我看到,不願對話的分裂才是讓假訊息有機可乘的根因。像是許多歐洲移民的 二代,就是因為大家對穆斯林的敵視、不認同才走向極端一途。那些走向極右的人們也是 因全球化而失語,覺得菁英不懂他們的苦,才走向納粹的倒退路。 每個人都有能力對話,每個人都該試著讓高牆倒下。 -貝加(柏林圍牆基金會公共關係專員) 【後記】 此書應該會是我今年最喜歡的一本書。書中縝密爬梳各國面對訊息戰的掙扎,用豐富訪談 鮮活地將各種觀點呈現。有時候會覺得台灣被各種訊息搞得很糟很亂,但看看世界,我們 並不孤單,這其實是世界上每個人都在面對的問題。 作者說,他在被加拿大智庫問到為什麼要不斷追假新聞議題時回答:「是因為人 。」看 得我很動容。 想來自己也是疏於對話吧。 記得一次出差遇上韓粉司機,興高采烈地跟我說希望下週的造勢不要下雨。我歪著頭,不 大想搭理。但當他知道我要去台積支援時,居然跟我說:「要加油哦,台灣未來就要靠你 們了!」其實他們也是真心為台灣好吧。 原本讀這本書是希望能更精準地辨別假訊息。但看完後卻了解到,要打贏訊息戰,不只有 識別假新聞那麼簡單。面對資訊時保持開放態度,永遠不要放棄與他者交流溝通其實才是 最重要的。 而這或許是現在這個分裂社會所最最缺乏的。 最後,願台灣能不再分裂,走出煙硝,步向更民主的路途。 --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xjamesread/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axjamesrea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0.193.25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39750007.A.69F.html

12/17 23:23, 2年前 , 1F
推 作者很可愛
12/17 23:23, 1F

12/18 12:14, 2年前 , 2F
12/18 12:14, 2F

12/18 22:11, 2年前 , 3F
謝謝分享
12/18 22:11, 3F

12/18 22:48, 2年前 , 4F
推!感謝分享
12/18 22:48, 4F

12/19 14:31, 2年前 , 5F
詳細分享 謝謝
12/19 14:31, 5F

12/19 21:48, 2年前 , 6F
正在讀這本書,謝謝分享!
12/19 21:48, 6F

12/20 00:06, 2年前 , 7F
12/20 00:06, 7F

12/20 09:12, 2年前 , 8F
推這本與詳盡分享
12/20 09:12, 8F

12/20 10:51, 2年前 , 9F
推。今年必讀的一本好書
12/20 10:51, 9F
文章代碼(AID): #1Xl9btQV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