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深度工作力》讀後思考與實踐

看板book作者 (樹)時間2年前 (2021/12/14 01:43), 2年前編輯推噓4(401)
留言5則, 4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標題: [心得] 《深度工作力》讀後思考與實踐 時間: Tue Dec 14 01:43:44 2021 部落格圖文好讀版:https://reurl.cc/pxlE1Q ___________________ 就是放不下手機,該如何是好? 開會好沒效率,可是不開會,又要怎麼推進專案進度啊? 為什麼公司裡常見的「專案會議」本身就是一個淺薄工作,原因為何? 為什麼我們知道專心很好,但是就是很難進入專注狀態呢? # 我拿起這本書的動機 最初認識作者卡爾·紐波特教授,是今年六月時,聽到瓦基〈下一本讀什麼〉Podcast裡 ,介紹紐波特教授的另一本書《深度數位大掃除》,對當時在家工作、時常被網路誘惑的 我,起了很大的幫助。 進一步了解後,更發現作者紐波特教授的學術背景扎實,輸出量亦相當驚人,他不僅是喬 治城大學資訊科學系副教授,也是一個高人氣的部落客和書籍作者,知名暢銷書《深度學 習力》、《Deep Work 深度工作力》、《深度數位大掃除》、《沒有Email的世界》(最 新出版)等都在他的筆下熠熠生輝。我不禁對作者高輸出的本事和穩紮穩打的學術背景深 感敬佩,也想一窺作者管理時間的心法,因此,購入《深度工作力》也等於是替自己買一 個希望。 這本書兼具理論及實務,雖穿插理論,但作者善用譬喻及故事實例,以清晰架構貫穿,因 此通篇讀來一氣呵成。但由於含金量實在太高,目前我只能就現階段的需求,擷取能立即 實踐的部分記錄於下,也邀請大家和我一起探索、實踐。 # 我們對「深度工作」的了解有多少? 所謂的「深度工作」指的是,人們在工作時,能擁有一段完整的時間沈浸在任務當中,那 段時間內,我們應該要非常專注在工作上,不受周圍環境干擾,也不隨意分心。 重點就在「專注」和「刻意練習」。 根據紐波特教授的觀察,在現今社會中,擁有「快速精通專業技術的專業能力」和「品質 、速度皆達高水準的生產能力」是脫穎而出的關鍵。而深度工作強調的「專注力」,能幫 助我們用比較短的時間把認知能力推到極限,如此心智上,專業能力能逐漸累進突破,外 顯上,生產能力更能有明顯的成長。 與「深度工作」特性相反的「淺薄工作」,特性是瑣碎、費時又難以創造價值的工作,比 方說Email(或是Line)收發、公司會議、行政文書等等,這種工作沒有明確的目的,難 以有明顯的「結果」卻往往不知不覺耗掉許多時間。 如何讓自己「長時間專注」?關鍵在於「刻意練習」,注意重點是在「練習」,意思是擁 有專注力雖然難以一蹴可幾,但是我們能透過練習和調整,慢慢地朝理想的生活前進。 # 進入深度工作時,會碰到什麼阻礙? 但是,想要進入「深度工作」的境界,卻容易碰到許多阻礙。我大致歸納書中說法,整理 出幾個要點簡說於下: ## 一、個人心魔盤踞 為什麼我們知道深度工作的好處,但是就是很難進入專注狀態呢? 作者認為,人們正是進入「度量黑洞」中,因為深度工作的好處很難直接被量化,在難以 看到美好結果的情況下,要堅持下去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 二、公司制度未跟進 有些固定會議強迫自己針對特定專案採取行動,提供看似有進展的假象,但這類會議往往 佔用大量時間,把日程表切割得支離破碎,讓長時間的專注變得更不可能。 ## 三、網際網路狂熱風 現代社會中,我們容易被花花綠綠的科技(Email、Line、Ig、Twitter等等)吸引,雖然 這些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吸收多元訊息,但也因其碎片化和不斷引人注意的特性,吃掉 了許多能深度思考的寶貴時間。因此作者呼籲:「別放大了網際網路的好處,忽略的它的 壞處。」 我認為,了解這些分心原因對培養「深度工作」能力來說相當重要,以個人的角度來看, 我可以在工作的時候提醒自己是不是掉進了「度量黑洞」或是超時使用科技工具而不自覺 ;以管理者的角度來看,對於公司會議的安排要更謹慎,事前確立每個會議的會議目標, 此外,引導員工學習不透過會議來規劃、推進專案的方法,也是提高生產力的關鍵要素。 # 讀完這本書,如何開始第一步? 了解了「深度工作」的核心價值及阻礙後,有沒有一些能改善工作流的方法,避免一再掉 入分心陷阱中呢?接下來,想和大家分享我在閱讀這本書後,想即刻實踐的作法。 ## 一、用「淺薄/深度」尺規量化工作 透過「量化」,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每天都把時間花在哪裡,哪種工作是較能創造價值的 「深度工作」?哪種是應大幅減少的「淺薄工作」? 至於如何「量化」工作,則能用「淺薄/深度」尺規來加以梳理。 ### (一)盤點 首先,可以流水式地列出在工作日時,要做的大小事項和瑣事。以我個人為例,工作包括 在家能做的工作和到校實體工作,因此整理出下列幾種類別的工作: 1. 必做事項:教課、寫課程計畫、改作業等 2. 彈性工作:辦公室聊天、臨時任務交辦 3. 分心來源:滑IG或FB 透過盤點,能較全面地知道時間運用的去向,才能進一步了解哪種事項的花費時間應該縮 減。 ### (二)歸類 《深度工作力》裡提到了「淺薄/深度尺規」的工具,我認為是個很好用的歸類工具,對 於大小活動的評估,只要問自己:「訓練一個聰明、未受過專業訓練的大學畢業生,完成 這項工作需要多久(幾個月)的時間?」,如果該項工作訓練的時間越短,就偏「淺薄工 作」,反之就是「深度工作」。 強烈推薦大家用這個「淺薄/深度尺規」工具梳理自己的工作內容。從盤點工作到畫出這 個尺規只花我約五分鐘,但透過圖像刺激,能在潛意識中幫助我削弱處理「淺薄工作」的 時間,更進一步安排自己的時間塊。 當然,最終目的是要達到紐波特教授說的「無情地減少淺薄工作時間」! ## 二、善用「時間塊」安排每日行程 「時間塊」的好處,我認為對我最有啟發的部分有三個,第一是培養專注力,第二是調配 深度、淺薄工作的比例,最後是能有效建立儀式感。 ### (一)培養專注力 紐波特教授認為,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是由一塊一塊的時間組成的,把時間用「塊」為單位 看待的好處是,若要做的任務有時限,我們就會想盡方法讓自己深思熟慮,進入深度思考 以在時限前達成目標,可見,用「時間塊」安排每日任務,自己的專注力也能提升。 ### (二)調配深度、淺薄工作的比例 另外,用「時間塊」搭配「淺薄/深度尺規」排好行程後,淺薄、深度工作在每日生活中 佔的比例一目了然,就能更有意識地安排「深度工作」塊,避免時間被淺薄工作吃掉了。 ### (三)建立儀式感 當深度工作的習慣建立了起來,就像在體內設定了自動導航,身體會慢慢習慣在一定的時 間做一定的事,生活過得更有節奏。這樣一來,我們在開始工作前,可以減少和懶惰、分 心對抗的時間,何樂而不為呢? 一開始,我擔心安排時間表會讓生活過得很有壓力,但看到紐波特教授說明,再經過實踐 後,疑慮就消失了: > 你的目標不是不計代價堅守時間表,而是隨時都清楚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即使這些決 定隨著一天過去,一再被修改。 > 我非常喜歡紐波特教授提出「堅守時間表不是重點,改變調整才是。」的想法。其實制定 時程表已為老生常談,但要用什麼心態看待時間表,又是另一回事了。因為這本書我了解 到,比起按部就班執行計畫,「時間表」的功能更在於提醒和調整,在一天天的計畫下了 解自己、調整作法,比起期待一蹴可幾的遵守,來得重要許多。 > 設定時限讓我們深思熟慮,組織我們的工作習慣。 > ## 三、讓想像力馳騁、擁抱創新 我們可能會想,「到底怎麼做,才能在有時間表的情況下,又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針對這個問題,紐波特教授說:「我的時間表不但容許、還鼓勵即興的改變。」,我讀來 非常有感。 人的一天只有24小時,卻雜以生活家庭工作等等的事務,而為了讓生活有源源不絕的活水 ,安排時間培養興趣,享受療癒時光也是很重要的。但是這些事件的安排,孰先孰後,孰 輕孰重,就需要仰賴經驗的累積,還有一些前人智慧的「外力」。 我認為這本《深度工作力》就是很好的「外力」,也因為紐波特教授鼓勵即興和創新,給 了我很大的啟發。在鼓勵即興及創新的前提下,我在規劃時間表時,也有了不同的彈性: 1. 以前:固定必做工作 > 非固定必做工作 > 靈感紀錄 2. 現在:固定必做工作 > 靈感紀錄 > 非固定必做工作 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生活中的「靈感」都是寶貴資產,因此,當靈光一現的時刻來臨,就放 心大膽地探索下去,直到失去動力!畢竟「創新」是帶領我們突破可能性的一線生機,也 是讓生活飽富樂趣的潤滑劑啊。 # 初見紐波特教授,有些話想說 ## 一、三個啟發 總結閱讀《深度工作力》,我得到最大的啟發在於以下三點,往後,也會謹記這幾個重點 ,再加以拓展實踐: 1. 量化工作的深淺值 2. 擁抱時間表的調整 3. 享受靈光一現的時刻 首先,只有衡量每項任務之於我們的意義,我們才能更明確、果斷地刪減時間怪獸——淺 薄工作,再透過時間塊視覺化深度工作的時間,讓高品質高產值的時間塊凸顯出來,這樣 一來,也能多少增添一些成就感;接著,不害怕時間表無法順利執行,我們要了解到「時 間表」就是一個提醒的工具,我們也能在一次次地調整中,慢慢接近自己想要的生活,所 以,多包容自己一些,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就能在改變中看到自己的成長;最後,享受「 靈感」帶來的喜悅,畢竟它如此倏忽即逝,卻又擁有跳脫框架、突破舒適圈的力量。 ## 二、讀後感想 我非常感謝這本書在我工作繁亂之時出現,紐波特教授喜從理論帶入實務,再用一句句淺 顯卻直擊心底的金句為我們補充養分。在他的筆下,許多疲憊都是可預期的,他會在每個 倦累的點上,替我們補個預防針或強心針。例如要引領我們正視網路科技帶來的損害時, 他會用一針見血的筆觸直擊人心: > 「你在我臉書更新的動態按『讚』,我也回報你『讚』,這種協議給每個人自我感覺重 要的假象,而不要求付出努力。」 > 當意識到網路的假象和無意義的存在,他再替我們補上一劑心靈保養,讓我們意識到放棄 網路,對正向生活的養成何其重要: > 你一天結束時會感覺更充實,第二天會更放鬆,勝過你一連幾個小時讓心智處於半清醒 而沒有計畫的網路漫遊。 > 在這本書中,我畫了許多的金句,節錄在這篇文中的,僅是冰山一角而已。 我認為金句節錄在精不在多,擷取現階段的自己最需要的部分就好,畢竟這本書集結了作 者多年來攻讀博士,升助理教授、副教授之時,同時寫書、經營部落格的時間管理心法, 紀錄了作者不同時空下的決定及變化。因此,我們不必要求自己在現階段就要跟上作者的 腳步,只需把《深度工作力》視為一本陪伴類書籍,每當工作卡關了、出現變動了,再拿 出來看一看,相信在每次的閱讀中,我們都能挖掘出不同的寶藏,發現不一樣的人生風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2.197.18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39417430.A.B86.html ※ 編輯: forestfresh (111.242.197.185 臺灣), 12/14/2021 01:54:17

12/14 03:59, 2年前 , 1F
推心得,值得參考。
12/14 03:59, 1F
謝謝回饋:) 希望可以與愛書人多多交流 ※ 編輯: forestfresh (111.242.180.71 臺灣), 12/14/2021 06:37:55 ※ 編輯: forestfresh (111.242.180.71 臺灣), 12/14/2021 06:39:09 ※ 編輯: forestfresh (111.242.180.71 臺灣), 12/14/2021 09:50:18

12/14 15:16, 2年前 , 2F
推,謝謝分享。我也有看這本書,但覺得看你的分享收穫
12/14 15:16, 2F
謝謝你的回饋,喜歡共讀成長的感覺

12/14 15:16, 2年前 , 3F
更多
12/14 15:16, 3F

12/14 15:19, 2年前 , 4F
推 整理清晰明瞭
12/14 15:19, 4F
謝謝,一起學習! ※ 編輯: forestfresh (111.242.180.71 臺灣), 12/14/2021 21:10:18 ※ 編輯: forestfresh (111.242.180.71 臺灣), 12/14/2021 21:11:02

12/15 10:39, 2年前 , 5F
可惡,被推坑了,電子書已買。
12/15 10:39, 5F
文章代碼(AID): #1XjuPMk6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