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路與公路

看板book作者 (河流們)時間2年前 (2021/12/10 22:34), 2年前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路:帶狀的土地,可以在上面行走。公路之所以和路不同,不只是因為我們在上面開車, 還因為公路就是把一個點的連結到另一個點的一條單純的線。公路本身並沒有任何意義; 只有公路所連成的那兩條線才有。路的本身,每一段都具有意義,邀我們駐足其間。公路 是空間貶值的勝利成果,如今,空間的存在只是阻礙人的移動,浪費人的時間,除此之外 甚麼也不是。 路從風景裡消失之前,已經從人類的靈魂裡消失了──人類不再有緩緩走在路上感受欣悅 的慾望。生命也一樣,人們不再把生命看作一條路,而是一條公路——有如從一個點連結 到另一個點的一條線,從上尉的軍階到將軍的軍階,從配偶的身分到寡婦的身分。活著的 時間縮減到變成只是障礙,我們必須用越來越快的速度去克服它。 路和公路也隱含兩種美的概念。如果保羅說某個特定的地點有美麗的風景,他想說的是: 你把車子停下來,就會看到一座宏偉的十五世紀的城堡,城堡外投是個大公園;或者:那 裏有個湖,湖面如鏡無邊無際,幾隻天鵝在湖上游來游去。 在公路的世界裡,美麗風景的意涵是:一座美的孤島,由一條長長的線連結至其他美的孤 島。在路的世界裡,美的是連續的,而且不斷在變動;我們每踏出一步,美就會對我們說 『停下來吧!』 ——《不朽》米蘭昆德拉。 這段話相當耐人尋味,把公路與路比喻生命的道路的兩種區別。 前半段我認為說的是「現代」多數人人生:走公路。 黑格爾曾經說過:「所謂的現代性就是對官僚體制理所當然的接受。」 韋伯認為官僚的科層化組織是人類效率最高的組織方法。 所以昆德拉在這段話說的「公路」,指的就是效率最高的人生途徑。小學中學高中大學, 辦事員科員股長課長。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中間的途徑需要大量的時間累積,只是一個 過程,這個過程使用的時間越少越好,你最好在「幾歲」就達到某一個點,歲數越小代表 你越成功(你是超跑)。 如果沒有在特定歲數達到特定的點,那就是一場「意外」,就像交通意外那樣。如果問題 出自自身,那就是這輛「車」有問題,現實的眼光就會質疑這個「人」,是不是拋錨了。 比如四十歲的單身女子,就會被用異樣的眼光打量,你沒有到下一個「點」,所以妳「一 定」有什麼「問題」,這就是現代化的價值觀。 大家(有時候甚至自己),只在乎你花了多少時間能達到下一站,不在乎你在公路上的生命 是如何度過的,所有的努力與掙扎只是為了快點到下一站。 不知道大家身邊有沒有這類人,永遠在趕,趕快吃完飯趕快OO,為了要準備考試準備面試 準備…..趕快抵達下一站。 現代化以前的人類生命不是這樣的,以前人早上起來開始就是生活,現代人五點下班才開 始生活。以前的生活延續成一個完整的生命,走出來的「路」是本身就是意義(也許走岔 了,繞遠了),從不不著急到下一站。 公路是我們現代人拼命去適應、去追逐這條路,弱者淘汰。 而路是每個人自己走出來的生命。 文章後半段很好理解,你出國旅遊跟團,想要在有限時間有限金錢下,踏遍最多的知名景 點,A到B之間的空間只是時間的障礙,「浪費」你可以去更多景點的時間,A到B之間本身 是沒有意義的,只有到A點跟B點才有審美的意義。 相較之下,自由行比較接近「路」的概念,你踏進某國開始,旅行與審美就開始了,不用 急著用最大的效率從A點趕到B點。而是整個過程都是探索未知、審美的意趣,連續不斷的 變動,會因為看到更喜歡的事物,而駐足放棄原本要去的B點。 我想這也是台灣為什麼這麼多山友,因為大部分的人的人生已就走過太多的「公路」,想 要去山上走真正的「路」,一種沉浸其中的連續感受,未知的、充滿可能性的。當然,他 有很大的風險,就像你的人生道路上不走指定的「公路」一樣,有樂趣有未知也有風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17.115.6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39146841.A.165.html ※ 編輯: LeoRivers (122.117.115.66 臺灣), 12/10/2021 22:37:48

12/10 23:12, 2年前 , 1F
12/10 23:12, 1F

12/11 08:26, 2年前 , 2F
好棒
12/11 08:26, 2F

12/13 00:00, 2年前 , 3F
12/13 00:00, 3F
文章代碼(AID): #1XisLP5b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