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政治經濟學的通識課》制度由政治決定

看板book作者 (三十而立)時間3年前 (2021/06/08 00:0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頁好讀版: http://manueletienne.blogspot.com/2021/05/blog-post.html http://manueletienne.blogspot.com/2021/06/blog-post.html http://manueletienne.blogspot.com/2021/06/blog-post_7.html ---------------------------------------------------------------------------- 這是一本中國學者寫的書,看的時候難免會用有色的眼鏡來看待,擔心作者會為了政治服 務,抹黑資本主義,試圖引導讀者做出共產主義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的結論,或是美化中 國政府的一些作為,但是文章裡的論點極具說服力,而且資本主義本身確實存在許多的弊 病,藉由他人之口說出來,仍然有許多可以借鑑的地方。 一、 古典自由經濟主義 人的「理性」與「自利之心」推動著經濟的發展,每個人都為了圖利自身而努力,同時卻 推動了整個社會的進步,政府所要做的就是不要過度干涉,最好放任其自由發展,才能取 得整體的最佳利益。 但是全然放任就是好的嗎?如果放任自由經濟發展,很快的經由競爭之後會剩下數個商人 形成寡占,這時候他們不會選擇拼個你死我活,而是坐下來好好談,進而形成「壟斷」, 而這又會使大多數人的利益受到損害,所以政府需要制定良好的制度,防止壟斷的發生。 經濟發展不僅需要理性的個體,還需要「競爭」的環境,才能夠提升效率,創造繁榮。 「分工」能夠使生產效率顯著的提升,但如果貨品賣不出去的話,製造的再多也沒有用。 為什麼工業革命發生首先發生在英國?原因是英國人積極發展海上貿易,開發海外市場, 為自己國內製造業過量生產的貨品找到出口,進而為生產效率的提升提供誘因,摧生了工 業革命。 推動海外市場,和軍事離不開關係,英國之所以能夠暢行無阻的推行海上貿易,原因就在 於他們擁有強大的海軍,在世界各地佔領了廣大的殖民地,將其做為海外市場。政治、軍 事、經濟之間是密不可分的。 二、 新自由主義潮流 唯有在「自由經濟」的運行之下,才有可能發展「民主」和「法治」。相較之下,「計畫 經濟」是「獨裁」的溫床,少數的專家掌握了分配的權利。民主會使計畫經濟難以迅速做 出反應而被弱化,久而久之權力會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上,而專家在做決定時考慮的 並不是整體的進步,而是分配給各個利益團體好處,在這樣的狀況下,法治也蕩然無存了 。自由主義並非完全的「自由放任」,自由並非無所作為,而是需要政府積極促進競爭, 為一個競爭的市場制定出良好的規則,但不能夠干預市場的運行。 自由主義雖然主張政府不應該過度干預人民的生活,人民會理性的做出對自己最適當的選 擇,但是在某些照顧弱勢的領域裡,政府卻不能不進行分配。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年金」 和「醫療保險」,這決定了人民在老年、失業、生病時,能不能夠得到最基本的照顧。歷 史證明,在經濟大蕭條時,能夠提供人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醫療照護的國家,往往能夠 復甦的比較快。保持身心健康就是重新開始最重要的本錢。 三、 理性選擇的政治經濟 民主政治容易培養出一批「理性無知」的選民,因為選舉的票數很多,自己的一票影響是 微乎其微,因此不出門投票可以說是更為理性的行為,甚至於省下力氣,不用去了解這些 候選人和他們的政見。可以說「無知」是這些選民「理性選擇」的結果,但整體來說卻傷 害了民主制度。最終仍然會有一批選民基於對於民主的責任感而去投票,畢竟若太少人去 投票,不喜歡的候選人可能就會當選,甚至大家都不去投票,民主制度就會崩潰。這就能 夠解釋投票率為何總是這麼低了。 官僚系統總是傾向於越變越壅腫,因為節約對於官僚來說沒有好處。如果是私人企業,盈 餘可以發獎金或是持續投資,但是官僚若產生盈餘卻只能上繳國庫,若是預算沒有花完的 話,隔年就被刪減預算。官僚系統於是致力將預算投資在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利益團體, 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讓整個部門膨脹擴大,擁有更多雇員,同樣是增大影響力的好方法。 其中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法是讓政府部門間展開競爭,試著提供別的部門所提供的服務,藉 此能夠了解某項公共財的真實成本,但這個看似浪費人力的方法還沒見到真正在使用的國 家。 「尋租理論」描述的是利用資源透過政治獲得特權,從而對他人的利益造成損害,甚至高 過租金獲得者的利潤」如果是透過生產致富,那麼個人和整個社會都會獲益,但如果是透 過掠奪致富,那麼就會損害社會上多數人的權益。例如國產車商透過立委將進口車的關稅 提高,讓自己生產的車價格更有競爭力,獲得超額利潤的行為,就會損害普羅大眾的權益 。但是多數人很難形成利益團體爭取自己的權益,上街頭抗爭的畢竟只有少數人,於是就 成為了韭菜被利益集團收割。 同樣的弱勢也會發生在勞工的身上,公司的領導階級人數較少,較能夠達成共識展開行動 ,吃虧的勞工要團結起來卻有很多阻礙。消費者或勞工藉由少數人形成團體或工會增加對 於政府的影響力,是個比較有效率的作法。 四、 馬克斯主義 馬克斯認為資本主義之所以能夠獲利,主要來源是壓榨勞動力所產生的「剩餘價值」。資 本家生產產品需要購入機器、廠房、原料和雇用勞動力,其中機器和廠房因為會折舊所以 難以產生多餘的價值,最主要的利潤都是透過壓榨勞動力所得來的,工人可能一天工作十 幾個小時才能獲得最基本的溫飽。在馬克斯的時代,資本主義下的工廠工人,過的日子可 能比但丁所描繪的地獄還慘。 資本主義下的產業不斷升級,但是利潤率卻是逐漸下降。資本主義到處都是競爭,資本家 需要擴大企業規模,推動技術進步,才能在競爭中獲勝。資本家在剛使用機器時能獲得超 額的利潤,但是在其它資本家紛紛採用新技術之後,這個超額利潤就會消失。但是因為新 機器的使用帶來了勞工的下降,連原本勞動力所產生的「剩餘價值」也減少了,但是產業 升級是一條不歸路,如果不升級就會被其它資本家所併吞,最終導致了平均利潤的下降。 技術在進步,但是勞工卻無法享受其好處,機器取代了技術熟練的工人,使得工廠只需要 低階的工人,有更多的競爭者可以競爭這個工作,而且薪資更低。資本家在競爭的過程中 逐漸兼併,形成少數的大資本家。長期下來,少數的資本家越來越有錢,但是勞工卻越來 越窮,甚至無法應付基本的開銷,中產階級逐漸消失或是貧困化。資本主義發展到後來就 是貧富差距不斷的擴大。 機器的誕生讓勞工的工作零碎化,單調、乏味的工作充斥著整個生產線,勞工的工作不能 為自己帶來額外的利潤,也無法帶來成就感,結果就是厭惡勞動。即使提升工人的待遇, 仍然無法改變這些精神上的疲乏感。工人階級的貧困化,不僅是物質上的,同時也是精神 上的。 五、 馬克斯的追隨者 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資本越來越集中化,以前被分開的各行各業的資本,現在 集中少數的金融貴族手上,形成了「金融資本」。金融貴族之間彼此會緊密聯合,使得資 本逐漸統一化,大資本將排擠小資本,原先的自由競爭蕩然無存。 金融資本崛起後,金融貴族們所希望的不是自由,而是統治。國家成為金融資本操控的工 具。對內透過貿易保護主義保障國內產業的利潤,對外透過武力擴張確保將國家利益延伸 到國外。「資本主義」於是轉化為「帝國主義」。資本家需要瓜分世界,因為金融資本已 經集中到這樣的境界,如果要繼續獲取更大的利潤,就必須用對外擴張戰爭的方式。當世 界的每個角落都已經被瓜分完了,那麼世界大戰也就不可避免了。 以往的關稅是為了保護國內尚未成熟的產業,但是新一代的關稅則是為國內壟斷的資本提 供壟斷的利潤。以往的關稅是防守性的,現在的關稅卻是進攻性的,藉由關稅,商品可以 以較高的價格賣給國內的消費者,獲得超額利潤,再用低價賣到其它國家,用「傾銷」來 打擊國際上競爭對手。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跨國企業會發生「國內高價,國際低價」的原因 。 被帝國主義征服過的低度發展國家,即使已經獨立,仍然深深依賴著以前的宗主國。國內 市場在當初被船堅炮利完全打開之後,被宗主國大量的工業產品傾銷,使得國內的製造業 無法發展,變成以出口原物料為主的國家。依賴表現在數個方面: 「貿易依賴」:原物料不僅利潤較低,價格波動又大,收購商又集中在幾家巨型跨國企業 手上,造成經濟活動是極不穩定的。 「金融依賴」:已開發國家的金融系統完善,貨幣較有價值,低度開發國家需要使用這些 已開發國家的貨幣作為儲備貨幣,過程中就繳交了許多的「鑄幣稅」。 「投資依賴」、「技術依賴」:豐沛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都掌握在已開發國家的手上,低 度發展國家沒有自主權,也沒有自主研發的能力,只能一直依賴已開發國家。 六、 政治經濟學的國家視角 國際政治和國內政治有相當大的不同,國內政治能夠用國家制度和公權力來規範,人民不 能隨意犯法。但是國際政治缺乏一個更高的仲裁角色,就算是國際組織的規範效果也不彰 ,使得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很像一個「原始社會」,遇到爭議就比誰的拳頭大;像是有 債務國欠錢不還,債權國就開軍隊去討債,強大的國家如果看見一塊土地有經濟價值,就 派出軍隊去攻占。一個強大的國家能夠保證產業的發展,以及確保市場的來源。 在政治經濟學裡,國家伴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個體的經濟發展和國家的強盛與制度息息相 關,一個碌碌無為的政府無法讓人民發揮該有的天賦。如果要實現國家的經濟獨立自主, 必須確保以下幾個來源充足無虞: (一) 糧食供應自主:一戰時,德國因為海上受到英國的封鎖而缺少糧食。 (二) 原料供應自主:一戰及二戰期間,德國無法確保石油供給的來源而失敗。 (三) 技術的自主:所有在現代與美國作對的國家,都會因得不到先進的技術而陷入困境 。 (四) 國防產品自主:日本在現代已經達到驚人的軍用飛機和船隻的自給率 (五) 市場的自主:70~80年代日本挑戰美國的經濟霸權,就因為日本需要美國的市場而失 敗。 看得出來,這五點都是當前中國迫切想要確保自主的目標。 並非每個國家都可以達到經濟成長,這與國家的組成有相當大的關係。像是韓國就是成功 的案例,是一個「凝聚型的資本主義國家」,國家有強而有力的能力,能夠將公權力深入 社會的內部,於是能夠提升整體的發展。巴西、印度等國家則是「分散性多階級國家」, 社會上有明顯的特權階級,政府必須優先滿足特權階級確保支持,公權力無法普及到底層 民眾,使得國家無法擺脫貧窮。至於奈及利亞等國家則是「新世襲性國家」,本質上與原 先的殖民政府沒有不同,只是頂層的統治階級換了一批人而已,他們都在剝削自己的人民 ,國家經濟也就無法發展。 七、 政治經濟學的制度視角 制度是由思想和習慣所產生的,而思想和習慣來自於人類的本能。制度產生以後,就會對 人類的行為產生約束力。「有閒階級」的產生源自於人類的本能,制度鞏固了有閒階級的 地位,方便富人持續累積財富,甚至會影響整個社會的進步。制度一旦形成就難以改變, 因為既得利益者會支持舊有的習慣,而且制度會內化為普羅大眾的共識。工人並非想要取 代資本家,而是想要模仿他們,所以制度也能夠帶來社會穩定。 明確定義的「產權」制度能夠使資源有效率的流動與配置,自由的進行買賣。如果產權不 清楚的話,土地和資產就會形成「僵化資本」,無法被妥善利用,那麼窮人即使擁有土地 也無法用來創造財富。 為什麼工業革命誕生於英國而非其它的西方或東方國家?其一為英國率先形成「私有財產 權制度」,能夠保障私人的財產不被國王、軍隊、和教會的占據,資本家有更強的動力讓 財產增值。其二為「專利制度」,發明者能夠從創造當中得到相當大的份額,刺激人們更 願意發明創造。其三為英國的議會制度限制了國王的權利,使得國王無法無限制的舉債, 而且確保了債務的償還,有了「可信承諾」反而使英國政府能夠借更多的債,打贏對外戰 爭,強力的軍隊不僅保護國民的資產也打開海外的市場。 落後國家為何即使改善教育也無法翻身?除了產權不明以外,過高的「交易費用」也是原 因之一。在落後國家要買賣房子、開公司、買土地,不僅手續複雜,效率還很低落,衍生 出過高的交易費用,讓實業難以開展。為什麼落後國家仍然要延用落後的制度?因為每個 制度都與過去的「歷史路徑」有關,像是拉美國家就被以前的殖民農場主制度深深影響, 至今無法改變特權階級與一般民眾間的巨大鴻溝。歷史與文化,是最難以改變的社會痕跡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50.4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23082048.A.775.html
文章代碼(AID): #1WlaH0Tr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