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創業這條路》這是一本創業者的必備指南

看板book作者 (Waki瓦基)時間3年前 (2021/04/03 21:19), 編輯推噓9(900)
留言9則, 9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創業這條路》推薦心得:這是一本創業者的必備指南 破解「創業者迷思」的經典之作:創業不只靠勇氣,更要講究方法 圖文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e-myth-revisited/ 無論你想要創業或者已經創業,開一家小吃店、一家咖啡廳、一家小公司,不管賣的是什 麼、哪個行業,如果你在創業的路上想要避免走冤枉路、得到更多的啟發和思考、讓自己 走得更順遂,你絕對需要認識和突破「創業者迷思」。 這本書在說什麼? 《創業這條路》的作者是被譽為「創業教父」的麥克.葛伯(Michael E. Gerber),他 致力於提供小企業老闆與創業家所需的協助,幫助他們建構運作順暢的企業。他發現一個 企業要走得遠、走得久,創業家本身必須瞭解什麼是「創業者迷思」,避免重蹈覆轍,採 取正確的心態和方法去應對。 在這本1985年出版至今仍歷久不衰的經典著作中,作者回答了一個常見的問題:「為什麼 許多小企業花了許多精力和資本,最後還是倒閉?為什麼那麼多專業人士選擇創業,最後 卻無功而返?」並且,作者透過多年來指導上千位企業家的經驗,總結出一套有步驟、有 策略、有系統的企業經營法則。 我對這本書產生興趣,是因為我很欣賞的一位 YouTuber「Ali Abdaal」曾經大力推薦, 他說這本書徹底改變了他看待網路事業的視野,這可以說是一本「建構順暢運作的小企業 」的完整指南。創業不只需要「勇氣」,更需要懂得正確的「心態」和「方法」。 這本書特別的地方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最讓我感到驚奇和新鮮的,莫過於作者虛構出的「莎拉」這個虛擬 角色,以及與她展開的對話。莎拉是一位創業新手,想要用自己的烘焙技能創立一家餡餅 店「餡餅的一切」。她經歷了創業之初的熱情澎湃、創業之後的困惑和煎熬,在與作者進 行許多場談話後,漸漸突破「創業者迷思」,邁向企業家的思維模式,懂得如何讓企業的 經營走上軌道。 書中分成三大部分:創業迷思與小企業、統包革命是一個嶄新的企業觀點、建構一個運作 順暢的小企業。在其中的每個小章節中,作者會在章節的前半段談比較「硬知識」的部分 ,然後在後半段放入她與莎拉一對一的「創業Q&A對談」,讓讀者可以用一種很親切的方 式,跟著莎拉的視角去釐清自己對於創業這件事情的所有疑惑。 透過這樣的寫作手法,讓我感覺自己就很像是另一位「莎拉」,整本書讀起來就像是跟作 者坐在壁爐旁邊閒聊,時而嚴肅、時而詼諧,對我來說是很特別的一次閱讀體驗。以下, 我想分享一些這本書帶給我的觀點啟發。 創業的必備條件? 成功的創業家都具備一個關鍵心態:「好奇心」。因為重點不在於原本懂得多少,而是在 於想要懂得更多。作者評論道:「事業上面表現優異的人之所以會有優異的表現,不是因 為他們知道的什麼,而是因為他們總是想要知道更多。」 作者輔導過數千位小企業家,他所遇過的失敗企業,大部分的通病不在於企業主對財務、 行銷、管理和經營知識不夠,而在於把時間和精力耗費在捍衛自認為對的事情上;反之, 他所遇過最棒的企業主只會不顧一切地釐清問題。這就像《心態致勝》這本書提到的「定 型心態」和「成長心態」的差異。企業和人一樣都應該成長,而成長會帶來改變。 「大多數的企業都不是依照這個原則在運作;大多數的企業都只是依照老闆『想要』的方 式,而非企業『需要』的方式運作。」創業者的工作就是保持好奇心,就是去想像,去做 夢,盡其所能地去探索飄蕩在他頭頂上的方天馬行空,以及他內心深處的各種可能性。不 是緬懷過去,而是展望未來。 什麼是創業者的迷思? 書中提到最普遍的「創業者迷思」就是一心想跳出來自己當老闆,渴求自由和掌握感,想 要用原有的專業來加速事業,賺取更高的收入。結果常見的狀況是,創業家把焦點全部放 在商品和服務,忘了企業應該要有組織、有系統地運作,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卻換來更 多苦惱,結果讓自己原本喜歡的工作到頭來變成了苦差事。 問題出在於,許多「想要」創業的人們,往往是擁有某個技能的「專業人員」,但是單純 要以專業來創業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具備其他兩種角色的特質和能力,也就是「管理者 」和「創業者」。 1. 專業人員:喜歡深思,活在現在。善於執行,喜歡動手做,一直想著如何把事情做好 ,認為想法必須可以執行才有價值。 2. 管理人員:喜歡苦惱,活在過去。非常務實,要事事都可以預測,希望任何事情都井 然有序,總是會發現問題。 3. 創業者:喜歡做夢,活在未來。富有遠見卓識,激發改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追求 夢想。具備創意創新,喜歡探索未知的事物。 若只從專業人員的心態來創業,總是會覺得自己該完成更多事情、做出更好的產品、提供 更多的服務,對於自己的產出總有著一股優越感和不可取代性。但作者提醒了:「如果企 業是全部靠你在支撐,你擁有的就不是一家企業,而是一份工作。而且這會是全世界最糟 糕的工作,因為你是在為一個瘋子做事情。」 許多人以為的創業,其實並不是創業,反而是創造了一份給自己更辛苦的工作。 作者發現,許多在創業之後失敗的小企業主,大部分是把自己太多的比重放在「專業人員 」,而忘了投入心力在「管理者」和「創業者」的思維模式,以至於後來把自己的事業變 成了「最糟糕的工作」。懂得在三個角色之間取得平衡,便是這本書談到創業家最重要的 行動課題。 創業是為了什麼? 作者認為:「創業的目的是為了擺脫一份工作,以便為其他人創造工作。創業的目的是為 了拓展你的事業,以便創造出某個事物,滿足市場上某個從未被滿足的需求,以拓展你的 生命,為生命帶來新的刺激。」我們必須將事業打造成一個在未來能夠自動運作的有機體 ,這個事業的運作不是因為你,而是因為沒有你。 對專業人員而言,產品是他交付給「顧客的東西」(商品、服務)。 對創業者而言,產品是「企業本身」(企業的運作方式)。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好的企業靠得不是不凡的人,而是平凡的人做者不凡的事。」要 讓平凡的人做出不凡的事,就必須存在一個系統,也就是一家企業做事情的方法,讓無論 什麼程度的員工都能幫企業產生出一致的結果。打造頂尖的商品和服務固然重要,但是對 創業家而言,建構一個企業的運作方式才是更值得投入心力的地方。 後記:創造事業?創造自我? 這是一本讓我「大開眼界」的書。作者一開始從很務實的角度說明常見的創業者迷思,提 醒了隨時要留意專業人員、管理者、創業者三個角色的分配比重。但是,光有創業的想法 是一回事,執行創業計畫又是另一回事。所以在書本的後半段,作者更提供了企業發展計 畫的七個關鍵策略和步驟,仔細說明該如何執行這份計劃。 此外,我很喜歡書中把「創業」和「個人」連結起來的觀念,尤其以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 :「一家企業象徵了他們想要過的生活,顯示了他們是怎樣的人、他們的信念為何,也證 明了人的意志。」我們無法改變外在混亂的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試著去瞭解自己 的世界如何建構、如何運作,設計自己的遊戲規則,創造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世界。一個 人在執行一家小企業的創業過程,就是探索這個世界和自己的最好途徑。 在這本書的尾聲,作者引述這句話送給莎拉:「自由不只是對某個決定表達是與否,而是 塑造與創造自我的力量。」當我讀完了整本書,藉由莎拉的視角與作者進行這麼多場空中 對談之後,聽到這段話感到格外振奮,內心激動的同時又多了點沉著。 用創業家的態度過生活,是一種人生選擇,也是一種自我實現。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4.226.25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17455997.A.42A.html

04/03 23:55, 3年前 , 1F
推 謝謝分享
04/03 23:55, 1F

04/04 01:31, 3年前 , 2F
感謝分享
04/04 01:31, 2F

04/04 03:13, 3年前 , 3F
謝謝分享
04/04 03:13, 3F

04/04 10:27, 3年前 , 4F
謝謝分享
04/04 10:27, 4F

04/04 11:19, 3年前 , 5F
謝謝分享
04/04 11:19, 5F

04/04 17:15, 3年前 , 6F
專業、創業到企業…感謝分享:)
04/04 17:15, 6F

04/04 20:50, 3年前 , 7F
謝謝分享,前天已聽完podcast
04/04 20:50, 7F

04/04 20:57, 3年前 , 8F
謝謝分享
04/04 20:57, 8F

04/05 21:15, 3年前 , 9F
thanks for sharing
04/05 21:15, 9F
文章代碼(AID): #1WQ6jzGg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