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安靜是種超能力》讀後感

看板book作者 (麥酷斯)時間3年前 (2020/10/15 00:14), 編輯推噓7(703)
留言10則, 7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圖文心得:https://vocus.cc/maxjamesread/5f807fddfd89780001375428 你是否也有過這些心理小劇場: 在茶水間遇到不熟的同事,會緊張要閒聊什麼? 遇到很久 之前一同受訓的同事,會猶豫要不要打招呼? 或是,打電話給客戶時會擔心打擾到對方? 以上種種,可能會讓你懷疑自己是否社交能力有問題,不擅與人相處。但其實不用擔心, 很可能只是因為: 你是個內向者。 外向者無法體會內向者的心理糾結,就像有大氣層保護的地球是沒辦法體會整天被隕石攻 擊的痛苦。 -張瀞仁 今天要談的這本《安靜是種超能力》,作者張瀞仁就是這麼一個不折不扣的內向者。早餐 店老闆娘找錯錢,會不好意思開口要回;搭電梯會急著關門,怕有人溜進來,會陷入要閒 聊的尷尬。 但這樣的她,卻成功在美國這樣外向的環境發光發熱,幫助許多台灣球員與大聯盟簽約; 在非營利組織成為首位管理三國的非美籍經理,並擁有上百場演講、專訪的經驗。乍看之 下,實在很難把這些經歷跟內向畫上等號。 書中,作者從自身經驗出發,細細深談自己身為內向者在職場所遇到大小困難。親切風趣 的口吻,時不時加上許多讓內向者深感共鳴的小呢喃。讀著讀著,真覺得,要是能早點遇 上這本書就好了。 對內向者來說,這本書可以給予勇氣與方向,進而更認可自己。對外向者來說,可以藉由 此書理解有人和他們很不一樣,進而更知道怎麼和內向者合作相處。 原來不是我不如別人,而是我本來就不是那樣子的人 - 蘇珊·坎恩 【內向測試: 你是內向者嗎?】 在這邊大家可以先做個小測試,看看自己是偏向內向還是外向者。第一個測試是內向者測 試,第二個測試是16型人格測試。 https://www.suncolor.com.tw/2018hsp2/index1.html https://www.16personalities.com/ch 自己在內向者測試中得到31分,在16人格中的內外向量表,則是高達90%內向,徹徹底底 是個內向者。 https://imgur.com/a/kSCdjDN 【內向者特點】 過往談到內向,總覺得是負面的特質,意味著不善與人相處。但內向並不等於不善社交, 許多的內向者也都發展出了很好的社交能力。內向與外向真正的差異在於: 獲取能量的方 式不同。 內向者需要透過獨處來獲得能量,而外向者則需要透過與他人相處來取來能量。也因此, 外向者活像花蝴蝶般轉來繞去並不只是單純喜歡,而是真有其需求。而內向者之所以不那 麼參與社交,則是因為太耗能量。 以下表列一些內外向者差異給大家參考: https://imgur.com/a/tlrX3I6 內向者在如虎口的職場上,乍看非常不吃香。相信許多內向者都有過如下的小劇場:為什 麼我就是沒辦法像某某某一樣,輕鬆地找人講話呢? 剛那個問題明明我可以回答得更好, 可惡,怎麼現在才想到答案... 但其實內向者仍有許多優勢,不用妄自菲薄,作者列舉出了內向者的四大擅場。 * 深度思考: 內向者不喜歡衝動行事,也不會說出未經思考的話。 * 善於傾聽: 內向者也善於觀察與傾聽。能吸收資訊,思考其背後脈絡。 * 專注穩定: 內向者比外向者更能維持深度專注,可以把注意力集中於眼前最重要的任務 上。 * 恆毅力: 內向者較不輕言放棄,而能針對目標,持之以恆。 內向者不是沒有能力,我們只是需要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些潛能發揮出來 -張瀞仁 【內向者職場溝通小訣竅】 當然,內向者在職場上仍然有許多挑戰要面對。還記得自己初入職場時,老闆不只一次苦 口婆心地對我說:「 James阿,你要多說一點話,多發表意見,更融入一點啊。」讓我一 度很擔心自己的職涯。 但其實這些是可以克服的,這裡便列舉三項會讓內向者會壓力山大的情境,並帶大家一一 擊破。 〔適應新環境〕 對外向者來說,到一個新環境可以認識不一樣的人,接受新刺激。但對內向者來說,這根 本是災難。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每每遇到新環境轉換都會有點惶恐,擔心自己無法融入環 境。 這裡作者建議,可以先從交一個朋友開始,一個就好。此外,內向者常常會有臉盲的問題 ,面對新環境迎面而來的滿滿同事,往往記不住,忘了又不敢問。作者建議,可以畫一張 辦公室座位表,把名詞長相和特徵記下來。時常回想,便能快速進入狀況。 〔講電話〕 講電話對內向者來說,也是需要提起勇氣的事。但職場上打電話的情況可說是非常頻繁。 像我自己是工程師,工作就非常依賴電話溝通。同事就曾開玩笑地說:「 整天手機都黏在 手上,甩都甩不掉。」 其實,內向者不喜歡接打電話是有原因的。接電話是很難事先準備的情境,對方可能要講 任何事,而你必須當下聽到就能反應。而不喜歡打電話則是因為同理心作祟。像自己打給 客戶時,就常擔心會不會打擾到他們。因此,總是很羨慕手機拿了就打的外向同事。 還好,作者在書中提出了一些簡單小撇步,幫助內向者突破電話困境: * 手機來電辨識系統: 可以裝像Whoscall這樣的APP,幫助自己提前預知來電對象,稍稍提 前做好準備。 * 按預先準備好的內容討論: 作者建議先用電子郵件告知討論事項,提醒自己,也讓溝通 更快進入狀況。此外,也可以先將討論事項寫在手邊紙上。自己習慣只要是比較複雜的討 論,都會先寫好綱要,再打電話。 * 抱持自己說話節奏: 內向者很容易因為對方出牌速度太快,而失了陣腳。自己只要遇到 客戶口氣不善,或是突然拋出自己沒想過的問題時都會感到慌亂。作者建議,遇到這種狀 況可以深呼吸來調整。爭取思考時間,回到自己的節奏。 * 指定回覆時間: 無法在電話中,立即決定的事,可以提出延後回覆的要求。可以說: 「我需要一些時間思考討論,盡量今天五點前回覆你。」來拿到思索時間。 〔面對衝突〕 對內向者來說,衝突是很有壓力的事。只要觀察到環境不對,就容易感到不舒服,而想要 逃走。但職場上衝突難免,而且衝突往往會是解決事情的契機。作者給了一些小建議給過 於愛好和平的內向者: * 先離開,但記得要回來: 在衝突當下,內向者往往無法快速反應。這時可以先離開衝突 現場,給自己時間整理思緒,但要記得回來面對解決。可以這樣說: 「我們下午在討論這 件事,我也會把手上的資訊整理一下再討論。」 * 運用同理心傾聽,但不等於同意: 傾聽是內向者的專長,這在面對衝突時很有幫助。但 也要注意,同理對方不等於同意對方看法。記得,線要踩住。 * 把握溝通機會: 在高壓情境下,內向者會習慣演練說出口後的各種情境,但越想越多, 往往就乾脆不開口。要時時提醒自己,現在不開口,可能就喪失了溝通的機會。 【內向者職場社交場合小撇步】 社交場合往往也是內向者的夢靨,光想著要和一堆半生不熟的人交流就讓人頭皮發麻。但 工作上,這樣的情況絕對是少不了,舉凡客戶應酬、公司尾牙,都是逃避不了的場合。 自己工作上參加過最大的社交場合,是兩年前去拉斯維加斯參加公司舉辦的大型會議,約 有上千人參加。當時公司還發了磁扣,要求大家與他人交流時順便使用磁扣配對,後台會 記錄每個人配對次數。交流最多的有獎品,最少的會有懲罰。當初真的是想咒罵公司為什 麼要這樣搞人。 內向者的人生就像是一部驚悚的恐怖片,外表看來風調雨順,實際上暗潮洶湧、雷電交加 的小劇場可是從沒停過。 -張瀞仁 作者自然深深明白對內向者來說,要應付這些社交場合有多不容易。以下將從社交前思考 、準備到社交時的要點,與社交後追蹤等面向剖析,幫助內向者突破社交困境。 〔社交前思考〕 作者提醒,永遠記得自己可以有選擇,沒有什麼事是非做不可。可以先問問以下的問題: * 非去不可的理由? * 主辦單位是誰? 誰會去? 多少人? * 活動與我的關聯性? * 與會者中有認識的人嗎? * 除了社交外還可以做什麼? 此外,作者建議可以先設定好簡單具體的目標。像是今天要認識一個陌生人,或是,今天 要換到一張名片。設定合理的目標,加上達成後的成就感,就會形成正循環。 〔社交前準備〕 * 照顧好自己: 參加社交活動對內向者來說相當耗能量。因此,活動前要多休息。也可以 提早到會場暖身,熟悉環境、了解流程。 * 知己知彼: 參加活動前可以先狗仔一下參加者的背景,並準備好介紹自己的辦法。 * 先想好續攤場地: 先做好功課,物色好附近的續攤場地。如果碰巧能遇到談得來的對象 ,就能乘勝追擊。 * 找好撤退方法: 如果真的無法從這社交場合中獲得什麼,也不需要硬撐。可先找好離開 辦法,甚至可以先安排好暗樁打電話來拯救你。 〔社交中建議〕 * 慢慢融入: 不要妄想自己能像外向者一樣,光芒四射的出現在會場。試著慢慢融入,用 自己舒服的節奏前進,如此便可減少能量消耗。 * 準備好口袋話題: 先準備一些自己能聊的話題,像是最近看的書,去過的餐廳等等。從 開放式、可以帶出共同話題的輕鬆主題開始。比方說,「你怎麼知道今天這個活動的?」就 是很安全的對話牌。 * 聚焦在小組對話: 一對一到一對三的小團體比較適合內向者。可以尋找這樣的對話團體 慢慢融入。 〔社交後追蹤〕 * 建立追蹤行程表: 對內向者來說書面交流會比面對面容易許多。因此,活動結束後,不 要忘了將接觸的對象分門別類整理好,準備好未來可能的聯絡。 * 介紹互相認識: 這是個可以不用想話題的絕佳方法。利用自己人脈中的人相互介紹,提 供自己的價值,讓自己與對方的關係升溫。 題外話,會議上的最後一名並不是我,而是一位老印。猜猜他跟幾個人交流磁扣呢? 0個人,根本故意。那最後的懲罰呢? 並沒有,公司反而還給他獎品... 原來只是個美式 幽默,內向者就愛瞎操心啊! 【後記】 自己真的很喜歡這本書。在讀的過程中,每每看到作者的內心小劇場都會大大共鳴: 「對 對對,我也這樣想過!」讓我了解到,原來這並不是我獨有的問題,內向者面對的困境竟 是如此的相似。 當然,除了同溫層共鳴外,此書的內容也是相當紮實。除了上述提到的溝通、社交技巧外 ,也談了像是內向者向上管理、領導方式或是內外向團隊合作方針等等。相信不管內外向 者都能從中有所收穫,這部分就留待大家自行尋寶囉! 回到前面提到,初入職場時的擔憂。在工作了四年多後,老闆已經很久沒叫我要多說話、 多融入了,與客戶來往溝通也越來越熟練。似乎,在職場中也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 作者說的沒錯,內向者只是需要給自己多一點時間,用對的的方式發揮。 內向者是蘭花,成長過程中或許需要多點呵護,但長大後一樣能夠綻放。 -蘇珊·坎恩 最後題外話一下,自己當初是在台中的新手書店看到這本書的。回家後才發現,買到的竟 然是作者的簽名書。除了簽名,還寫下一句很美、很有力量的話。送給每位正在或曾迷惘 的內向者! https://imgur.com/a/1s5wVD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9.156.16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02692077.A.3DB.html

10/15 01:28, 3年前 , 1F
Still waters run deep. 感覺這本書很棒
10/15 01:28, 1F

10/15 01:50, 3年前 , 2F
!!
10/15 01:50, 2F

10/15 02:37, 3年前 , 3F
這本書跟安靜就是力量比較推哪本?請兩本都看過的分享一
10/15 02:37, 3F

10/15 02:37, 3年前 , 4F
下,感激~
10/15 02:37, 4F

10/15 08:12, 3年前 , 5F
有看有推
10/15 08:12, 5F

10/15 08:51, 3年前 , 6F
10/15 08:51, 6F

10/15 11:28, 3年前 , 7F
回3樓 兩本都有看 都滿喜歡的 取向不大一樣 安靜 就是
10/15 11:28, 7F

10/15 11:28, 3年前 , 8F
力量比較篇心理學和社會觀察 超能力比較偏職場指南
10/15 11:28, 8F

10/19 10:01, 3年前 , 9F
推,這本超實用也有很多作者的經驗分享
10/19 10:01, 9F

10/20 02:06, 3年前 , 10F
10/20 02:06, 10F
文章代碼(AID): #1VXoFjFR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