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匱乏經濟學

看板book作者 (生日5566)時間3年前 (2020/07/10 17:36), 3年前編輯推噓6(602)
留言8則, 5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書名  :匱乏經濟學 為什麼擁有的老是比想要的少? 面對匱乏感最強烈的時刻,你該如何做聰明抉擇? 原文書名:Scarcity: 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 作者  :Sendhil Mullainathan, Eldar Shafir. 譯者  :謝樹寬 ISBN  :3099573287698 2020年05月01日 電子版 心得: 本書主要是在講兩位經濟學家發現到的「隧道效應」, 可以簡單理解成:你得到你想要的,但失去你所擁有的。 當你感受到「匱乏」時, 你會(自願或非自願地)為自己建構了一個隧道, 這時候隧道效應就發揮作用了, 在隧道內,你能夠更專注地在這件事情上, 但是同時你也會忽略隧道外的事情。 例如說,如果一個人想要吸收新知, 但他因為生活忙碌,所以感受到了時間與知識上的「匱乏」, 那他就此進入了一個隧道,他可能不會選擇看書, 而是在網路上簡單蒐尋像我這樣的文章-簡略的讀書心得, 或是看 YouTuber 十分鐘說書影片。 在隧道內,他在短時間內得到想要的,關於書中的知識, 但是在隧道外的影響, 像是這些內容是否能變成他的長期記憶, 他所參考的心得的作者對書的描寫是否足夠精確,與他的觀點也不見得相同, 甚至可能某個地方可能講錯了,這些較長期的影響,他可能就不會注意到了。 但這不代表隧道效應一定是不好的。 例如,一個人為了參加考試,因此進入了考試的隧道中, 在準備的期間,他將大部分的事情拋諸腦後, 將專注力灌溉在考試上,藉此來換取較好的考試結果。 可能考試完後他發現他長了些痘子,而且也需要慢跑了, 但因為成績的上升,整體來說,結果還是好的。 或著一個更簡單的例子, 幾乎所有名校的研究生都有強烈的匱乏感, 他們犧牲了大部分的生活品質,在研究這個隧道中苦苦探索, 但如果他沒有感受匱乏感並進入隧道,那他們能不能順利畢業呢? 雖然本書的作者是經濟學家, 但要講說此書是經濟學可能有點過譯了, 一來「匱乏」並不是個已被學院承認的經濟學定理, 二來本書不只討論金錢這個大家熟識的資源, 同時也討論關於精力的運用,或著用書裡的講法,「認知頻寬」的使用。 我不太確定認知能力的評量, 算不算經濟學的範疇,不過我可以確定此書算是實用書, 光是它的統計數據就相當值得一看了。 事實上,本書的內容並不是一個嶄新的觀點, 將精力與時間當作資源看待,是很多人都有提出過的想法,例如「一鼓作氣」, 要更全面性看待ㄧ件事情,也是一個老生常談,例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我認為本書相當值得一看的點, 在於兩位經濟學家提出的故事和假設, 以及對於假設中如何驗證的實驗。 例如說,在討論富人與窮人的思考差距時, 兩位經濟學家並不是真的去找了富人和窮人來做實驗, 因為這樣的兩個人,他們的差距可能不是來自貧富, 而是信仰、膚色、家庭、體重或當天吃的早飯等...。 取而代之的,他們研發了一款遊戲, 然後讓同一個測試者,用不同的資源量來玩同一款遊戲, 藉由這種方式,他們可以讓同一個人在這個實驗中是「富人」, 到下一個實驗時,這個人卻又變成了「窮人」。 或著在討論同一個農民, 在收割後(富人)與採收前(窮人)的能力差距時, 他們選的是甘蔗農夫, 這是因為甘蔗一年到頭(在比較熱的地區)都可以是採收季, 也就是說他們可以找到分別在一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採收的農夫, 那這樣一來,實驗就可以將季節的影響給最小化, 畢竟,搞不好人在冬天時比夏天聰明啊。 像這樣將概念轉為假說,再以假說去設計對應的實驗, 最後實驗產出統計上可以量化的數據, 是我覺得本書最值得一看的部份。 另一點非常值得一看的, 就是本書在探討完「匱乏」的影響(有統計數據), 「認知頻寬」的存在(有統計數據)後, 有提到一些人們在資源調度上,用管理的方式, 能夠以刻意製造出的「寬鬆」來做到所謂的「反匱乏」, 也有提到,通常「匱乏」是產生於最充裕的時候。 舉例來說,就像要存錢的話, 比起每個月領薪後設法不要花掉全部月薪, 直接創一個新帳號,然後設定自動轉帳比較快。 而通常月初沒有把應付帳款預留,月底會很...不妙。 而且-容我再強調一遍,這部分仍然有統計數據作為支撐, 畢竟沒有數據的話,那不就只是政府官員常見的幹話而已嗎? (用更全面的思考帶來更創新與光明的未來...之類的) 誰會想買一本書來看官員的幹話? 打開電視不就好了? 匱乏經濟學是一本不見得算是經濟學(我不確定), 但探討範圍相當全面的書,穿差大量的故事,讓它很容易被理解。 然後這些故事,對,有實際數據作為支撐,這兩點使得它可獨且可信。 看過匱乏經濟學的讀者, 可以藉此思考自己要怎麼更全面的運用金錢、精力與時間, 瞭解到所謂的「匱乏」與「隧道效應」是怎麼影響我們的生活, 並去思考要怎麼人為地製造「寬鬆」來「反匱乏」。 ...或著,至少知道自己現在在哪個隧道裡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77.12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94373816.A.DE2.html ※ 編輯: Birthday5566 (118.160.77.129 臺灣), 07/10/2020 17:51:42

07/10 19:21, 3年前 , 1F
感謝分享
07/10 19:21, 1F

07/12 11:33, 3年前 , 2F
謝謝分享!
07/12 11:33, 2F

07/12 20:18, 3年前 , 3F
謝謝分享
07/12 20:18, 3F

07/13 17:21, 3年前 , 4F
感謝分享
07/13 17:21, 4F

07/14 11:59, 3年前 , 5F
推!神書阿
07/14 11:59, 5F

07/14 12:01, 3年前 , 6F
補充一下,這本確實是經濟學,因為行為經濟學包含了很多
07/14 12:01, 6F

07/14 12:01, 3年前 , 7F
心理學的用語,所以才會有認知這個詞,另外,作者也提到
07/14 12:01, 7F

07/14 12:02, 3年前 , 8F
肚子餓的實驗,這個屬於生理心理學
07/14 12:02, 8F
文章代碼(AID): #1V23QutY (book)
文章代碼(AID): #1V23QutY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