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被討厭的勇氣》初階主管的3個職場心態

看板book作者 (Waki瓦基)時間4年前 (2019/11/09 11:34), 編輯推噓8(800)
留言8則, 8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被討厭的勇氣》初階主管不能盡信的3個職場心態 圖文版: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courage-to-be-disliked/ 為什麼讀《被討厭的勇氣》 我在讀《被討厭的勇氣》和《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之前,猜測主題不外乎是「不要太在 乎別人眼光,做自己就好」,讀完後發現這兩本書講的不僅止於此。雖然我頗為認同書中 大部分的觀點,但對於少部分的觀點保持存疑。 這兩本書的觀念或許會讓人感到心靈「自由」,但我認為若在職場上套用一樣的思維方式 ,恐怕會限制自己的成長與視野。這篇文章,我以一個身為職場初階課級主管的角色來思 考,這兩本書的內容該如何跟職場領導做結合?又有哪些觀念需要調適? 書中提到每個人生活中需要面對的關係包含三個層面:父母、學生與子女、社會。我把這 些層面轉換成職場工作上會面臨的三個關係:主管、下屬、公司,去討論如何在工作上以 積極的態度,發揮對上級、對下級、對公司的影響力與貢獻感。 一間公司的初階主管,往往是夾心餅乾,上有老闆,下有下屬,單純的以「被討厭的勇氣 」做自己,並不一定是在職場生存的最佳解。面對上級老闆,必須瞭解且達成期望;面對 下屬,必須賞罰分明;面對公司,必須讓團隊具有貢獻感。 1.如何面對老闆 書中對於身為子女該如何面對父母,有著篇幅不少的描寫。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分離課題 的部分提到,父母若為了自己的目的,也許是為了體面或虛榮心,或滿足支配欲所採取的 行動。不是「為了你」而是「為了我」,孩子察覺到這種欺瞞行為,才會有反彈的舉動。 你是否也曾聽過老闆對自己說「這是為你好」?若轉換成身為下屬的我們,面對老闆說這 句話的時候,又該用什麼心態處理呢?反彈跟反抗恐怕不是最佳解。我的建議是,把老闆 給指示的出發點當成是「為公司好」。 一般而言,老闆給的指示,不外乎是希望團隊朝組織或公司的目標持續邁進,不需要去想 成是「找你麻煩」或「讓你比較不好做事」。必須去思考老闆為何期望我改變?期望我如 何改變?這些改變對於公司的目標又有何幫助? 在職場上,則沒辦法像書中說到對待父母的方式「無論父母多麼傷心都沒關係?沒關係」 。如果是以這種方式面對老闆,恐怕很快得捲舖蓋走路。取而代之的是,以公司目標為核 心,思考自己以集團對該如何改變以滿足主管的期望(甚至超出期望)。 另外,面對老闆或者上級主管,我很喜歡書中說到的這句話,做為自我省思:「仰賴他人 的指示過日子是比較輕鬆的,不必思考困難的事情,不必為失敗負責。」當自己經營一個 團隊的時候才瞭解到,若只會傻傻等待主管的指示是很危險的一件事。 如果以往習慣了對父母的指令唯命是從,務必要避免進入職場後只依賴上級主管的命令行 事。身為團隊的主管,如果不明白老闆的決策、自己的要求為何被否決,務必得詢問上級 主管背後的原因。總是尋得為何而戰的理由,才將任務往下層團隊傳遞。 2.如何領導下屬 面對下屬,我同意書中說的不要用「憤怒」來試圖操縱下屬。相信很多人都不喜歡主管盛 氣凌人地對你說「做就對了!」下屬之所以屈服為你做事情,只不過是你剛好身居這個職 位罷了,而至於尊敬與領導力的成分已經蕩然無存。 容易動怒的主管就像易怒的父母,不會受到下屬真心的尊重,反而會被認為是一種不成熟 的表現。我自己在職場經驗是,不輕易動怒,一樣能讓團隊把事情做好。發洩憤怒只解決 了自己的情緒,並無法解決事情。 領導者的責任,是透過良好的溝通,傳達組織的戰略方向。有效地說服下屬「為何而戰」 、甚至更高層次的「為他自己而戰」,比起用憤怒的鞭子在後面抽打來的有效。沒辦法做 好這種溝通的主管,並沒有處理好自己的課題,而不是下屬的問題。 但書中提到「不稱讚不責罰」的方式,我不盡然同意。我反而認為,稱讚不一定會灌輸仇 敵的態度,責罰也不一定會摧毀互相尊敬的行為。帶領團隊也不像栽培學生有好幾年的時 間,許多職場環境的組織變遷是很快速的。 知名商管書《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裡面有個實際案例,兩位優秀主管A與B相處不和,彼 此都想方設法要讓對方被炒魷魚,甚至拿自身實力當籌碼要帶走底下的人來威脅執行長盡 速下決定。執行長原先不希望失去兩名大將,但最後他用了明快的「賞罰」來解決這件事 情。 首先,他分別洽談A與B底下兩名資深員工,確認他們都有躍躍欲試的升遷意願。然後,他 做出懲處,開除A與B兩名主管,隨後提拔兩名資深員工接任。執行長對公司傳達的訊息是 ,分裂鬥爭會遭到懲罰,合作共榮才會獲得獎勵。 結果,這位執行長不但阻止分裂鬥爭的癌細胞擴散,合作的風氣也讓公司持續壯大。我認 為在目前的職場環境,不稱讚不責罰的方式,不會有比較好的效果。適時地在不同情境下 交互運用兩者,才能收得成效。 因此,我認為這觀念可以再調整。除了時常感謝下屬的貢獻,讓他們有「價值感」之外, 也要稱讚下屬哪個部分做的很好,幫助組織往目標更接近了。如果有偏離的部分,則引導 他回答「怎麼做可以更好?」「如何讓組織離目標更近?」 3.如何貢獻公司 書中提到,所謂的幸福就是「貢獻感」,認為「我對某人有用處」,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對社會要有貢獻感,只要「打從內心感受到」就算數。對應到公司內,身為團隊的主管也 必須讓整個團隊感受到,自己的團隊正在貢獻什麼價值給公司。 然而,如果初階主管只停留在「感覺」自己團隊對公司有用處,就以為有「貢獻感」這是 遠遠不夠的。只讓自己感覺到貢獻感,雖然有助於提升你的幸福感受,但是對於公司跟團 隊的效益還說不上真正有幫助。 所以,身為主管必須時常且積極地跟上級溝通去瞭解,組織與公司的目標是什麼?當下最 重要的任務是什麼?目前團隊努力的方向對公司有何貢獻?自己必須努力瞭解公司的目標 並且傳達給下屬,才能讓整個團隊產生一股「貢獻感」,進一步享有工作上的成就感與幸 福感。 就像《先問,為什麼?》書中提到的黃金圈概念,找到「為何而戰」的理由的工作者們, 較在乎如何給予和貢獻,自己的不舒適與辛苦勞碌跟工作任務的重大意義比較起來,。就 顯得渺小許多。 不過,要時常保持與公司目標一致,以及替目標編撰故事,初階主管需要付出很多精神、 努力、和耐心。記得,指派給團隊任務時,必須不厭其煩地賦予故事與意義。畢竟,比起 什麼故事都不編,讓團隊永遠埋頭苦幹,懂得營造出願景的主管才能真正激發貢獻感。 後記 其實在讀這兩本書的過程中,我腦袋不斷浮出在職場多年,看過許多王子病和公主病的人 ,那些人說不定是世界上最自由且有幸福感的人。他們眼裡沒有別人只有自己,全世界都 欠他似的,要談貢獻他也覺得自己對世界很有貢獻。 其次我也想到,有些做出荒謬放生動物舉動的善心人士,不在乎別人眼光,認為自己在對 世界行善,同樣有著幸福的生活感受,縱使這些舉動對世界不一定有正向幫助。這其中的 衝突感,仍然是我心中仍在思考未解的結。 對於如何在職場環境能夠如魚得水,與各層級之間的人際關係與應對進退,我的想法歸納 為:面對上級老闆,必須瞭解且達成期望;面對下屬,必須賞罰分明;面對公司,必須讓 團隊具有貢獻感。 最後,附上這兩本書對我的生活以及職場,帶來持續影響以及縈繞心頭的兩句話:「平凡 無奇的每一天都是考驗,日常生活中的每個此刻都會讓我們面臨重大決定。」以及「倘若 你不為自己的人生而活,究竟誰要為你的人生而活?」 -- 閱讀前哨站:閱讀筆記|投資觀點|公益計畫|https://readingoutpos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4.226.25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73270465.A.393.html

11/09 23:03, 4年前 , 1F
優文,已拜讀
11/09 23:03, 1F

11/10 10:59, 4年前 , 2F
受教~
11/10 10:59, 2F

11/11 12:11, 4年前 , 3F
感謝分享
11/11 12:11, 3F

11/13 20:20, 4年前 , 4F
感同身受
11/13 20:20, 4F

11/14 02:01, 4年前 , 5F
超棒的文!感謝
11/14 02:01, 5F

11/15 09:43, 4年前 , 6F
讀完獲益良多,感謝分享!
11/15 09:43, 6F

11/22 23:27, 4年前 , 7F
推~
11/22 23:27, 7F

11/28 13:12, 4年前 , 8F
推!
11/28 13:12, 8F
文章代碼(AID): #1TnZF1EJ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