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書店不屈宣言-默默等待讀者的回歸

看板book作者 (penfan)時間4年前 (2019/09/29 11:31), 編輯推噓9(9044)
留言53則, 12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一開始是因為朋友轉貼"筆耕的小天地"的FB才注意到此書的,"此書本店售價121%!",這 是在諷刺博客來嗎?(笑)。在下班經過R79中山書店時,有一面櫥窗專門展示了此書跟其他 系列書,然後...我就開始看書了。 https://i.imgur.com/OZeIaB8.jpg
書衣不同於書皮,上面有著各地獨立書店的宣言,我最喜歡的是三餘書店的"當需要閱讀 時,總會想到書店,期待大家常保喜愛書店的赤子之心,愛書人在,書店不滅"。不過在 看這本書時,還真的不知道有這麼多獨立書店。 書的內容講述日本書業從繁榮到衰敗的變遷、各書種隨時間佔銷售量的增減、書籍的配送 到店內擺放的銷售方式、亞馬遜的衝擊以及身為書店店員的自豪。 做為書店的店員多是對書抱有熱情、喜歡書、想將書遞給同樣喜歡書的客人,如果因為自 己的選書而使銷量增加,會視為客人對自己眼光的回饋也是身為書店店員的驕傲。 但是這些驕傲逐漸在亞馬遜的折扣衝擊下慢慢啃蝕,因為日本有"再販賣制度",所有的書 籍,不管在哪裡購買都是統一的價格,只有亞馬遜不再此限之內,所以造成很多顧客實體 書店看,網路上買的"聰明消費"模式,日本亞馬遜沾了實體書店的光,順帶搶走了客戶, 此書中不乏見到作者對此現象的憤怒和無奈,亞馬遜還有自己的電子書版圖,更進一步打 擊了實體書業。這段真的好有即視感啊! 相較於亞馬遜的折扣衝擊,作者提及另一個面向則是人們漸漸"不看實體書"了。為了獲取 最新的知識,在過去人們會購買雜誌來吸收,日本有著包山包海的雜誌種類,但是隨著網 路的興起,人們開始用網路來獲取知識捨棄了雜誌這個較慢的載體。另一個則是漫畫,在 日本漫畫已經有70%以上電子化了,因此人們減少了進入書店的機會,連帶了影響其他書 種的銷售。其實書業並不是甚麼賺錢的行業,即使是在最好的時候,因為"再販賣制度"使 書籍的價格是固定的,這同時意味著店家沒有辦法提高價格來反映成本或增加收益,只能 獲得基本的利潤。在日本的書店是以雜誌的收益為主要收入來源,失去了雜誌的收益,賣 書則是"賠錢的事業"。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賣書呢?(我真的覺得雜誌的問題更大,我從來 沒網購過雜誌,都是去書店買) "當人們遇到重大不幸時,就會將注意力轉向書本,不是電子書或網路書店,而是可以接 觸到書籍的場所"。書店具有安定人心的力量,支撐書店走下去的不是利潤而是信念,這 種"我希望書店可以開在這裡、人們可以讀到這本書"的信念帶動了書業的發展,但是在年 年虧損的情況下,書店還能撐多久?作者最後在抱有疑問的情況下依舊懷有希翼的堅守崗 位。 看完書後查了一下相關資料,日本的亞馬遜就好比是台灣的博客來,作者所處的連鎖書店 也類似台灣的誠品、金石堂。金石堂的城中店被女友帶去過一次,"我告訴你,這家店的 選書!很厲害噢!"是個有回憶的地方,沒想到2個月後就收起來了。誠品的書籍區也是不斷 的縮小、學生時期常去的敦南店也確定要結束了,大型的連鎖書店都這樣了,小書店肯定 更加不好受。書店的消失更是回憶的消失,書店一直以來都是個平等的地方,雖然台灣沒 有"再販賣"制度,但是你在兩家書店所買到的價格至少不會超過印在書本上的定價,博客 來確實打破了這個平衡,各家書店也相繼轉為網路書店,建宏書局就收掉了實體店面,難 道實體書店真的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嗎? 台灣出版業的營業額不斷下滑,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2012-2013年之間的差異,從352億到 269億,而這兩年的差異同時也是台灣智慧型手機普及率由32%提升到51%,相較於厚重的 實體書很顯然人們更喜愛螢幕裡的虛擬世界,戲劇、遊戲和社交網路等娛樂取代了閱讀的 樂趣。書籍提供的知識也被"google"所取代,整個出版業的餅正在逐漸縮小,從全盛期的 2010年開始的367億元到2016年的185億元,整整崩跌了一半以上。這顯示出不管實體書店 、網路書店和出版社全部都是這場風暴的受害者,不是實體書店不被需要而是書籍不被需 要了。 但是無印良品卻開始賣實體書了,為什麼?書業根本不賺錢,為什麼賣書? "無印良品並不是想開書店,而是要提供有書的生活,開始賣書後,客人跟銷售額也增加 了",可見得我們還是需要紙本書的,當我們認知到書跟生活息息相關時,就會購買,這 時可沒時間等網路書店送貨過來。但是我們忘記了,忘記書是生活的一部份了,我想這才 是書店消失的原因吧!我們太過忙碌、為了生活汲汲營營,空閒時就用網路垃圾塞滿自己 ,自以為是在過著充實的生活。進書店看書?我沒有時間... 現在要做的,就是想起來。 黑膠唱片產業的銷售額也曾經從歷興盛到衰敗,而現在則打敗串流音樂榮光再起。新技術 的出現不代表傳統媒介的消亡,紙本書的重量、紙張的觸感和書的味道,這些是電子書無 法達成的優勢,而書籍的閱讀,更是有著影片、手遊和社交網路所缺乏的文字力量。既然 書業有過曾經的輝煌,想必也創造出"有書記億的世代",只需要一個契機,讀者就會回歸 ,愛書人在,書店不滅。希望書店跟出版業可以陪我們這些讀者撐到那個時候,謝謝你們 。 .不過下次要出類似書籍時希望可以附個各書店的QR CODE 或地圖甚麼的,一個個找真心 累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1.61.7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69727907.A.8DA.html

09/29 12:05, 4年前 , 1F
謝謝分享
09/29 12:05, 1F

09/29 12:35, 4年前 , 2F
79折的原價不是121%吧?書店數學不太好
09/29 12:35, 2F

09/29 12:37, 4年前 , 3F
然後 我沒看過你提的這本書 但日本亞瑪遜賣的新書都是原價
09/29 12:37, 3F

09/29 12:37, 4年前 , 4F
不知道為什麼那本書會有亞瑪遜不受價格限制的說法?
09/29 12:37, 4F

09/29 12:52, 4年前 , 5F
黑膠打敗串流?這是什麼新聞~ 串流是指streaming
09/29 12:52, 5F

09/29 12:54, 4年前 , 6F
無論黑膠 底片 實體書都是一種時代的眼淚,雖然都不會消失
09/29 12:54, 6F

09/29 12:54, 4年前 , 7F
但以量來說是真的很少了,無印、誠品做得起來是因為他有其他
09/29 12:54, 7F

09/29 12:55, 4年前 , 8F
附屬商品,連博客來也賣各種雜貨,書本算是附加的了
09/29 12:55, 8F

09/29 12:56, 4年前 , 9F
雖然我蠻喜歡實體書店也喜歡進去感受氛圍,我也拍底片
09/29 12:56, 9F

09/29 12:56, 4年前 , 10F
但這就是趨勢吧
09/29 12:56, 10F

09/29 13:16, 4年前 , 11F
博客來是原價打79折,筆耕則是原價打121折。
09/29 13:16, 11F

09/29 13:19, 4年前 , 12F
推 心得居然讓我小小落淚
09/29 13:19, 12F

09/29 13:20, 4年前 , 13F
黑膠跟串流的消息。https://medium.com/@joelhu/數位內容
09/29 13:20, 13F

09/29 13:20, 4年前 , 14F
走向串流定額制-傳統黑膠唱片逆向抬頭-c155b8205561
09/29 13:20, 14F

09/29 13:21, 4年前 , 15F
問個笨問題 如果有想買的書但我家附近加盟的金石堂沒有
09/29 13:21, 15F

09/29 13:21, 4年前 , 16F
,這時請他訂書對他們有好處嗎還是只是麻煩到他們
09/29 13:21, 16F

09/29 13:35, 4年前 , 17F
黑膠不可能打敗串流啦~光是金額就差太多了,只能說黑膠有復
09/29 13:35, 17F

09/29 13:35, 4年前 , 18F
甦,但從主流文化變為次文化小圈圈,也許未來實體書也會變這
09/29 13:35, 18F

09/29 13:35, 4年前 , 19F
樣,說不定現在就已經是了
09/29 13:35, 19F

09/29 13:36, 4年前 , 20F
跟金石堂訂書還是和他們購買,所以對他們還是有幫助的
09/29 13:36, 20F

09/29 13:44, 4年前 , 21F
去逛書店真的可以放鬆心情,以個人消費習慣也是會順手
09/29 13:44, 21F

09/29 13:45, 4年前 , 22F
帶一兩本書,但誠實說現在大部分的書真的都是因為折扣
09/29 13:45, 22F

09/29 13:45, 4年前 , 23F
回覆Kimberly,據我所知,你跟金石堂下訂後,金石堂會跟
09/29 13:45, 23F

09/29 13:45, 4年前 , 24F
出版社進貨,當中的價差就是金石堂的利潤。
09/29 13:45, 24F

09/29 13:45, 4年前 , 25F
而上網買了,不管是紙本還是電子,而且年輕時比較有時
09/29 13:45, 25F

09/29 13:46, 4年前 , 26F
間大量閱讀,上班生小孩後手邊累積待看的書越來越多,
09/29 13:46, 26F

09/29 13:46, 4年前 , 27F
越來越沒有"現在就想入手"的渴望和需求了,即便從網路
09/29 13:46, 27F

09/29 13:47, 4年前 , 28F
書店買,也是從會員日折扣慢慢變成等活動或跟著書展的
09/29 13:47, 28F

09/29 13:47, 4年前 , 29F
年度折扣才入手也沒差
09/29 13:47, 29F

09/29 13:52, 4年前 , 30F
回覆Fosa 確實這股趨勢無法避免,實體書的市場是會縮小的
09/29 13:52, 30F

09/29 13:52, 4年前 , 31F
09/29 13:52, 31F

09/29 14:08, 4年前 , 32F
感謝f大及j大的回覆
09/29 14:08, 32F

09/29 14:09, 4年前 , 33F
並沒有打敗串流,別說打敗,實際上連車尾燈都看不到
09/29 14:09, 33F

09/29 14:10, 4年前 , 34F
包裝過的文章還是得看清楚,更別說是斷章取義了
09/29 14:10, 34F

09/29 14:12, 4年前 , 35F
品味和嗜好是一回事,但趨勢和現實又是另一回事
09/29 14:12, 35F

09/29 14:13, 4年前 , 36F
底片也是一樣的情況,光是看二十年前和現在可以買到的底片種
09/29 14:13, 36F

09/29 14:14, 4年前 , 37F
類就知道,雖然現在有一群愛好者還在使用,但依舊是小眾了
09/29 14:14, 37F

09/29 14:19, 4年前 , 38F
有興趣也可以找一下百視達和netflix多年來的故事,還有結局
09/29 14:19, 38F

09/29 14:20, 4年前 , 39F
對商家來說,只要不能賺錢,再有熱情都無法支撐下去
09/29 14:20, 39F

09/29 15:12, 4年前 , 40F
121%不是書店數學不好,而是出版社在拜託獨立書店幫忙宣傳這
09/29 15:12, 40F

09/29 15:13, 4年前 , 41F
本書後,又在網路書店推出獨家贈品,讓實體書店不爽的反諷。
09/29 15:13, 41F

09/29 15:14, 4年前 , 42F
網路趨勢是一回事,但去婊合作夥伴是另一回事。
09/29 15:14, 42F

09/29 15:20, 4年前 , 43F
回覆Cphe確實,這部分是我一廂情願了
09/29 15:20, 43F

09/29 20:33, 4年前 , 44F
實體書店就是買錢跟時間以外的東西
09/29 20:33, 44F

09/29 21:33, 4年前 , 45F
實體書店說不定還比較省錢,網路書扣除折扣就靠書評和文案
09/29 21:33, 45F

09/29 21:34, 4年前 , 46F
讀者買網路書店書踩雷或不合己意機率大多了~
09/29 21:34, 46F

09/29 21:35, 4年前 , 47F
而且買網路書籍多在折扣衝動下購買的話,我想買書後很快就
09/29 21:35, 47F

09/29 21:36, 4年前 , 48F
開始看的機會也會比較少,畢竟網路書店就是不斷推播促銷
09/29 21:36, 48F

09/29 21:36, 4年前 , 49F
當然,如果是利用實體書店翻一翻,再去網路書店買這種行為
09/29 21:36, 49F

09/29 21:37, 4年前 , 50F
就比較不會浪費,只是書店就太可憐,等到有一天實體店GG
09/29 21:37, 50F

09/29 21:37, 4年前 , 51F
讀者買到劣質出版品可能就更高了 :~
09/29 21:37, 51F

09/30 10:52, 4年前 , 52F
等待讀者回歸? 慢慢等吧
09/30 10:52, 52F

10/01 00:58, 4年前 , 53F
我想到另外一本書 開店指難 小小書房的創版人寫的
10/01 00:58, 53F
文章代碼(AID): #1Ta2MZZQ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