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木馬文化出版:在告別中學會更愛父母已刪文

看板book作者時間5年前 (2019/05/20 20:27), 編輯推噓4(401)
留言5則, 4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木馬文化出版:在告別中學會更愛父母 《在告別中學會更愛父母──用關懷參與父母離開前的六十四件事》 這是一本需要看三次才能慢慢消化的書。不是因為死亡這個話題太沉重,而是我們根本不 知道怎麼跟父母開口。 本書作者任職於葬儀社,15年來,每年都接受1000件以上關於葬禮與祭拜的諮詢,看過無 數次兒女為父母送終的儀式,同時也目睹了許多因父母去世所引起的爭執、悲劇、困擾和 無助。    以葬禮而言,子女依照往生者的遺願只辦家祭,卻遭親戚質疑:「為什麼不風光地送父母 走完最後一程?」「為什麼你邀請某親戚,卻遺漏了某某某?」 就醫療與照護來說,最常見的狀況是子女可能要白白承受無端指責:「如果你們有好好照 顧爸媽,他們說不定還能再活久一點。」在最困難關頭,子女可能要做出一生最困難的決 定:「是否放棄急救?」往後更可能終身背負「或許是我殺了爸媽」這樣的罪惡感。 就拿最現實的經濟問題來講,父母的帳戶在死亡後立即凍結,無法把錢提領出來,子女只 好自己想辦法支付喪葬費。 我接觸過的例子:因為醫藥費和喪葬費太過龐大,子女無法負擔,又不知父親提款卡密碼 ,只好在父親遺像前不斷擲筊:「是生日嗎?」「是結婚紀念日?」「是手機號碼?」「 是身分證末四碼?」還好,最後終於問出來,解決費用問題。 此外,太多家屬為了爭遺產的例子,輕則撕破臉、對簿公堂;重則骨肉相殘,讓亡靈不安 。 死亡最大的影響不是死者,是和死者最親近的人,是最愛死者的人。 死亡這個議題從來就不容易開口,在保守的東方更是如此。而在傳統的臺灣社會,該怎麼 開口?如何切入?怎麼委婉一點?如何讓父母知道,我們是出於好意?我相信,這本書有 很多值得參考的建議,也提出了新的思考點。換個角度去想,從不同層面帶入,讀者會發 現:死亡議題不再是那麼難以啟齒。 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似乎是這樣:孩提時代與父母最為親密,青少年時期與父母關係緊 張對立,剛成年時與父母疏離;出社會嚐盡人情冷暖,開始回饋父母;等自己成為別人父 母後,與自己父母關係恢復親密。和父母談死亡,以及一切與死亡後有關的安排,雖然很 困難,卻是一定要談的議題。 -- 張無忌伸臂扶住趙敏肩膀,柔聲道:「我義父做事顛三倒四,你莫跟他一般見識。」 趙敏臉埋入他懷裡,含含糊糊的道:「你自己才顛三倒四呢,不怕醜,還說人家!」 https://www.facebook.com/bestbook4u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177.9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58355239.A.25F.html

05/21 09:06, 5年前 , 1F
05/21 09:06, 1F

05/21 14:00, 5年前 , 2F
推分享
05/21 14:00, 2F

05/21 19:08, 5年前 , 3F
05/21 19:08, 3F

05/21 19:11, 5年前 , 4F
好看,而且寫得不沉重。
05/21 19:11, 4F

05/22 00:12, 5年前 , 5F
感謝樓上推
05/22 00:12, 5F
文章代碼(AID): #1Sufqd9V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