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規模的規律和秘密

看板book作者 (yuvic)時間5年前 (2018/12/31 12:17), 5年前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3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英文書名:Scale: The Universal Laws of Growth, Innovation, Sustainability, and t of Life in Organisms, Cities, Economies, and Companies 網誌版好讀連結:https://lihi.cc/nKFeh 你聽過艾西莫夫<基地>系列所談及的心理史學嗎? 如果未來心理史學存在,這本書將會是人類開啟心理史學的第一章。 前前後後拖了三個多月,總算把這本書看完。期間順道把遲遲未讀的大作《基地三部曲》 讀完。這本書的關鍵字是「縮放法則」,作者發現無論是有機體、城市亦或是公司,在規 模大小不同的個體間,某些數值和大小之間會有縮放關係,以及可以用一條簡單的公式做 表示,並深入去探討其中的意義和原理。 雖然本書作者在撰寫這本書的時候希望這本書能淺顯易懂,實際上讀起來卻需要再三咀嚼 , 如果讀者對於比較生物學、經濟學、物理學、都市規劃稍有了解,讀起來會更佳有收穫。 近年來大數據盛行,這本書在這樣的時代中極具啟發性。 因為縱然我們收集了大量的數據、深度學習的相關技術也逐漸有了起色,但是若是毫無目 的的收集數據,在理解數據的時候沒有建立起有邏輯性、據預測力的量化架構,將可能被 數據所欺騙,進而導出錯誤的結論,造成始料未及的後果。 而這本書,就帶給了我們結構化資料的思維。 ------------------- 從生物學中隱藏的物理概念談起 本書一開始主要告訴我們數量級、測量、不同規模與尺寸的作用,並舉例說明縮放法則是 怎麼回事。 在基本概念介紹完後,逐漸將這些特性導入生物的基本數值、藥物劑量關係中,這個章節 讓我想到大二時,在修比較生理學這堂課時,老師也是藉由體表面積和質量的關係,為我 們解釋著名的克萊柏定律(Kleber’s law),在上那堂課的時候,大概是讓我覺得獸醫 學的學習過程最像”理組”的一瞬間了,因為在那之前所學的科目多半以背誦為主,推導 過程只佔一小部分。 「物理學家可以用數學進行高效率的溝通。」作者在書中提到的這句話,讓我心生羨慕。 記得在我最熱衷於閱讀科普讀物的高中時期,所讀的《生命是什麼?》也是由物理學家的 觀點,來解釋生物學的一些現象的書,書中的描述邏輯令人感到佩服;在《別鬧了!費曼 先生》這本書中也有提到費曼先生去學習生物學的小故事,費曼先生說他很快就能上手了 ,因為生物學家在大學時期多半的時間都在背誦專有名詞,對於有機體彼此之間關係瞭解 的並沒有比他多太多。對於生命現象的法則缺乏有效率及系統性地描述方法,是我在生物 領域上覺得最困惑的地方。 在看到本書中批評線性藥物劑量計算的部份,我的腦袋開始自我辨論,然後當機了。 撇除化療藥物是用体表面積去算不談。 體重5公斤的狗,劑量真的可以用十公斤狗的一半嗎? 如果把therapeutic window考量進去的話或許說的通。 但是當初用來估算正確劑量的動物的體重是多少呢? 如果依照體表面積/不同種動物代謝 率的指數,去重新計算的話,安全劑量還真得安全嗎? 有些藥在特定的動物上用起來效果比預期稍差或是稍好,是不是也是用線性推估劑量的後 遺症呢? 藥典中有許多物種的建議劑量仍是用線性方式類推,如果用指數轉換,會不會才是”真正 ”的建議劑量呢? 好好奇實務上如果執行的話有多大的改善空間,雖然查表不慢、在實務上大多數藥物的使 用劑量還是會隨狀況微調。但是有沒有可能大多數我們認為的個體差異,其實只是沒用指 數轉換劑量所造成的後果呢? 這是我在讀完第一章之後所產生的疑問,除了腫瘤藥物的研究外,對於這種轉換方式的質 疑似乎不多,我始終沒有找到能為我解答這些問題的文獻。對於統計方法的不了解,也是 現在影響我學習的盲點之一。 --------------------------------------------- 法則的祕密藏在於管道中 無論是植物的維管束,還是動物的血管,都符合R2=2r2這個公式,因為這樣可以讓流體由 大管路流向小管路時的能量耗損最小。 此外,人體心臟搏動的方式,與交流電的傳遞方式相似,在大管路是以波動的方式傳遞, 直到微血管會變為穩定而緩慢,類似於直流電的形式,這樣的流速有助於細胞間的氧氣交 換。也因此所有動物的血壓範圍幾乎都是類似的(腎病/心臟病書講到的end organ damage?), 也因此老鼠的壽命較短(主動脈壁和動脈壁上受到的壓力與你我相似)。這邊也讓我想到了 神經細胞髓鞘的傳遞方式,兩相對照之下就好理解多了。 進一步推演則會發現:不管體型大小,血液的體積和身體的體積是固定的比例。 (這在獸醫學領域就非常方便了,我們很早就知道動物體的血量約莫是7~11%左右,藉此可 以評估每隻動物的最大抽血量) 碎形結構與神奇數字4的由來。 作者將生物體內各種不同網絡的縮放關係作了統整,這些網絡包含:企管半徑、肺容量、 主動脈半徑、代謝率等……數值的縮放關係,作者發現這些關係中都與1/4呈現冪次關係 ,進而探討到所謂的碎形結構會是造成神奇數字四的原因。 生命與能量的關係 有機體的尺寸增加一倍,細胞數量也會增加一倍,因此,維護細胞所需的能量就增加了 一倍, 但是依據前述的克萊柏公式可得知代謝率增加的倍數只有23/4倍,這個數值小於2,所以 所需能量和體型增加所帶來的能量效益會逐漸達到平衡。 此時,動物就會停止生長,也就造就了動物的生長曲線。 同樣的概念也會在最後介紹公司的營運模式中討論到。 這個章節的尾聲也討論到了溫度和生物體代謝率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也說明了為什麼全 球暖化將有可能對於地球造成很大的影響, 因為隨著溫度的提高,會讓所有尺寸的生物的生活步調變得更快,這樣快速的變化,可能 不是原本的系統所能承載的。 生物體講完之後,開始進入主軸,城市。 對於作者來說,城市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城市同時具備有如生物一般的規模特性,但卻 不容易被毀滅。 這個章節描述了城市對於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啟發性,城市的規模越大,基礎設施平均 下來所節省的資源越多,而這些節省下來的資源則增加到社交網路上。 城市的人口越多,步調就越快,社交頻率也越高,越高的社交頻率有助於人們創造,這樣 的創造也帶動了社會的進步。 這章有很多有趣的想法和數據,一座城市好壞,光看單純看人均GDP是不客觀的,因為隨 著規模所帶來的效應,越大的城市會有越高的人均GDP,然後再把這些城市的規模標準化 之後,許多城市看起來就沒有那麼厲害了,在標準化之後,表現突出的城市反而是小型的 城市,他們的表現往往與他們的創新文化有所關係,看樣子要讓一座城市長遠的走下去, 營造良好的創新文化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在本書的尾聲,再把話題帶到了公司,公司的規模曲線跟生物體很像。 一樣的S曲線,一樣的成長期與成熟期。 略為不同的是,在S曲線的末端公司不是停止生長,而是成長速度趨緩,變為線性增加。 市場的變動大幅影響著公司,即便是持續獲利的公司,當公司的擴張速度如果趕不上市場 的擴張速度,公司就會步入衰亡。另一件有趣的事情是,無論哪一種產業,公司的半衰期 約為10年,也就是說能存活超過十年的公司只有原來的一半。公司死亡的風險與公司的壽 命和規模無關。 作者認為公司組織是以規模經濟取勝;而城市是以持續創新來延續。雖然公司也會有創新 ,但是隨著規模的擴張,分配給創新的比例卻會減少;城市卻不同,城市越成長,面貌就 越多樣化,也因此能持續創新、持續擴張。 身為一個指數型基金的投資人,這個章節很有吸引力。 漫步華爾街、人類大歷史,這兩本書都要我們相信一件事情: 人類透過不斷的創新,整體的經濟規模會持續向上。 然而在本書的最末,作者提出了不一樣的觀點。 人類創新的速度必須越來越快,一旦指數成長不如現狀般永續發展下去,將會發生某種戲 劇性的變化,指數成長可能會無法永續發展下去。我們的能源和食物可能會被耗盡、環境 破壞、氣候變遷,都可能是未來毀滅性後果的隱憂。 艾西莫夫<基地>系列的開始也是在描述帝國的殞落,或許當符合這些條件的時候,我們的 文明也會逐漸凋亡。 希望那時候心理史學已經被創造出來,能帶給人類一點渺小的希望。 -- https://yuvic-yuvic.info yuvic.vet|新手獸醫的筆記網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7.35.23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46229825.A.366.html

12/31 12:35, 5年前 , 1F
謝謝分享
12/31 12:35, 1F
※ 編輯: yuvicchen (180.217.104.64), 12/31/2018 12:42:43

12/31 12:55, 5年前 , 2F
喜歡這類書
12/31 12:55, 2F

12/31 14:26, 5年前 , 3F
好有趣的感覺 之前讀陳瑞麟的小書「科幻世界的哲學凝視
12/31 14:26, 3F

12/31 14:26, 5年前 , 4F
」時,好像就有提到心理史學背後的哲學討論
12/31 14:26, 4F
文章代碼(AID): #1SAPX1Dc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