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一個人大丈夫、昭和微醺:相信文字的意義

看板book作者 (6ai10)時間5年前 (2018/12/11 02:03), 5年前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抽書連結:https://pse.is/CSB5S 按讚粉專 + 留言分享 將抽出兩套《一個人大丈夫》+《昭和微醺》 書評與心得 https://funkersays.com/2018/12/10/books-about-editors/ 仔細觀察臺灣實體書店陳列書本的櫃位, 多半按照大類別區分, 超越各項目之外的, 也許是節日特別企劃, 抑或是主題博覽。 每間誠品都有個小區域, 安放關於「出版」、「書店」、「編輯」這類書籍, 這部分除了誠品創辦人自家品牌故事之外, 便收錄了多本國內外好書。 高雄的三餘書店也有個平台, 教人認識何謂獨立書店, 並將上述類型書籍同置於此, 帶領讀者領略一本書的前世今生。 《一個人大丈夫》、《昭和微醺》貼近做書人心聲, 靜靜擺放在這裡等待有緣人翻閱。 柳橋出版以「鍛造文化的這些人與那些人」作為首波選書主題, 當中「熟思默想」書系前兩本書籍, 分別為《一個人大丈夫》講述獨自經營出版事業的十位日本職人, 以及《昭和微醺》記載昭和年間知名編輯重金敦之闖蕩文壇的所思所想。 對於引進這兩本書的柳橋出版總編輯李家騏而言, 十足呼應了他草創小出版社的人生階段, 汲取書中過來人經驗, 一邊學一邊做, 觀摩先行者成功或挫敗, 內化為自身面對現實可用之編輯工藝, 而這兩本書也是他予以對書市生態、圖書編輯、藝文發展有興趣之讀者的獻禮。 「一種記錄、分析、總結、組織、討論及解釋訊息的, 有插畫或無插畫的, 精裝或平裝的, 加套或不加套的, 包含前言、介紹、目錄、索引的, 用以增長知識、加深理解, 提升並教育人類大腦的裝置, 該裝置需用視覺、觸碰的感官形式使用。」 電影《三個傻瓜》主角打趣地用了一連串術語向教授闡釋何謂書本, 這段像繞口令的語言帶出了書的形式、內容、功能等不同切面, 乍聽之下滿腔專業語法, 卻未能讓人在短時間內體會書的精髓。 書,乘載了創作者的靈魂, 思想結晶匯聚於字裡行間。 當人們翻開一本書, 冥冥之中也與所有參與這本書的人互動, 上段電影台詞所遺忘的, 正是書本具有陌生人際間相互感受作品魅力的特質, 從作者、編輯、設計師、印刷廠、通路商等各個工作者協力將書本構築成形, 再到讀者開卷反覆咀嚼內容, 每個人都賦予了書本源源不絕的生命力。 藉由書本締結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一個人大丈夫》提及十間一人出版社, 以迷你而精緻的姿態立足市場, 書中採訪的十位編輯, 各自依循著自己的生命軌跡, 在獨特的時區裡, 發揮一己之力出版書籍。 將書當做藝術品雕琢, 是這些傳承記憶的編輯, 奉獻畢生心血唯一的執著, 有時停滯有時前行, 全為把優質作品導引給更多人, 甚至提供後人詮釋歷史的素材。 試想他們的日常起居, 得忍受無數個深沉孤獨夜晚, 在寂靜星空之下, 不斷省思究竟書本應如何劃過讀者心坎, 成為耀眼流星關鍵交會彼此。 《昭和微醺》聚焦於經手多本文學經典的編輯重金敦之, 舉凡池波正太郎、松本清張、渡邊淳一等日本大作家都曾與他共事,互為貴人。 編輯與作家之間的收放張力, 交互影響著一本書的誕生。 重金敦之在本書中抒發編輯工作帶給他的種種體悟, 隻字片語中略帶批判意識。 能與文學家維繫良好關係,拿捏往來分寸, 編輯也需要累積對其人的深刻認知, 將本質鉅細彌遺呈現於書本, 讓外觀上的排版與裝幀襯出內裡精神。 早前採訪柳橋出版的文章推出後, 李家騏透過社群媒體轉貼, 並補述了「柳橋是一個沒有階級的團隊, 看我們的版權頁就會知道, 會credit的除了作者以外, 就是翻譯與創意工作者, 像是設計或者插畫家, 編輯人是隱形的, 所以也沒有總編輯這種華麗的職位。」 對於製作書本的想像因人而異, 感謝李家騏隱身在《一個人大丈夫》以及《昭和微醺》幕後, 這兩本特殊選紙的書籍, 滑順的手感使人止息不了閱讀過程, 一頁一頁盡是重點。 Funker Says 放克宣言 傾聽臺灣未來的文化觀察家 https://www.facebook.com/funkersay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7.243.10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44464982.A.0E1.html ※ 編輯: r123tw (42.77.243.102), 12/11/2018 02:06:29

12/11 19:27, 5年前 , 1F
12/11 19:27, 1F
文章代碼(AID): #1S3gfM3X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