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無法目擊的美麗

看板book作者 (愛看書的凱西)時間5年前 (2018/11/29 09:15),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http://blog.sina.com.tw/cathysheu/article.php?pbgid=70814&entryid=652465 偶然遇見的一部作品。小說的文字質地,以內斂的特質 加以打磨,平實無華,卻有種引人探索的奇異力量。 明明簡單的故事架構,無特別令人驚艷的創意,僅足以 激起讀者欲知後續發展的興趣,但她頗具份量的篇幅, 讀來卻並不費力,想來除了順暢溫暖的敘事方式,穿插 在故事之中的大量對話是個關鍵。故事中的主角們,在 自我剖析的對話之中,都把自己放得很低,像可以理解 每一個靈魂般的溫柔。作者把受挫的經歷放進角色裡, 塑造了謙遜、價值超然、老朋友似的第一人稱敘述者。 所以讀這本書,就像在和一個好朋友聊天,是非常療癒 的經驗。 但也不止於此,如湖水般平靜澄澈的閱讀過程裡,偶爾 在光潔無波的表面底下,深藏著漩渦與激流。柔軟而美好 的文字,時而帶來思考方式的衝擊。這樣的衝擊也許來自 於內斂的文字,像是容器般、引導人不斷把內在積存的 東西掏出,接觸自己傷疤需要的某種決心,不知何時竟被 啟動了。這種溫暖又微帶痛感的閱讀感受,只有親自品讀 才能了解。 整部小說的結構,以三條並進的時間軸進行,分別以數組 人馬在不同次元中互動,構築了極富詩意的虛實世界: 張馥、郭承臻與夢境世界。三條線並非各走各的,他們以 夢境世界為橋樑,彼此穿越虛實界限,在不同的空間裡, 互有重疊因果地展開各自的探尋。 (以下大爆雷) 故事由一位浮沈於俗世塵埃的失意人物開展,第一部張馥 的故事以緩慢而清晰的節奏,引領讀者安心地自我沈思。 倏忽間,故事急遽轉折,主角被捲入一場離奇的綁架事件 。從悲慘到浪漫的畫面轉換,張力可謂鉅大,張馥於一瞬 之間幻化為英雄人物。但很快會發現,這是假的。作者 刻意玩弄了讀者。在發現張馥為此傻眼的同時,讀者會 察覺到,自己也被詐騙了。 除了作為情節的爆點,詐騙也是整部故事蠻重要的隱喻。 一切皆是假,那麼是不是該重新思考,什麼是「真」? 陸續再登場的幾個類似影子的角色,作為模糊虛構與現實 界線的串聯人物,也呼應這一隱喻。 當故事來到到第二部時,看倌們將恍然明白,不只綁架是 精心設計的假遊戲,整個第一部的情節,其實也是虛構的 。它們是張馥寫給郭承臻的小說-其中到底有多少真實 比重?讀者無從得知。聰明的也許從不斷出現的夢境、 虛擬綁架等暗示,預感出不尋常。在整部如散文詩般、 緩慢行文的小說裡,這樣的巧思倒平添了不少閱讀樂趣 。 層層推演,讀者終會在故事的故事之外發現,作者要談的 ,其實是「書寫」。 理由一,原來張馥並非書中人物,而是書寫者。若假設 不致過份大膽,第一部當中,那位身上?不帶一件行李、 連小袋子都不肯的Jack Reacher「剝得乾乾淨淨」的生活 方式,很可能就是作者書寫的態度;而「人生似乎也就是 『考慮該裝什麼進去、該拿什麼出來』」,則是小說的 核心思索。 再者,在張馥以第一人稱、充滿真誠的書寫中,剖析了 自己的脆弱與卑微,也寫到了謀生的牢籠困境。張以老師 的身分,與同樣也陷在困境中的「郭主任」相會於咖啡館 中,兩人交換的許多想法,成了第二部的伏筆—郭為追尋 人生意義所展開的旅程。第二部的「自我書寫」更加淋漓 盡致了,不僅有郭承臻寫給前妻的書信,新登場的迷人 角色,小淳,更以侃侃而談的網路小說,帶讀者探入人物 的內心真實。 除大量日常細節與人物自述的舖陳,作為主線故事,郭承臻 與小淳之間美好的情感流動著,沛妍與曉言等支線亦緩緩 滲入。平淡的現實感被營造得極自然、極寧靜。然僵硬可怕 的夢境,偶爾卻冷不防地插進來。平寧與緊張的強烈對比, 創造出一種「不自在」的反差感,令讀者不得不從安逸中 抽離,被迫去思考:作者到底想傳達什麼。 結局揭示了某種荒誕,那令人不安、想要盡可能逃避的夢魘 ,竟有可能才是真實?美好雋永的「現實」反而是偽裝? 張馥的死傳達了強烈的訊息,讓我們像一頭撞上了高聳的 冰山,令一直以來的深信不疑徹底解體!以整部作品用心 建構出的溫柔世界、使讀者暫可逃離生活的舒適角落,最後 卻在一瞬之間崩?了,真是好不殘酷的結局。但惆悵之餘其實 也勾動了心中某些幽微之處,關於我們是否知曉自己身在 險境,一個失去自由選擇的世界裡。閱畢,這些思緒仍在 「夢境」與「現實」之間,低迴梭巡。 後記 由濃濃的孤獨書寫,到自我追尋與探究的這部作品,溫暖簡約 的筆調,扣入微微奇幻味的架構中,特別的文字讓人有種依戀 感—那種教人愛到心坎裡的溫度。閱讀過程中特地記下了雜感 ,條列於下。 *第一部中以細節營造的畫面感,令人印象極為深刻。跨年 買酒、遇求助的男人、拒絕後心生愧疚、這瓶酒卻被綁架 他的男人喝了,那被「剝奪」和「貧窮」的屈辱感,就在 這些平庸小事中,絲絲入扣地刻進讀者心中了。 *書中對性多所著墨,場景從沙灘、海邊淋浴間、電影院, 到小淳的店、203 號房等。人物則從郁婷與張馥(只寫前奏 、對性不著一詞的寫法,美得不可思議的一段)、小淳與 正材、學弟、郭承臻等,初始還覺得這些安排,是作為人物 之間的關係串連,以及情節的黏著劑,可能是種輕巧的貫穿 方式。但通篇讀完之後,又覺得另有深意,以真實與虛幻之 辯證為主題的這部作品,性應有實質幸福的隱喻。 *夢境作為現實與幻想的轉換,美麗文字之間穿插突兀的夢境 ,令人覺一旦進入其中,若不快出來,將永遠活在裡面。 作者刻劃了一個嚴酷的世界,無路可退、死胡同般的空間, 挑起了讀者內心的恐懼感。卻也暗示了在夢裡與潛意識發生 的事情,在現實中可能不小心露出端倪。夢境與現實不停的 交疊,也讓真實與虛幻沒有了既定。這一部份的概念很不錯 ,若再多經營,也許能創造出更好的層次感。 *郭承臻送沛妍去醫院,完了走路去搭公車,途經一座乾涸 小溪上的橋,想起某句蘇軾《西江月》的詞句:「解鞍敧枕 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原來是非常切合郭身在異地的 心情,最後卻成了對升學主義的省思,反諷感很高,橋段 巧思也很令人激賞。 *作者設計讓郭失去聽覺,作為之後與超現實世界間的轉換 開關。對讀者而言,能夠藉由書中角色的敘述,體會失聰 經驗,也是閱讀的高度樂趣。書中有一小段文字傳達了此種 感受:「但下午下起了大雨。透過我房間的窗戶,可以看見 灰色的天空下,馬路對面的樹稍搖晃。路面上水珠不斷躍起 、破碎、落下。令人痛苦,看著這樣的畫面卻聽不到雨聲。 沒有任何手機和文字可以轉譯那樣的聲音給我,我原本是 一下雨就心情好的人。」讀完這段,必須闔上書本平復一下 心中的激動—藉對雨聲的渴望速寫失聰的憂傷,其中承載的 深情與詩意,令人真難負荷。 *小淳與郭承臻的大量談話中,有一段講到「嫉妒可以是一種 有意識的選擇」也是簡短的一段文字,卻極有杜子春式的 自由意志況味。這段對白形塑了小淳獨立思考的女性形象, 也深深印入讀者的心中。 -- 我的部落格:http://blog.sina.com.tw/cathysheu 我的書櫃:http://www.anobii.com/cathysheu/book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241.65.5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43454124.A.330.html

11/29 10:02, 5年前 , 1F
11/29 10:02, 1F

11/29 22:15, 5年前 , 2F
推推!
11/29 22:15, 2F

11/30 18:50, 5年前 , 3F
11/30 18:50, 3F
文章代碼(AID): #1R_psiCm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