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我為什麼告別高盛

看板book作者 (浪漫台三線)時間5年前 (2018/09/16 18:14),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圖文網誌版:https://goo.gl/gNWxQo 網誌中還有其他商管類讀書心得,歡迎來看看 =========================================================== 這本書的作者為葛瑞史密斯 (Greg Smith),曾經在高盛工作過近12年,本書內容為真人 真事改編,在2012年3月14日時《紐約時報》刊登了葛瑞史密斯的投稿 - 我為何離開高 盛,文章被廣為流傳甚至美國前聯準會主席保羅沃爾克 (Paul Volcker)、奇異傳奇執行 長傑克威爾許 (Jack Welch)、前紐約市長邁克彭博 (Michael Bloomberg)都曾看過文章 並給予讚許。 這本書描述了Greg從面試實習生 >> 實習生工作 >> 從實習生拿到正職職缺 >> 911恐怖 攻擊 >> 轉調部門 >> 職場政治遊戲 >> 金融風暴 >> 高盛文化轉變 >> 告別高盛 本書有幾個特色, 1.人物個性生動:書中提到許多高盛同事,每個人的個性喜好都描寫得十分清楚,讓我 覺得好像真的認識這些人一樣,描寫手法非常貼近人性,不會覺得刻意。 節錄至本書 =========================================================== 高盛合夥人跟MD (董事總經理)都穿昂貴及低調的西裝,不是義大利頂級品牌Brioni就是 倫敦或香港專人訂做,如領帶、絲巾等配件部分Hermes或Herragamo是標準選擇,高盛的 不成文規定是風格低調、中性色別、別太花俏。 Greg的主管魯迪是個非常嚴格的管理人 - 我剛加入交易桌時魯迪給了Greg一本 Chris Marthews的《硬球》,書中主要是教人如何在殘酷的政治環境中勝出。魯迪很重 視原則,講究準時和完美。他討厭粗話,桌上還放了一個「髒話桶」,每次你罵髒話, 就要投二十五美分的硬幣進去。 =========================================================== 2.故事鮮明:故事的細節都交代得很清楚,看這本書就像在看電影一般,人與人之間的對 話非常自然,也把金融業職場習慣跟政治鬥爭寫得栩栩如生。 一般人都會夢想進高盛這種頂尖公司,除了薪資外另一原因是公司名聲對自我實力的肯定 ,不過進入高盛的人除了專業外也有其他非常擅長的地方,要在高盛理想職缺工作光有專 業是不夠的,還要有與人交際的能力。Greg分享實習時實習生們會輪流到各交易桌去幫忙 ,除了協助工作外也要取得該交易桌主管的好感,這會對取得正職offer有非常大的幫助。 節錄至本書 =========================================================== 管你什麼名校高材生,給我乖乖坐到小凳子上… 搭電梯時,閉嘴就對了 帶著勞力士錶的人被炒魷魚,要怎麼同情他? 在華爾街,權力屬於帶進最多獲利的人 =========================================================== 這本書寫得很精采,從第一人視角描述高盛的職涯與工作內容,華爾街金融業一向被視為 紙醉金迷的行業,確實如此,一位新鮮人年薪50萬美元,Greg升任至VP (副總裁)時32歲 ,年薪升至70萬美元,很難想像MD或合夥人的薪資有多高。 但要領這樣的高薪並非易事,競爭者來自世界各地名校,都是菁英中的菁英,很多人除了 有實力及豐富的得獎經歷外還有強大的家庭背景,要擠進這個窄門光靠天分與努力是不夠 的,還需要一些些運氣。 (但前提還是專業&努力) 這些領著高薪的人生活並非安逸快樂,工時長&壓力大並不是一般人能負荷的。現今社會 許多人在挑選工作時都希望挑選高薪、準時上下班、工作壓力不要太大的工作,在高盛工 作的人比一般人多了許多責任感,追求卓越,甚至Greg在書中提到必須要能忍受枯燥乏味 的工作與繁瑣的事務。 或許是薪水,也有可能是公司名聲讓員工對於同樣的工作有不同的反應 (高盛在取得牌照 前甚至要幫其他人買咖啡)。 金融危機過後金融業包含高盛有了一連串重大的改革,投資銀行不再,組織紛紛改為以商 業銀行為主體的控股公司,高盛的組織文化也有了巨大轉變,原先重視誠信的高盛變成業 績導向,公司重視的是數字,業務員開始只推薦客戶做能帶給公司巨大獲利結構型商品, 衍生性商品這種小交易不再是重點甚至不想經營這類客戶。 高盛老將紛紛離去,接下這間公司經營的管理者為求獲利不惜犧牲客戶利益,在公司內甚 至出現嘲諷客戶"蠢蛋"這類的字眼,這樣的文化轉變使待了10來年的Greg深有所感,因此 投書紐約時報並撰寫此書。 雖然看到最後有點懷疑Greg撰寫此書是否真的只是因為高盛文化轉變如此單純 (畢竟他還 要轉職,對他的工作生涯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但也讓我思考金融業普遍存在的利益衝突 ,收費高對客戶而言是否一定不利? 商品價格越低是否一定越好? 不只在台灣,各國家金融業發展成熟後都會開始殺價競爭,以金融商品業務為例,最常碰 到客戶問: 我在其他間金融機構也能買到同樣的商品,你的價格比較高我為何要跟你買? 業務員最常見的回覆是1.因為我的服務 2.對方報價多少我幫你爭取更低 服務這件事如果沒有具體事項客戶通常當作場面話不予理會,業務也是言之無物,最後爭 取客戶的手段變成殺價競爭。 不否認,假設要去買橘子,同樣品質的橘子,在A水果攤跟B水果攤一般人都會挑在價格低 的那間買,因為商品並沒有差別化。 但若A水果攤的裝潢及擺設比B水果攤好,或是服務人員更專業、更熱心、能夠記得客戶的 喜好跟習慣,客戶跟A水果攤的互動會更多,也會更願意跟A水果攤交易,因此"人"是金 融服務業不走向低價甚至殺價競爭的關鍵。另外商品若不適合客戶,即使報價再低對客戶 也是損失,就像特賣會買一堆東西回家,如果沒用到就是垃圾。 書名:我為什麼告別高盛:以及華爾街教我的那些事Why I Left Goldman Sachs 作者:Greg Smith 譯者:洪慧芳 出版日期:2014/06/05 出版社:早安財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143.1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37092847.A.D14.html

09/16 23:06, 5年前 , 1F
推 我也很喜歡這本
09/16 23:06, 1F

09/17 16:37, 5年前 , 2F
已加入閱讀書單,謝謝分享
09/17 16:37, 2F

01/25 10:36, 6年前 , 3F
01/25 10:36, 3F
文章代碼(AID): #1RdYplqK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