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倒風內海消失

看板book作者時間5年前 (2018/07/29 22:42), 5年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王家祥《倒風內海》讀後感 約莫四百年前,荷屬東印度公司的商船在福建官員的建議下,駛進了台江內海,佔領了一 個叫做大員的沙洲,並在上頭建了一座四方形的城堡,作為東亞海洋貿易的據點,自此開 啟了荷蘭對於南臺灣長達 38 年的統治。 這座堡壘的名字,叫做「熱蘭遮城」。 荷蘭人剛來的那個時代,西部平原有不計其數的梅花鹿自由自在地奔跑,也散落著許多西 拉雅原住民的部落。他們依賴半採集半游獵的方式維生,靠海或靠港的聚落則時常乘著小 艋舺,到附近的潟湖捕魚。 倒風內海和台江內海,即為當時一北一南的兩個巨大潟湖。 當時島嶼上的族群,仍然以高山及平地原住民為主,漢人及日本人極少,充其量只是來做 生意的短期僑民,說白了就是走私販和海盜集團。這是因為明朝實行海禁,天子兵威不及 、地理位置適當的台灣,自然成了中日海商最佳的走私地點。 荷蘭人佔領大員後,鼓勵大量漢人移民來台,提供鐵製農具、自印尼引進的水牛,以及原 本屬於平埔族的土地,作為屯墾的誘因。漢人種植稻米、甘蔗作為糧食來源及出口所需, 同時供應充足人力興建各種硬體建設。 於是,在荷蘭人主導、漢人勞動的模式下,雄偉的「熱蘭遮城」矗立在大海之巔,名為「 普羅民遮」的熱鬧市鎮也在赤崁社的土地上逐漸成形。 這就是王家祥的小說《倒風內海》的時空背景。 作者透過文字重現了四百年前台灣的面貌,並且經由一連串的事件發展,讓我們看見西拉 雅原住民的傳統生活與價值觀,在荷蘭人及漢人紛紛到來之後,是如何受到了嚴重的挑戰 與撼動。 幾百年來,西拉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遵照季節與生命應有的節奏,寄存於天地之間。乾 冷的冬天獵鹿,暴雨泥濘的夏季不狩獵,讓鹿群繁衍生息。萬物消長處於平衡的狀態。 然而荷蘭人帶來了精美的鐵製器具、上等的花布和璀璨的琉璃珠,也帶來了「需要」,只 要以鹿皮作為交換,西拉雅人就能擁有這些前所未見、五花八門的玩意兒。 「祖先的補鹿方式往往只能滿足自己孩子們的所需,無法誘使紅毛人心甘情願載運來一船 又一船便宜的財貨。」 因此,西拉雅的男兒們前仆後繼於草野上獵鹿,不再只是為了在部落的女孩面前證明自己 的英勇,不再只是為了生活基本需求,還為了能夠從大員堡的紅毛人那裡換來更多的好東 西。 獵鹿人組成了貿易隊,梅花鹿變成兌現慾望的籌碼。 「即使他拚命獵鹿,為何進入這座大城來依舊令他感到貧窮、不足的難受滋味?只要他乖 乖待在草野或內海上,那種感覺從來不曾發生。」 這是主角沙喃搭著小船來到了熱蘭遮時,內心莫名的感受。 「先進、文明」與「落後、貧窮」,這是大航海時代的全球化浪潮對於世界其它地方所帶 來的彗星撞地球般的文化衝擊。美洲如此,台灣亦如是,後來在非洲大陸也上演相同的劇 情。 當物慾被商業主義挑起,鹿皮就不只是皮襖,還代表高價值的商品。原本自給自足的生活 ,因為對外產生了需要,進而感覺到自己的「不足」與「貧窮」。 部落裡也有守護傳統的聲音,但當統治者一手琳瑯滿目的好東西,另一手火力強大的槍砲 ,威脅利誘平埔族人接受所謂的「文明」與「進步」,這些原住民心心念念的使命,非常 遺憾地,便漸漸從祖靈精神的傳承與部落榮光的發揚,到最後僅剩下命脈的繁衍與生存空 間的追尋。 「我們逃吧!像鹿群一樣逃吧!」 西拉雅人在大難來臨時的這句話,讀來既震撼,又無奈。 不過這就是我們這座島嶼的故事,這就是台灣這個母親的故事。 魏德聖積極籌備開拍的《台灣三部曲》正是改編自王家祥的這本《倒風內海》,預計將以 荷蘭傳教士、漢人海盜和原住民獵人,三種不同的角度拍攝製作成三部獨立的作品。 除了拍電影,還要順便募資百億在後壁鄉規劃「台灣三部曲樂園」,難度可說是不可能的 任務,不過還是讓人期待夢想成真的那一天! 附註: 1. 熱蘭遮 Zeelandia 意為海陸之城。 2. 普羅民遮 Provintia 意為省城。 3. 大員是現在的安平,也是台灣名字的由來。 4. 台江內海為現在的安南區一帶,台江即為大港的台語發音。 5. 倒風內海為現在的北門、新營、學甲、佳里、鹽水、麻豆一帶,倒風之名來自冬天灌 進內海的強烈北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9.190.19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32875348.A.49E.html ※ 編輯: KelvinTsai (223.139.190.190), 07/29/2018 22:43:07
文章代碼(AID): #1RNT9KIU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