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向芬蘭學快樂──《像芬蘭這樣教》

看板book作者 (李肯特)時間6年前 (2018/02/27 10:45), 6年前編輯推噓0(2225)
留言29則, 6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向芬蘭學快樂── 《像芬蘭這樣教:快樂教、快樂學的33個祕密》試讀心得 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mingerkant/wretch/567299549 書名:像芬蘭這樣教:快樂教、快樂學的33個祕密 作者:提摩西‧沃克 譯者:丁凡 繪者:黃詩雯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8/03/01 定價:300元 金石堂書介頁面:https://goo.gl/sqGgHV -------------------- 場景一: 新春國中同學聚會。兩歲多孩子的爸爸急著問 :讀哪間小學比較好?相較於當初孩子剛出生 時,只覺得到時讓他就近讀書就好,不用特別 選擇哪所學校。 場景二: 校門外的榮譽榜。賀!XX國小就讀OO國中 的畢業生,考上第一志願的有@#位,歡迎國 小畢業生選讀本校,再創佳績! 場景三: 班會導師結語。導師:剛開學沒多久,同學們 要有自覺,寒(暑)假已經結束了,要開始收 心,不要再只想著玩了,才能跟上進度,將來 才有機會上好學校。 場景四: 教師工作守則草案:學校老師在晚上十點前, 不能拒接家長的電話。 這樣的場景、對話,大概是臺灣教育環境的某 種日常常態,不管是身為學生、家長還是老師 ,都想必對上面的狀況不是全然陌生。我們花 了很多力氣、時間在談教育,然而問題是,我 們期待未來孩子往哪個方向走? 提摩西‧沃克原先在美國小學擔任教師,初任 教師的他,非常熱情地想在教育上有所貢獻, 然而不到一年心力就開始耗竭,甚至萌生退意 ,認為自己並不適合此份工作。 當芬蘭裔的妻子建議他搬到赫爾辛基展開新的 人生時,他曾想過也許下份工作會跟教育無關。 直到他開始在芬蘭教書,才發現兩個國家對於 教育的看法幾乎大相逕庭。芬蘭教師重視工作 與生活均衡,要有足夠的生活品質、良好的人 際互動與支持系統,才能維持自己的教學熱忱 ;人與自然的連結,即使下雨或下雪,若非太 糟糕的天氣,隨處可見野餐的家庭、玩耍的孩 子;甚至他在那裡更感受到,快樂的重要性遠 大於成就。 在《像芬蘭這樣教:快樂教、快樂學的33個祕 密》中,作者提摩西認為芬蘭教育的精髓在於 「歸屬感、自主性、技巧、心態、幸福感」( 前四點乃《改變20萬人的快樂學》作者拉伊‧ 拉赫胡納教授所提倡的四個快樂元素,幸福感 則為作者的加筆),並為此闡述芬蘭的教育如 何讓老師樂在教學、學生樂於學習。 芬蘭國小教師一週工作時數24小時、重視工作 與生活間的平衡、化繁為簡的教學環境,不僅 讓學生樂在學習,也讓教師能時常保持熱忱。 教學時間花得少,學生成就在PISA評比上卻亮 眼非凡,也難怪最近芬蘭教育成為某種顯學。 在臺灣提倡教育改革已邁入二十年,也曾從一 些先進國家借鏡,期盼能讓臺灣的教育真正讓 孩子學習到核心素養,以及有可以帶得走的能 力。然而在效仿他山之石的同時,或許更該深 刻去思考的是,我們如何去想像一個受過教育 、理想中的臺灣年輕人?而又如何讓想像化作 現實? 雖然就目前教育環境而言,大概很難將芬蘭模 式移植到臺灣,但我們仍可以從作者的分享可 以得到幾個可以嘗試的方向(如果你是教育工 作者的話): 1.先讓自己自在,才會真正地具有工作熱忱,  而不是被工作追著跑,進而犧牲生活品質。 2.工作與生活間要取得平衡,並保留適當的空  白時間,讓大腦有時間消化與休息(學生也  是)。 3.有良好且足夠的人際支持網絡,以降低個人  焦慮、壓力或其他負面影響,同時也維持適  當的人際互動。 4.多貼近自然生活,好好享受在其中(不過在  臺灣,也許會有另個難題須先克服:霧霾)。 5.做各種嘗試,讓學生能有效學習。嘗試的基  本原則:讓學生與自己均能樂在其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3.16.177.14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19699527.A.CF4.html

02/27 12:17, 6年前 , 1F
芬蘭憂鬱酗酒的比例很高耶
02/27 12:17, 1F

02/27 13:27, 6年前 , 2F
先繳到跟芬蘭一樣多的稅 再來屁
02/27 13:27, 2F

02/27 14:54, 6年前 , 3F
這書會被台灣國小老師奉為可蘭經 毛語錄 聖經 金剛經
02/27 14:54, 3F

02/27 14:56, 6年前 , 4F
論語 等聖經般人人隨身攜帶日夜參拜 餐餐時時覆誦
02/27 14:56, 4F

02/27 14:58, 6年前 , 5F
還會向大粽宣教 "芬蘭國小教師一週工作時數24小時"
02/27 14:58, 5F

02/27 17:53, 6年前 , 6F
小的也有大致看了一些,也有人提到關於芬蘭教育備受注目
02/27 17:53, 6F

02/27 17:54, 6年前 , 7F
對芬蘭中小學教師的影響。以臺灣現況來說,芬蘭的環境
02/27 17:54, 7F

02/27 17:55, 6年前 , 8F
與臺灣環境大為不同,幾乎完全不適合異地移植教學法。
02/27 17:55, 8F

02/27 17:55, 6年前 , 9F
這也是為何在最後的參考建議比較針對個人心境上的調整,
02/27 17:55, 9F

02/27 17:56, 6年前 , 10F
以及建議教育工作者要先重視自己,才能心有餘力表現在
02/27 17:56, 10F

02/27 17:57, 6年前 , 11F
教學上。至於提到他們的工時,原本是有想過把之前在
02/27 17:57, 11F

02/27 17:59, 6年前 , 12F
政府政策參與平臺提到的朝九午三也提出討論,
02/27 17:59, 12F

02/27 18:01, 6年前 , 13F
但後來想想還是作罷了。只是覺得,目前以臺灣的氛圍,
02/27 18:01, 13F

02/27 18:01, 6年前 , 14F
總覺得不管是什麼工作,很多時候氛圍都很糟,
02/27 18:01, 14F

02/27 18:02, 6年前 , 15F
而希望至少當老師的,要先自己能快樂,才有辦法帶給孩子
02/27 18:02, 15F

02/27 18:02, 6年前 , 16F
正面影響吧(就不考慮那些變態老師了)。
02/27 18:02, 16F

02/27 18:04, 6年前 , 17F
至於會不會變成經典,這麼說吧,經典應該是反求諸己,
02/27 18:04, 17F

02/27 18:05, 6年前 , 18F
而不是加諸於他人身上的。也謝謝三位大大的回饋。
02/27 18:05, 18F

02/28 01:21, 6年前 , 19F
02/28 01:21, 19F

02/28 01:22, 6年前 , 20F
不懂前三位在氣什麼...
02/28 01:22, 20F

02/28 01:22, 6年前 , 21F
非常認同這樣的理念
02/28 01:22, 21F

02/28 01:23, 6年前 , 22F
至少教師看了能夠轉化給孩子更快樂的學習環境
02/28 01:23, 22F

02/28 01:23, 6年前 , 23F
就算大環境改不了,小細節也能對於個人有重大的影響
02/28 01:23, 23F
謝謝Cideo大大的理解。 :)

02/28 08:20, 6年前 , 24F
我是1F, 我的推文看起來很氣嗎?
02/28 08:20, 24F
in09大大的我好像先前沒回到, 平均日照時數比較少的高緯度國家,的確好像比較容易有憂鬱的問題。 因為之前在考量是不是硬要取個篇名,這點日後會再審慎一點, 但這篇單純只是就本書的主題來做命名,沒有其他意涵。

02/28 12:51, 6年前 , 25F
我2F 台灣的問題在家長 不要在東抄西抄了 從人本到建構式
02/28 12:51, 25F

02/28 12:52, 6年前 , 26F
想學芬蘭 先把稅繳足
02/28 12:52, 26F

02/28 18:15, 6年前 , 27F
支持把稅繳足!!!!!
02/28 18:15, 27F

02/28 18:15, 6年前 , 28F
這樣教育環境真的能改善很多
02/28 18:15, 28F
我也支持稅金改革,甚至我也希望臺灣是高福利社會, 但一來如pshuang大大提到台灣的問題,基本上那個問題難解, 說真的,當我聽到 「你們老師不要把學生(不學習、不寫作業、不讀書)的責任都推給家長, 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比在家還長。」這樣的話語時, 然後這樣的家長口口聲聲在爭取權益, 然後政府又極度害怕民怨,因為很可能反映在選票上, 於是繼續施壓、用行政命令、用考績、用威脅利誘, 如果可以,我也很希望可以模仿【總鋪師】那個水腳A, 講句「恁霸買任做」啊。 這也是我結論的第一句,「老師在成為老師之前,先記得他也是個人。」 自在真的很重要。 二來,我覺得既然臺灣的稅務不太理想, 所以我也嘗試了好幾年,捐款給自己關注的團體, 去做政府無法(不願意)做的事,同時也能節稅, 至少這是我所能做的小小抵抗與改變。

03/01 03:26, 6年前 , 29F
我是3F,請問老師們校園團購嗎?教學需安親班輔助嗎?
03/01 03:26, 29F
先回webster1112大大前一個回饋, 即使是三冠王、【老師你會不會回來】的王政忠, 適用在中寮爽文國中的方式, 不一定就適用在其他相類似背景的學校。 教學方法一定要有天時、地利跟人和,才有可能成功。 所以之前回應你的部分,我覺得把任何人的成功經驗「完全複製」 在自己的工作場域,成功機率是不高的, 因為那個成功經驗可能是別人失敗了好幾次, 所逐漸摸索、建構出來的方法,然後經過反覆多次的操作才有今日的成果, 而光「抄」別人的作法而沒連對方的「理念」也做參考, 只能是「東施效顰」而已。 有次跟朋友討論,中國與日本在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時都有改革, 但為何中國沒成功,而日本則成功(雖然過頭就是)了, 大體上是因為中國只想學技術(硬體),但日本兼有重視思想(軟體), 當下高下立判。 我朋友認為,臺灣真正該做的不是一直(教育)亂改, 而是教會學生思辨,就像歐洲從小就有的哲學教育一樣。 這點我也贊同。 所以只要不改善每次東抄西抄的改革,大概不僅只是做半套, 更可能越來越糟糕吧。 至於團購、安親班,我覺得又是另一個議題了。 如果從你的前後推文脈絡來看,團購前述「經典」書籍, 從正向的角度來說,也是想要尋求「他山之石」, 而如果真有人對此不以為然的話,即使官方再力推大概也推不太動, 而經典的使用,都要經過內在思索、消化及轉化之後, 才能真正地被使用,若真能達成此一目標,其實也很好啊。 而如果是團購「日用品」(如最近很夯的衛生紙), 這個就要看如何用「道德」了。 如果把道德無限上綱,當然這樣都很不好, 但如果只是適度的分享,我個人是覺得無傷大雅。 附帶一提,忘了是哪一本書,不過應該是《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 他提到一般激勵員工更好的方式,不是給錢,就是給讚許, 不過目前對教育人員,一方面無限上綱地強調道德, 另一方面又說人領錢領太多、放假放太多。 而我想要說的是,老師也只是個人,面對錢跟讚許間的拔河, 選擇錢雖然會讓人觀感不好,但卻是人性啊。 對我來說,現實與理想不是兩個對立議題, 而是考量如何在現實環境中,去實現理想。 至於安親班問題,則請政府把這個責任領回去吧。 不要再那麼慣企業業主,工時短、薪資高,稅負高、福利高, 其實是我的理想。 最後,臺灣的改革,最需要的還是改革心態, 我覺得如果不能接受某種程度的「混亂」, 其實是不太可能大步向前的, 畢竟,改革與被改革者一定都會經歷到痛, 而不想面對那種痛,就只能不去碰那個層面, 或少痛一點。 不管如何,還是覺得可以討論是件好事。 :) ※ 編輯: mingjer (163.16.177.141), 03/01/2018 10:43:44
文章代碼(AID): #1QbCP7pq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