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第三餐盤

看板book作者 (ciel)時間6年前 (2018/02/26 23:11), 編輯推噓4(401)
留言5則, 5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手機排版,可能有點亂,請見諒。m(._.)m 第三餐盤是近半年來看了最想分享的書,內容易讀,也沒有說教感。 看完之後大概能從「吃」的角度初步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人與自然的關係這句話在很多議題上都可以拿來嘴一下, 不過真心覺得這個作者從廚師的角度切入頗多,不是說說而已) 之所以書名叫第三餐盤, 是作者將過去的美國飲食習慣分為三個進程, 受到西式飲食影響很多的臺灣也差不多可以適用。 第一餐盤-以肉食為主佐以小份量的蔬菜; 第二餐盤-和第一餐盤一樣, 只是對於食材來源加入了「產地到餐桌」的概念; 例如:牛肉來自野放牛,蔬菜變成當地產。 以上兩種類型應該還是目前大部分的飲食狀態。 第三餐盤-餐點的組成比例是根據有利環境循環及永續的生產體系而產生的, 例如:主食變成紅蘿蔔,牛肉反而熬成醬汁淋在上面變成調味品。 以上三個餐盤算是很簡要的傳達作者想說的理念。 而實際在書中,分成了四個主題「土壤」、「土地」、「海洋」及「種子」。 四個主題一開始都是從食物相關的事件開始, 藉由著對於食材味道的追求,開始延伸至食材的來源, 再深究種植或飼養的方式, 最後都還是回到整個環境及生態的循環。 各主題主軸獨立卻又互相關聯, 而且文中提到的地區或農場都是真實存在的。 越讀進去越覺得不管是現代農業或是生活其他面向, 人類總是截取某個片段,然後大量製造, 以為這樣能達到最大利益(如大量種植單一作物), 但在切斷自然循環與環境連結的當下, 也就預告了後續問題(土壤貧瘠化), 然後再用人為的方式試圖恢復應有的狀態(加肥料), 就這樣一直不對的循環。 就像書中提到的 「當我們想挑出(大自然中的)某種東西,會發現原來它跟宇宙的其他東西緊緊相繫」。 但目前人類的行為都感覺都還是在截取片段。 慶幸的是,有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這些問題, 然後開始改變,雖然很緩慢也可能已經遇到瓶頸 (感覺台灣的小農們好像也走到一個坎棧了), 但我相信只要找回當下我們這世代和土地連結的方式, 應該能慢慢找到方向。 (雖然可能很難) 書的最後, 作者以第三餐盤的方式開了一份他們餐廳的菜單。 個人非常喜歡這樣的結尾, 也希望未來每個土地的人們都能找到屬於各自地域的第三餐盤。 謝謝看到最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56.11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19657875.A.184.html

02/26 23:28, 6年前 , 1F
手機排版排的挺好的
02/26 23:28, 1F

02/27 06:45, 6年前 , 2F
謝謝分享 最近對這本很有興趣
02/27 06:45, 2F

02/27 22:23, 6年前 , 3F
在書店翻過好幾次,真的好看,不會淪於擺架子說教
02/27 22:23, 3F

02/27 22:43, 6年前 , 4F
很有趣的題目
02/27 22:43, 4F

03/08 23:51, 6年前 , 5F
推推
03/08 23:51, 5F
文章代碼(AID): #1Qb2EJ64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