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我跟你一樣絕望,我是你的心理醫師

看板book作者 (luckyaries)時間6年前 (2018/01/24 23:56),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書名:我跟你一樣絕望,我是你的心理醫師(The Other Side of Silence: A Psychiatrist’s Memoir of Depression) 作者:琳達‧嘉絲克(Linda Gask)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究竟 ISBN:9789861372440 ----------------------------------------------------------- 自己並沒有受過任何心理治療的訓練,本身也並非患者,因此對於書中所說的療法、學說 並不太能理解,只是單純對於書中內容作些分享,並稍稍整理作者的相關建議。 本書作者在英國執業30年以上的精神科醫生,在心理治療界中佔有一席之地。但作者本身 也飽受憂鬱症之苦,由於家族的病史加上工作壓力的關係,作者也持續地接受其他心理醫 生的治療。然而,由於作者本身也是憂鬱症患者,更能對本身的個案感同身受。本書的目 的也是想藉由分享自身及個案的經驗,告訴大眾,即使有時候我們深陷低谷,認為這世界 已經不再有任何希望,但其實每個人都是有機會重新站起來的。 書中的章節並沒有特別的編排,只是大致上依照作者的治療時間,逐步談論各種議題,如 「失去」、「孤獨」、「信任」、「服藥」、「溝通」等等,並穿插本身的經驗及相關的 個案。其中,最讓我有感觸的是在「強迫行為」這個章節。 當時,作者打電話給前男友。 作者:我只是需要聽聽你的聲音,沒有你,我的人生非常空虛。 前男友:不要再打電話來這裡了。 作者書中說「妳睡不著。如果這是愛,妳並不想要,但妳依然非常想要。可是,他又不想 要妳,他說他已經對妳毫無愛意了,因為妳「再也沒什麼樂趣了」。他離你而去,妳卻央 求他再傷害妳一次」。 作者對於認為這種持續挽回感情的動作,認為是一種強迫行為,像是上了癮一樣。而要抽 離那樣的痛苦,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而且會持續收到一股衝動,想要扒著這段關係不放 。讓我想到當年,正好結束了一段感情,從原本的自以為放下,後來發現自己並沒有,只 能重複告訴自己,「好了,不要再想了,放下吧,放下吧」,真的很像戒酒的過程。 另一個地方是作者在第一章「脆弱」裡面提到的,人為什麼會陷入憂鬱。作者說可以從兩 個方面來思考這個問題,分別是「脆弱性」和「壓力」。脆弱程度決定了我們陷入憂鬱的 機會有多大,這和家族史、遺傳、成長經驗有所相關。而壓力則來自於現在的生活,包含 所有另我們煩惱的事物,像是工作、課業、失去親人等等。當壓力凌駕於我們的脆弱,就 會陷入憂鬱的低谷。有些人不會陷得那麼深,但有些人則會陷入憂鬱的低谷。 在閱讀這本書,看到作者及個案分享的心情時,深深的感受到不開心及憂鬱症的差別。腦 中常常會浮現「有這麼嚴重嗎?」或是「難道不能換個方向思考嗎?」的想法。然而,若 是能夠這麼簡單的解決,憂鬱症就不會是一個病名了。作者說,憂鬱和不開心是不同的, 那是更深沉、更兇猛的絕望感。各種自身或社會性的原因,都可能讓我們的心靈直接破碎 ,而碎掉的事物,是無法簡單的回復原狀的。 最後,其實在書中,其實作者只是分享憂鬱症個案的想法,並沒有特別說明如何才能痊癒 。但持續提到的就是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並依照醫生的指示服藥。作者提到,憂鬱症是 一種現代社會越來越常見的疾病,越早治療,越能體現治療的效果。而不同的症狀,也必 須使用不同的療法,有時候某些方法對他有效,對你可能就沒有效果。治療的過程也很漫 長,還會有復發的可能。 但作者就是希望能透過自己及書中個案,告訴大家其實並沒有你想的絕望。總是要嘗試後 ,才能跨出痊癒的那一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205.7.17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16809419.A.D46.html

01/25 06:06, 6年前 , 1F
推 謝謝分享
01/25 06:06, 1F

01/25 11:38, 6年前 , 2F
推 感謝分享
01/25 11:38, 2F

01/25 12:25, 6年前 , 3F
01/25 12:25, 3F

01/30 10:51, 6年前 , 4F
01/30 10:51, 4F
文章代碼(AID): #1QQApBr6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