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017 我最喜歡的10本書

看板book作者 (凡雲)時間6年前 (2018/01/03 22:06), 6年前編輯推噓24(2409)
留言33則, 24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去年本來預計讀50本書,最後只完成了40本, 但要挑出10本還是思考了很久, 今年真的是讀了不少喜歡的書, 以下順序無關排名: 1. 強納森.海德特──《好人總是自以為是》 「道德凝聚人心,卻也令人目盲。 每個人在談到心中視為神聖的目標時,都是目盲得無法視物。」 如果說大部分的書,都只是加強我們對某個領域/某個作家/某種風格的喜好,這本書則是 少數那些得以影響我們既有想法,打破偏見歧視與慣性思考的一本書。這本書談的是道德 ,而我很喜歡中文書名的翻譯,完全是會吸引人拿起來閱讀,且切中書中主題的一個譯名 。在現今這個很容易落入二元對立的社會,讀這本書就像是一個溫柔的提醒,不該理所當 然覺得自己信仰的東西都是正確或正義,別人都是愚昧或邪惡的,就像書名說的,不要陷 入自以為是的傲慢裡。要別人接受你的想法跟意見以前,應該先試圖了解對方在乎的價值 、還有他所抱持的觀念,再以此為基準去說服對方,畢竟,我們都要一起被困在這個地球 一陣子呢! 2. 吉井忍──《東京本屋紀事》 「書店給人的心理上的面積,比實際上的面積大很多。 每一本書擁有自己的世界,書店則是所有這些世界的入口。 隨著你的年齡增長,它會給你展開不同世界的入口, 體現出世界擁有的神祕感,給你帶來滿足求知慾的快樂感。」──島田潤一郎 吉井忍在歷經六年的時間,深度訪談了十家東京書店,以及兩位從事書籍相關行業人士, 將這些人愛書成癡的偏執狂熱、推廣閱讀的絞盡腦汁都一一記錄在這本《東京本屋紀事》 裡,讓這本書不像坊間介紹特色店家的讀物,只是停留在店內擺設、營業時間、位址等淺 顯資訊,同樣身為愛書人的吉井忍,更想把焦點擺在這些經營者身上。現在的獨立書店, 或許都只能逐漸走向複合式的經營模式,但對這些經營者來說,「書」仍然是店中最重要 的東西,為了讓更多人與書相遇,拿起原本不在待讀清單中的書,他們費盡心思的選書、 進貨、擺設,因為他們相信,為了讓每個人都找到通往書中世界的入口,就是書店存在的 意義。 3. 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我寧願大家承認人間有一些痛苦是不能和解的, 我最討厭人說經過痛苦就會成為更好的人, 我希望大家承認有些痛苦是毀滅的, 我討厭大團圓的抒情傳統,討厭王子跟公主在一起, 正面思考是多麼媚俗! 可是姐姐,妳知道我更恨什麼嗎? 我寧願我是一個媚俗的人,我寧願無知,也不要看過世界的背面。」 即使這是一本讓人讀了心痛卻又無法在翻到結局前擱下的書,在覺得好看的同時也會感覺 到一種獵巫窺視的罪惡感。世界的背面黑暗到讓人想對被害者別過頭去,彷彿不去想像有 那樣的事情正在發生,有那樣的傷害無法抹滅的存在著,我們就能繼續天真無憂的過自己 的生活,因為一旦懂得了,就會明白身為女人的我們,都是這個世界暴力下的倖存者,每 一天,都是劫後餘生般的驚險。撇開這本書在作者去世後所造成的紛紛擾擾,我仍然認為 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尤其書中對於台灣的「補習班文化」,以及遭受到性暴力的女性 如何受到社會的二度傷害等議題,都描繪得栩栩如生、刻骨銘心,無論書中的故事是否虛 構,類似的情節總是在社會角落不斷上演。 4. 蕾拉‧司利馬尼──《溫柔之歌》 「妳瞧,全部都會回頭,一切都會反轉。 他的童年與我的老年。我的青春與他的成人生活。 命運就像爬蟲類一樣狠毒。它總是會設法將我們推向斜坡錯誤的那一邊。」 這是我第一次讀法國龔固爾文學獎的得獎作品,而我的上一本法國文學作品則是《巴爾的 摩事件的真相》,這兩部都是敘述相當流暢、情節緊湊、又緊扣社會現實的小說。《溫柔 之歌》以一個保母殺嬰的社會案件發想,藉由與事件有關人物的視角,帶出身處不同位置 的女性,在面臨不同身分之間產生的矛盾與衝突時,最終導致悲劇發生的,正是那日常累 積的種種小事。不管是在走入家庭後又懷念起職場生活的雇主米麗安,或者是帶好別人家 孩子卻管不了自己女兒的保母路易絲,她們不都是家庭與工作下難以平衡的受害者嗎?作 者以不帶批判的冷靜文筆,細細刻劃出兇殺案件背後的脈絡糾葛,或許也是企圖在這個總 是未審先判的網路世界裡,帶出另一種思考的可能性。雖然這是法國小說,但在現今保母 虐兒事件頻傳的台灣,書中景況讀來卻也並不陌生。 5. 朱宥勳──《只要出問題,小說都能搞定》 「在『世界』這部小說裡,我們都是不停在這三個位置中遊走的行動者。 當我們努力克服生活中的諸多困難時,我們是角色。 當我們同裡他人的困境時,我們是讀者。 當我們試著改變困境,試著影響自己以外的人時,我們是作者。 我們是什麼?我們就是那種『能換位置』的存在。 這或許是『文學』所能帶給現代公民社會最好的禮物, 讓每個人都是『能換位置』的存在。」 朱宥勳在《只要出問題,小說都能搞定》這本書中,倡導的是「文學有用論」,我們遠比 自己所想的還要依賴故事,如果世界是一本巨大的小說,如果我們每天面對的生活都可以 用文學去分析與拆解,那麼當我們熟悉背後所運用的工具以後,我們就不會是那個被動接 受一切訊息的人,我們同時是作者、讀者跟角色,這是我們生在民主社會的自由,也同時 是我們在面對每一件事情時都該嘗試去做的的換位思考。 6. 劉慈欣──《三體》系列 「宇宙就像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 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 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 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 趁著讀書會終於閱讀這本慕名已久的華文科幻經典,而這部小說所展現的世界觀的確十分 迷人,我尤其喜歡第二部《黑暗森林》的這段設定,完全顛覆了過去我對外星文明的想像 。而這個理論,也徹底打臉了之前地球曾經向宇宙發射我們在這裡的訊號,然而,人類對 於存在在這片浩瀚宇宙的孤獨,似乎也不可避免的驅使我們想去找尋其他高等文明。劉慈 欣的科幻小說優點在於立論基礎相當穩固,在洗練的文筆下一層層揭露真相也寫得引人入 勝,但缺點就在於人物形塑上不夠有魅力,甚至幾個主要角色給人的印象都十分模糊,這 點跟西洋幾個科幻大家如艾西莫夫相比,高下更加立判,但這系列仍然是很好看的科幻小 說。 7. 羅伯特.麥基──《故事的解剖》 「我反對所有審查機制。為了追求真相, 我們必須願意忍受最醜陋的謊言。 我們必須信任思想的市場機制。 如果每個人都可以發聲,無論是不理性的激進分子或殘酷的反動分子, 人類會在所有可能性中做出正確的抉擇。 沒有任何文明會因為公民知道太多真相而遭毀滅的。」 羅伯特·麥基的《故事的解剖》被稱為是編劇界的聖經,但這本書並非一般的寫作教科書 ,而是提倡說故事的技藝也需要好好磨練,即使是生活化的劇本,仍然需要好的說故事功 力才能將編劇想表達的意義傳達給觀眾。對他來說,寫作不是浪漫的探險,不是只要等待 靈光一閃的天機降臨即可,而是需要嚴謹作態度才能完成的工作。但更重要的是,寫作者 必須在創作時說出真相,說出你所相信的事物,並且無懼於將其推向社會,因為正如他所 言,「在充滿謊言與騙子的世界,誠實的藝術品永遠是善盡社會責任的表顯。」 8. 三島由紀夫──《文章讀本》 「請在作品裡慢慢走。 雖然快跑看完十本書的時間,用慢行的話可能只讀了一本, 可是藉著慢行,你可以從一本書中獲得讀十本還得不到的豐富收穫。」 讀三島由紀夫的這本書很有意思,除了他的直言不諱,他對於各種體裁的「文章」都自有 一番見解與評斷準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並不特別看重「小說」的故事性,反而是 以文字的結構、技巧、作者的風格去論斷作品的優劣,這與我自己在閱讀某些小說時的想 法很類似。而我也認為長篇小說跟短篇小說適合不同的作家,關於他所提到的「翻譯有時 候會毒害原作」的看法也深感贊同。 9. 村上春樹──《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 「如果事先就知道那裡有什麼的話,誰也不會特地閒得無聊出門去旅行。 去過幾次的地方,每次去也都一定會有『咦,有這個東西!』的驚奇發現。 這就是所謂旅行。」 有別於村上過去的遊記大多聚焦在1-2個國家,這本《寮國》則一口氣收錄了橫跨七國的 十篇遊記。其中我特別喜歡的是冰島篇──〈有青苔和溫泉的地方〉,將冰島那種特殊的 幽靜之美勾勒出來,那個不完整的輪廓恰到好處地勾起讀者想實地一探究竟的興致。村上 春樹在雜文與遊記中就像個普通大叔,輕鬆寫意的閒聊著他所看見的風景,但在那行文流 水的記述中,點綴著他在異國時空中所捕捉到的轉瞬靈光,他所看見的、呼吸的、耳聞的 、感觸的,是有別於其他人筆下的光影、氣味、樂音、溫度。而那,是僅僅屬於他獨有的 ,那些國家的記憶,我們透過閱讀,才得以一同感受著。 10.小小書房──《馴字的人》 「對我而言,有意思的文學(我不想說『好的文學』), 是一個個寫作者以其獨特的經驗、感知和想像力所創造的小宇宙, 透過捕捉這些在時間之海中漂流的小宇宙, 我們發現與他者共通的希望與喜悅, 不一樣卻又有點孰悉的疑惑與困頓,從而感到一種安慰: 我們藉此更多地認識了他者,同時也更好地理解了自己, 然後確認了自己與這個世界無可置疑的連帶關係。 存有即時間,小宇宙是時間,也是時間的回聲。 簡單說,閱讀使我們免於無知,文學使我們免於孤獨。」──吳繼文 《馴字的人》是知名獨立書店小小書房,在十週年出版的系列書籍《 下一個字的旅程 》 中的第二本。藉由訪問相關出版人,這本書不只描繪商業出版社的資深編輯,在紙本書出 版寒冬中默默耕耘的樣貌,也勾勒出不少獨立出版人,為了推動自身信念而投入出版的熱 情與執著。就像日劇《重版出來》讓我們看見每一本暢銷漫畫背後努力付出的編輯以及行 銷,這本書不只是簡單的訪談紀事,書中的採訪者,作為第一線賣書的店員,提出的問題 更能讓人看見這些出版「職人」的專業價值,進而對他們的不忘初心感到肅然起敬。 其餘推薦: 林立青──《做工的人》 甘耀明──《冬將軍來的夏天》 真梨幸子──《復仇女神的布局》 Yen──《獻給地獄廚房的情書》 潘伯霖──《我討厭我自己》 哥德夏 ──《故事如何改變你的大腦?》 朱利安‧巴恩斯──《回憶的餘燼》 小小書房──《開店指難》 -- *孤讀者的航行* 部落格:http://glenna1106.blogspot.tw/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onelyreade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4.46.1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14988385.A.32A.html

01/03 22:13, 6年前 , 1F
01/03 22:13, 1F

01/03 23:06, 6年前 , 2F
謝謝分享
01/03 23:06, 2F

01/03 23:12, 6年前 , 3F
感謝分享~看完房思琪跟你有同樣的感受QQ
01/03 23:12, 3F

01/03 23:39, 6年前 , 4F
01/03 23:39, 4F

01/03 23:57, 6年前 , 5F
推 很喜歡您的書單!
01/03 23:57, 5F

01/04 00:19, 6年前 , 6F
很棒的書單
01/04 00:19, 6F

01/04 00:22, 6年前 , 7F
有好幾本想看的
01/04 00:22, 7F

01/04 00:53, 6年前 , 8F
推書單和用心又有品質的推薦文,充實又平易近人~
01/04 00:53, 8F

01/04 07:24, 6年前 , 9F
感謝分享
01/04 07:24, 9F

01/04 08:23, 6年前 , 10F
房思琪和馴字的人也是我2017最喜歡的10本書之2 :) 另外想問
01/04 08:23, 10F

01/04 08:23, 6年前 , 11F
東京本屋紀事好讀嗎?之前本來想買但有看到有人說敘述不順
01/04 08:23, 11F

01/04 08:24, 6年前 , 12F
感謝分享書單 ^^
01/04 08:24, 12F
我覺得文字很通順啊,也是有看到有人說有「日文腔」, 因為作者是曾經住在中國數年的日本人, 但全書是自己以中文寫成,我覺得閱讀上並不會有問題, 當時她來台灣宣傳的時候,我正好有去到台中場, 本人中文也是說得非常好。 另外附上全書心得:https://goo.gl/6bMb2A ※ 編輯: glenna9305 (117.56.85.67), 01/04/2018 09:15:51

01/04 10:00, 6年前 , 13F
01/04 10:00, 13F

01/04 10:11, 6年前 , 14F
推朱宥勳 讚讚
01/04 10:11, 14F

01/04 11:46, 6年前 , 15F
感謝分享~
01/04 11:46, 15F

01/04 12:43, 6年前 , 16F
謝謝glenna詳細的解答,這樣我可以安心放入購物車了 :)
01/04 12:43, 16F

01/04 14:28, 6年前 , 17F
謝謝推薦
01/04 14:28, 17F

01/04 17:33, 6年前 , 18F
01/04 17:33, 18F

01/05 01:50, 6年前 , 19F
01/05 01:50, 19F

01/05 18:29, 6年前 , 20F
超喜歡故事的解剖!
01/05 18:29, 20F

01/05 18:59, 6年前 , 21F
01/05 18:59, 21F

01/06 01:39, 6年前 , 22F
推推
01/06 01:39, 22F

01/06 09:47, 6年前 , 23F
書單很切合脾胃 謝謝推薦!
01/06 09:47, 23F

01/07 19:45, 6年前 , 24F
謝謝分享
01/07 19:45, 24F

01/13 15:48, 6年前 , 25F
感覺我們讀的喜好類型很接近!『閱讀使我們免於無知
01/13 15:48, 25F

01/13 15:48, 6年前 , 26F
,文學使我們免於孤獨』,講真好
01/13 15:48, 26F

01/15 00:53, 6年前 , 27F
感謝分享!
01/15 00:53, 27F

01/22 22:35, 6年前 , 28F
另外推兩本我自己喜歡的書(硬要)
01/22 22:35, 28F

01/22 22:36, 6年前 , 29F
一本叫做《絕望者之歌》,講的是美國中低階層的白人
01/22 22:36, 29F

01/22 22:37, 6年前 , 30F
的困境與政治價值觀的來源與一些精神心理上的世代
01/22 22:37, 30F

01/22 22:37, 6年前 , 31F
創傷。第二本是Trevor Noah的以母之名。講的是自己
01/22 22:37, 31F

01/22 22:38, 6年前 , 32F
在南非長大的一生。算是提供一個完全不同的文化、種
01/22 22:38, 32F

01/22 22:39, 6年前 , 33F
族隔離政策的更進一步認知。
01/22 22:39, 33F
文章代碼(AID): #1QJEDXCg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