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大前研一的即戰力

看板book作者 (人間好時節)時間7年前 (2017/06/14 22:24),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圖文網誌:http://blog.xuite.net/vivisaylove/wretch/512572263 即戰力:如何成為世界通用的人才 閃耀立即使用的方式 作者: 大前研一 追蹤作者 新功能介紹 譯者:呂美女 出版社:天下雜誌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語言:繁體中文 2017年從圖書館的書架上拿下了這本書, 雖然大前研一先生在書中主要是批判日本不夠應變的現況, 但對照於台灣現況,似乎也是不謀而合。 等到整本書看完後,赫然發現,這已經是2007年出版的書籍了。 時間已經過了十年,但一些對於時勢的看法與探討竟然還適用。 不知道是因為書中的經驗是歷久彌新。還是我們台灣這十年的進步不夠多? 書名叫作即戰力,而甚麼叫作即戰力? 按照作者的觀察,即戰力就是面對世界不可知的變化還能處變不驚應對的能力。 這樣的能力必須培養三種技能,分別是「語言力」、「財務力」、「問題解決的能力」 在作者的觀察{十年前的觀察},世界已經走入「無國界」經濟。 而人才導向的時代, 新大陸的生存法則跟舊時代有明顯不同,第一個差異性加入了 「無國界經濟」 第二個變動是「網路經濟」 第三個變動的「倍率經濟」 跟過去舊時代的實體經濟是完完全全的不同。 而無國界經濟是─資金、資訊、勞動力在世界各地來流動自如。 而語言力是指歐美地區的工作外包給能用英語溝通的國家 {書中的範例是印度,看了這書才知道2007年的印度,已經具備不容小覷的實力} 而倍率經濟指的昰透過投資的管道,快速的累積自己的資產,當然如果不能充分掌握, 負債也可能瞬間變成數倍。 這個時代的生存條件是甚麼呢?答案是專業 只是在作者的敘述中,我還是感到困惑,就是能存活的不是專家{specialist} 也不是通才{gengeralist} 而是具有專業人力的人。 接下來的闡述我其實是不大明白的, 因為在我的定義中專家應該也是具備專業人力的人才對。 當然作者有舉例,他的看法是由於網路搜尋的發達,過去一些行業如會計師、 律師可以精準處理法律問題與會計問題的人,都是難得的人才。 可是現在會計師的工作以及律師的工作都可以被一些軟體給取代, 業務量已經不如舊時代。 如果是以這觀點來說,的確是有很多資訊,現在在google的搜尋下,都能找到基本答案。 在大前研一的觀察,專門技術只要有固定的方法就可以交給電腦處理,很容易被取代。 他甚至推論出:在網路和無國界經濟,工資是有可能爆跌的。 因此如果想擁有即戰力,就要把握住重點。 重點是別為了學習將來用不到的東西,眼睜睜地看著光陰虛擲。 大前研一對於即戰力下了一個定義: 「即使在完全陌生的環境,也能夠冷靜的透是環境條件,並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我看大前研一的書,有種感覺m型社會是必然的,在資本主義下, 會依照個人具備的附加價值新資會拉高百倍大,都可能是常態。 當然要縮短才負上的差異,也只有加強自己的本事。 這三樣本事,即使大前研一的書沒寫,大部份的人都知道他的重要性, 那就是語言。 一、練就與「語言力」 語言指的就是英語力,這是十年前的書了, 書中說明英語的重要性是在於市場價值的需求, 不曉得10年的變化,華語的重要性有沒有辦法跟英語一樣平起平坐。 讓我覺得有意思的地方是,原來這世界上還真的有人, 為了彌平世界各國不同的語言帶來溝通的麻煩, 而發明「世界語」!發明的人是1887年波蘭的醫生,創造出來的世界語。 可惜的昰幾乎沒有人會用。 10年前的亞洲各國的語言力,大前研一首推崇新加坡,第二推崇馬來西亞 {在書中他完全沒提到台灣這彈丸之地,其他亞洲三小龍都有提到。} 2007的馬來西亞,在東南亞的資訊中心的地位僅次於新加坡。 而在大前研一的觀察中,最值得提的亞洲英語大國是印度。 我讀著有種詭異的感覺,如果純粹透過台灣媒體所接收到的印度 似乎都是非常負面的訊息。 可是透過大前研一的書,{還是十年前的書} 印度的英語能力與醫療服務的大躍進{又比美國便宜1/10}, 讓他成為醫療旅遊非常活絡的地區{我以為以台灣也具備這樣的醫療優勢} 大前研一的觀察是因為語言在服務業這一塊,印度已經奪走其他國家的白領工作。 大前研一很煩惱日本整體的英文力偏弱{我也很好奇台灣整體的英文力落在哪?} 他說到方法就是徹底的訓練自己的「英文耳」 [關於語言學習,好多書都強調耳讀的重要性} {在傳播媒體跟各式各樣的app台灣的英語力是不是有比過去來的好} 英文的重要性可以說是人人都知,台灣現在也從小學就開始學英文,成效如何? 或許未來10年在世界的競爭力可窺知一二。 二、財務力 除了英語,第二個就是財務力,他說日本人看重的昰損益表,不是資產負債表。 從小養成的家庭文化,造成長大後只關心現金的收 入與支出,對於資產管理或者是如何 機即增加財產 幾乎無從著手。 財務力如何養成 培養財務力,就是試著運用自己的資產,ex股票 因為股票若用正確的方式投資,全球平均獲利水準年利率在10%。 他認為股票是一種信用交易,也是倍率經濟。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值得住意得是如果倍率經濟往負面的方向發展,會引起價格暴跌的現象。 股市投資的原則: 一、多研究股票的特質和投資股市的常識。 二、找同好一起研究股票 三、觀察世界的動向。 想進步就別怕受傷。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大前研一認為無論如何也不能受風險的人,別想成為專業了。 {作者講話也很犀利}─除了殉國,和日本一起自殺外,無路可走了。 三、鑽研「問題解決的能力」 具有優異的問題解決能力就是即戰力。 解決問題的首要步驟先自問:「到底問題出在哪裡?」「甚麼才是問題?」 從感受到問題的存在的開始,進一步探討問題的本質。 {大前研一很重視一個人的質問能力,不過我很好奇這種質問能力 運用在夫妻相處會不會反而是負面的結果?} 接下來建立解決問題的各種假設→驗證假設是否正確→修正想法行成新假設。 新假設→新問題→探討新問題的原因→ 建立消除原因的假設。 這是大前研一所說的問題解決法。 書中有舉例用這方法解決日本郵政的問題。 不曉得台灣適不適合用這思考的方法解決屬於台灣自己的問題? 為了害怕想錯的方向,大前研一特別提醒讀者; 別用直覺下結論 打破前世紀的成見。{書中有提到過去一些企業解決問題的思維,有些企業已經倒閉了」 {今年雅虎被併購的事件某種程度也說明世界的經濟模式一直在改變} 第四章、學習好的學習方法 他舉的例子還真的有的適用於台灣,書中的案例是狂牛症,這個議題如果放在台灣很容易 牽涉到政治, 我只能說一些政策在深入討論下,似乎我不同意的政策也不一定錯,我贊成的想法也不一 定對。 大前研一認為:讓自己的大腦持續鍛鍊的方式莫過於: 每年選定學習的主題。 讓金融動向決定學習主題。 不斷的對新環境提出新的思考方式 讀到後面,批評日本人不長進的篇幅野蠻多的,然後那些不長進套在台灣好像也可以!? 對於現代人往往會歸類於沒時間: 因此他開出藥單:指出說如何擠出學習時間。 大前研一提出了很多避免浪費時間的方法。 雖然書中將即戰力鎖定為三種能力的養成:語言、財務、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顯然這本書寫到快完時,又發現指有這三種力也不太夠,又加入了第四個能力─ 練就「會議技術」 我說這輩子要會的能力好多阿,而會議技術在大前研一的家庭就是訓練這能力的最好地方 。 讓全家可以一起參與家庭會議的討論。 學會麥肯錫的討論模式:「對於自己不能認同的事物提出反對是員工意的義務」 開會是為問題找出路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世界一直變動著,2017年的我,讀著大前研醫2007年的想法,還是很受用。 我想閱讀就是讓自己可以變成更理想的人。 來到終章「設計自己的人生。」 臨終前覺得「滿足」了嗎? 在最終章他挑了日本最衰的一個世代做描述,書中說的是2007年40歲左右的中壯年。 比起能在2015年退休的50歲人,以及2007年時的30多歲都來的慘。 因為他們是在泡沫經濟最盛的時代貸款買不動產,貸款仍未繳完, 可是當時6000多萬的房子 目前大概只剩下2800萬的價值,既賣不出去,也無法重新購買較便宜的不動產。 而比他們年紀小十歲的族群,因為連買房子的能力也沒有,加上泡沫經濟破滅後, 可以用較低的利息買房子,不用背負高額債務,反而相對房貸壓力較低。 我讀著這一段,猜測身為台灣人的我們,是不是有類似的世代也是這樣。 夾在兩代之間,薪水不升,房產卻一直漲,然後為了圓夢, 買了一個可能是資產也可能是負債的大型商品。 大前研一在書中批判了40歲的日本人,他們所具備的漫畫性格{當年的漫畫書─少年iump} 在p246頁 一項中下階級的意識調查,大多數人都認為「沒有寬裕的感覺」。 但他們往往為「最不需要的東西,最不需要的事情」花大錢,其中一項花最大的就是買房 屋。 看日本人的書批評日本環境錯誤的經濟政策,可是拿來套入台灣也不違和, {或許世界各國都有不同的難題} 我看著這本書,我必須說時間管理是我的罩門。 任何超強能力的學習者,在時間的掌控力都比起平庸人士諸如我不會浪費時間, 那些如何從零碎時間抓住片段能開發財務力,能讓語言隨著時間的過去一點一滴進步的人 都讓我肅然起敬,批評國家無用。 不過這幾十年過去了,台灣整體的語言力不曉得跟鄰國相比,是進步還是退步的多?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9.121.21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97450266.A.909.html

06/14 23:04, , 1F
推一個
06/14 23:04, 1F

06/14 23:44, , 2F
大概10年前看這本 經典中的經典
06/14 23:44, 2F

06/15 19:53, , 3F
順便偷推大前的思考的技術
06/15 19:53, 3F
文章代碼(AID): #1PGKSQa9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