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刻意練習》—專家,來自刻意練習

看板book作者 (Ryhpezlis)時間7年前 (2017/06/11 03:39), 7年前編輯推噓7(704)
留言11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誌好讀版: https://medium.com/@ryssu/專家-來自刻意練習-dcf9f327f7ca https://goo.gl/0AQ6u6 --- # 專家,來自刻意練習 > Practice makes perfect. > 熟能生巧。 今天在逛書店時,撈到一本方智出版社(先前誤植為圓神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刻意練習》。作者是著名「一萬小時法則」所引用研究來源的研究者 Anders Ericsson。但並非他提出一萬小時法則,他在書中也有回應「一萬小時法則」中的一些問題。 話說回來,這本書主要解決幾個問題: 1. 練習的目標是什麼? 2. 如何有效地練習? 3. 在情境中如何應用練習? 這篇文章就僅摘要以及分享我讀到的心得,詳細內容就請大家自行購買閱讀了。 ## 練習的目標是什麼? 練習的目標最主要就是建立「心智表徵(Mental representation)」。在書中定義的心智表徵指的是「一種心智結構,對應著某物品、某概念、一系列資訊,或是任何出現於腦中的具體或抽象事物(p102-103)」。換言之,就是接受到外在刺激時,內在腦中將迅速轉換成特定意象。書中提到的事例: 1. 當提到<蒙娜麗莎的微笑時>,腦中立即浮現畫作、影像,而那些就是心智表徵。 2. 提到「狗」的概念,浮現各種狗的特徵。 而心智表徵的成熟度,也是專家與常人的分野(p106)。特定領域專家,相較於一般人可以快速在混亂中找出模式(p107)。也就說,那些看起來隨機、亂序分布的事物,專家是有能力辨識出他的內在模式。專家就可以善用它所建立的心智表徵,應用在回應(p107-110)、理解(p110-112)、解答(p112-117)、計畫(p117-121)、學習(122-127)。 我自己的理解是,建立起特定領域的心智表徵,就是建立模型,接著就可以將情境與模型比對,或者修改、強化模型。而將隨著對於特定領域了解越深,所建立的模型就越加精緻,越可以比對細緻差異所在,同時也可以察覺出錯誤與問題點。 ## 如何有效地練習? 作者認為有三種練習模式: 1. 天真練習法(p54) 2. 目標練習法(p54-59) 3. 刻意練習法(p142-145) 天真練習法,就是認為透由**單純重複性的活動**就可以達成目標。例如如何唸書?就唸啊!並沒有提出實踐步驟的方法,就是所謂的天真練習法。目標練習法,則修正天真練習法,認為練習應該是一個有**具體目標**、**專注**、**回饋**以及**跨出舒適圈**的活動過程(p54-59)。 而作者以目標練習法提出刻意練習法。相較於目標練習法,刻意練習法更強調**在指導中動態的調整練習活動**。換言之,非常強調需要一位**老師**,當出現練習成果時,**立即**的給予回饋、修正目標、修正方法,讓學生得以迅速調整練習活動。而這也帶出刻意練習法有一種重要性的特徵——**個人化**。必須因應每位學生適性,調整適合他的練習模式。但並非所有人都可以找到指導者,在沒有指導者情況下該如何進行刻意練習?此時就需要**自行設計出一套練習活動**(p206-207)。並且在練習活動中著重於**專注投入、意見回饋、解決問題**,並且**自我分析**技 能弱點所在(p209)。 再來當練習一段時日,就會面臨學習成果停滯不前,進入**高原期**的問題。那此時重點在於:改變練習方法、比平常更努力一點點(p211-215)。這些最主要目的都在於找出**停滯點**(p214-215)。當找出停滯點後,就可以應用上述方法,調整或者重新設計練習方法。 ## 在情境中如何應用練習? 作者在本書中提供在兩種情境中應用刻意練習方法——工作、日常生活。刻意練習本質上是帶有個人化特徵,那在於工作與日常生活情境,我認為作者試圖要提出一個可以**一般化**的應用方法。 在工作情境中,主要在於如何讓組織有**有效訓練技能**。在刻意練習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立即獲得回饋。但是在組織中,要獲得回饋時,很常同時帶有利害得失以及風險存在。所以在組織中,就需要建立可以**模擬**實作的練習模式,讓訓練者可以試誤。例如想像、知識庫、情境模擬。 而在日常生活中的實踐,就是回歸到刻意練習的本質,首先就是找位好老師建立練習以及監測活動(p195-199)。接下來就是像個永動機持續的專注投入練習(p199-204),所以需要找到一個得以讓自己持續不懈的動機(p215-229)。 ## 寫在最後 總結一下刻意練習幾個關鍵詞:「興趣、目標、練習、監測」還有最重要的「持續」。興趣是一切成長的開端,也是最原始的成長動機,接著設定目標,並透過練習來達成目標,而在練習過程中監測自己的成長。最後就是努力不懈地堅持下去。 可是當我們回饋與努力逐漸失衡時,就要開始思考停損點,需要堅持到什麼時候? 我認為是這樣,這同時也是我的自我期許: > 堅持不是嘗試兩次、三次或四次。 > 堅持是不斷嘗試,直到你獲得自己想要的; > 或是雖敗猶榮,放下再繼續邁進。 > 堅持是持續嘗試,直到你倒下為止。 > > —— 戴夫·可本(Dave Kerpen),《人際關係的藝術》,第135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0.173.13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97123571.A.F96.html

06/11 07:12, , 1F
感謝分享!
06/11 07:12, 1F

06/11 08:35, , 2F
請問這本書適合想增強日常工作能力(沒有特定目標)的人閱
06/11 08:35, 2F

06/11 08:35, , 3F
讀嗎?還是只適合「有特定目標」的人?謝謝~
06/11 08:35, 3F
如果把日常工作能力,切割成「特定的」工作能力,我認為應該蠻適合的 例如提升自己的簡報能力、文書能力,那就會把日常工作能力,轉化成具體的、特定的工作能力,這時候就可以應用刻意練習方法 不過如果只有抽象的、泛用的那種日常工作能力,我認為應該是找GTD,或者工作方法那種比較適合XD

06/11 09:25, , 4F
感謝分享
06/11 09:25, 4F
※ 編輯: zeSil (111.240.173.137), 06/11/2017 11:37:58

06/11 15:42, , 5F
感謝原po
06/11 15:42, 5F

06/11 16:35, , 6F
確實是很新的書 6月1日才出版 感謝分享
06/11 16:35, 6F

06/11 21:53, , 7F
謝謝分享,我對於學習方法很有興趣。
06/11 21:53, 7F

06/12 13:25, , 8F
感謝分享
06/12 13:25, 8F

06/12 17:46, , 9F
感謝分享
06/12 17:46, 9F

06/13 09:18, , 10F
感謝分享
06/13 09:18, 10F

11/30 18:02, , 11F
推!!
11/30 18:02, 11F
文章代碼(AID): #1PF4hp-M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