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Jellicles] 生活在廢墟

看板book作者 (elish)時間7年前 (2016/12/25 22:2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生活在廢墟:你所不知道的考古學家與他們的一百種生活 只多了封面和連結的網誌版: http://blog.yam.com/elish/article/193872928 生活在廢墟:你所不知道的考古學家與他們的一百種生活 「本書不會提到恐龍出沒,如果你期待的是研究恐龍的科學家,你就得去挑一本 古生物學家寫的書。這本書所寫的是考古學家的故事,他們研究人類及其遺留下 來的東西:骨骸、廢棄物與遺跡。」 翻開本書第一頁這段話便躍入眼簾,而且瞬間逗樂我……好,我要承認我原先並 沒有期待看見恐龍,但如果有的話……嗯,當然沒有。如同該段所述,這是談論 現代考古學家之專業與生活的故事。從加勒比海小島到希臘、從中亞到長島,不 同的時代地點有著相同的堅毅熱情。此外在現代考古學家還可能參與軍事決策、 災難和刑事現場鑑定,還有,你知道埋在土裡的嬰兒牙齒,看起來很像石頭嗎? 光看介紹就能發現這是相當多元花俏的作品,書不厚自然大多時候也都是蜻蜓點 水,整體偏向有意思的現代考古業界簡介。作者瑪莉蓮.強森(Marilyn Johnson) 為了寫作本書投入許多心力,除了閱讀論文、著作和參觀知名歷史遺址外外,她 還參加各種田野班前往考古現址進行挖掘,並在考古學界的年會和活動中,結識 好幾位極具傳奇色彩的考古學家。 她以尊敬的筆調記錄自己看見的故事,讓原始對考古學只有約略認知的讀者,也 能感受到相關學術活動的苦與樂。大多數的考古現址都位於荒郊野外(就算不是 荒郊野外,多半也不是什麼乾淨清爽的地方),日曬雨水蚊蟲多、挖掘過程辛苦 又不一定能獲得支持與肯定。如此嚴酷的工作真的只能靠深沈的愛才能撐下 去……呃,除此之外還需要健康的身體。 然後該說不意外嗎?現代考古也面臨經費越來越少的困境,甚至人類學與考古學 專業還是各大學系中「前(錢)景」最慘烈的學系。書中有好幾位令人敬仰的知 名考古學家,她們的日常充滿活力、擁有不錯的社會地位和收入,正是一般人想 像中考古學家典型,我想也正是這些身影吸引了許多新人投入這行。 但相較於已然「偉大」的前輩,這業界內大多數的人顯然過著幾乎相反的生活。 本作中許多考古學家都面臨嚴苛困境,收入少又不穩定,就職困難而且可能長年 缺乏健康保險,可能從二十歲做到六十歲全身上下財產只有一輛車……老實說這 些敘述讀來很令人焦慮,然後看到有強者找了兩年,終於找到正職專業工作時更 在內心替他用力歡呼。 唉,真的是靠愛撐起來的工作,完全就是倚靠愛……至於這愛來自何處?本書中 所有考古學家都執著於同一點,那就是為全人類保留過去活動的歷史、那些已然 失落但卻也因為留下了什麼,所以仍尚未逝去的昔日──如果來得及保存的話。 就像「先生,林布蘭又不見了:惡名昭彰的藝術品偷竊故事提到的,藝術品失竊 不只是財產的消失,更是人類文明的缺憾。而考古學界所致力保存的東西往往價 值沒那麼高(還會其於商業開發因素而被各種惡搞),可一旦沒能完整保持,那 人類也將因此失去過往的重要環節。 那些曾經發生的事,可以告訴我們曾經、確切的發生了什麼。有時也可以告訴我 們一個不同於既有概念的人類生存方式,為現代社會提供更多元的思考模式。但 這一切都要從「在對的地方用對的方式,把東西挖、取出來然後給予客觀解讀」 開始,而這也正是考古學家的專業與執著所在。 藝術品要是在未經考古研究的情況下進入商業管道,便等於失去了和原出土地的 脈絡及根源,於是人類也將就此失去那些藝術品的原始意義和故事。這對歷史和 文明無疑都是傷害,也是書中所有考古學家極力相避免的悲劇。這是與時間和人 性的競賽,在永恆失落之前可以救回多少呢? 除了正統的考古經驗外,本書也提及許多考古學家的新發現,包括在九一一遺址 時幫忙尋找人類亡骸(考古學家在鑑定相關物品時的眼力,是一般未受訓練者完 全比不上的)、在伊拉克那樣的慘劇後,與軍方合作建立軍事行動時該避開的文 化重點、現代的大尋寶家。以及總讓人非常好奇的、如同CSI犯罪現場般的法醫 考古學(雖然薪水還是……),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可能性。 生活在廢墟:你所不知道的考古學家與他們的一百種生活(Lives in Ruins: Archaeologists and the Seductive Lure of Human Rubble)囊括了許多不 同領域的考古學家的專業與人生故事,是有趣又能讓人知道很多新事物的作品。 既有正統且輝煌的研究典範,也有充滿灰塵、汗水又缺乏資源的現代奮鬥,考古 學家們各有特色與專精和各自的人生困境……不過如同本文一提再提的,無論如 何那股對考古濃濃的愛才是一切的動力來源、事物的核心,終歸而言,我想這乃 是對存在這件事的執著吧。 -- http://blog.yam.com/elish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73.44.13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82676087.A.106.html
文章代碼(AID): #1ONzTt46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