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提分手的勇氣》為什麼我們離不開討厭的

看板book作者 (胡愛晏)時間7年前 (2016/12/06 19:06),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作者 加藤諦三 書摘 by胡愛晏 △明明是為了消除自已的自卑及孤立感,所以和他人建立了關係,卻誤以為雙方的關係 是建立在自已喜歡對方上。我認為無法與別人的心靈交會是一種精神官能症。 △無法忍受寂寞的人,即使討厭也無法離開對方。 △雖然明知和可惡的丈夫分手才能得到幸福,但是妻子擔心自已變成孤獨一人,所以無 法與丈夫分開。 △渴望獲得某人的愛,卻得不到對方的愛,於是內心受創,開始恨起了那個人。那個人沒 有施暴,什麼都沒做,但就是恨他。這正是依賴心的可怕之處,一旦心理上依賴某人,無 可避免就會恨起那個人。 p2 △憂鬱症患者渴求的東西,有人說是「溫暖的漠不關心。」p7 △沒有人關心的時侯,覺得寂寞,有人關心的時侯,覺得厭煩。對於這種人來說,他們 希望對方能像母親原型的母親一樣,從遠處關心著他們。p9 △縱使內心受到傷害、覺得不往悳,表面上仍迎合對方。因為迎合對方,所以憤怒更加 壓抑內心深處,而這些憤怒就日復一日越積越多。日積月累的憤怒,不久之後化為嚴重 的憂鬱情緒、自律神經失調、無精打采、失眠,或者是憂鬱症等疾病。p13 △在這種時侯,只要向對方說「我不喜歡,請別再說下去了」就行,只要提出抗議就好了 。但是有人卻不知不覺顯露和顏悅色。面對那壺不開提那壺的人,甚至採取迎合的態度, 抑或是做出不在意的表情,擺出大器的樣子。於是憤怒就壓抑在內心深處。p14 △卡倫.霍妮說過,自我輕視的人容許別人虐待他。因為他們內心深處,同意自已被虐待 。在他們的心底,同意別人把他當作笨蛋。因為他們輕視自已,所以如果別人看重他,反 而會有種不協調的感覺。p15 △越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已的人,越討厭別人。因為他們為了讓別人對他們有好感,所 以勉強了自已。一旦勉強自已,內心深處就開始討厭對方。越是把「不當的重要性」加諸 在對方身上,越討厭對方。 p17 △在人際關係裡,絕對不可以勉強自已。只不過寂寞的人總是勉強自已,努力展和藹喜悅 的神情。只是,努力展現和顏悅色,通常也得不到自已期待中的認同。對方沒有發現他們 的努力。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努力而勉強展現出來的和顏悅色,卻被對方當成理所當然, 抑或是沒當一回事。於是他們越來越討厭對方,卻又離不開對方。p17 △重點在於,不要輸給寂寞。 希望獲得對方的認同、讚美,希望被別人認為是好人、獲得尊敬、不想被討厭、渴望有 親密的朋友等等,因為有這一類的情緒,所以勉強了自已。p18 △如果不期望獲得別人的喜愛、不想得到別人的高評價,自然不會努力得很勉強。因為 依附需求強烈,怕被別人討厭,所以才會勉強自已。p19 △有時侯即使面對討厭的事情,太正經的人依舊露出開心的表情。p22 △每次勉強自已的時侯,憤怒就壓抑在內心深處。乖孩子或瀕臨憂鬱症的人之所以勉強 自已,當然是想得到別人的認同。但是他們身邊,原本就不是能夠體諒他人辛苦付出,而 是把別人的辛苦付出視為理所當然、欣然接受的人。對於這些人來說,言行能夠合乎他們 心意的孩子,才是乖孩子。p23 △強迫性地追求名聲的精神官能症患者,對於別人有自已的願望及意見、或者別人以批判 型的角度看待他們,抑或是對方對他們有所期待的單純情況,他們會感到極為強烈的侮辱 感。這類型的人在內心深處雖然自我輕視,卻常常渴求他人的讚美。p28 △他們非常害怕對方對他們說:「我討厭心裡這麼幼稚的人。」他們害怕變成孤單一人, 所以不敢說出真心話。為什麼不坦然自在做自已呢?因為「希望別人認為我是什麼樣的人 」,和「真實的我是什麼樣的人」不同。他們渴望獲得別人的喜愛,卻認為真實的可能會 被討厭。p31 △精神官能症的人無法以自我實現的方式活下去。當個性上有了矛盾,他們無法承受,於 是他們不面對自已內心的矛盾,而是壓抑了其中一面。p38 ★佛洛伊德指出「誠實面對自我」是最佳生活方式。「徹底誠實面對自我,堪稱是人們得 以成就的最佳傑作。」所謂的勇氣,指的是意識到「真實的自我」,亦即是正視自已內心 深處真實的情感。倘若有這種勇氣,困難重重的人生、煩惱多多的人生,將可以安然度過 p41 △現在想自殺的人,其實也認真地想著:「我真正想殺的到底是誰?」 很多人在寂寞的時侯,分明被某個人欺負,卻沒有察覺自已被欺負,反而把他當成親密的 朋友,有時侯甚至把他當成摯友。p42 △分明被欺負了,但是有人卻沒察覺自已被欺負了。因為在心理上來說,和意識到自已的 孤獨相較之下,被欺負反而比較輕鬆。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事比孤獨更難承受。p43 △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已被欺負,原因在於寂寞。寂寞的痛苦,比被欺負來得強烈。因為 察覺自已的孤獨,實在太痛苦了。寂寞與自卑即妨礙了人們察覺真實的自已。p44 △馬斯洛說,無法自我實現的時侯,自我輕視的念頭真的就記在無意識的世界裡。莫名 其妙就為不開心的情緒所苦,別人隨便說什麼就覺得不開心,感覺像是自我價值遭到否 定般受創,對於他人言行有極為敏感的反應。p51 △如同佛洛姆所言,成長過程缺乏愛的人,具有一種強迫性的欲望,他們希望自已能受 到所有人的喜愛,結果卻演變成討厭所有人,後來變成孤僻的人。p65 △至於人際關係沒有距離感的人,他們不知怎麼表現自已。強迫性地希望得所有人喜愛 的人,對全部的人採取相同的心理距離。p67 △陷於情緒性困擾的典型代表人物是四面討好的人。再明確一點,不拘對象是誰,他們 希望獲得所有人的愛。求愛不得便覺得內心受創,並且感到憤怒。p70 ★做自已喜歡的事情就能自然做自已 p73 △吵架就不會得心病,吵架能傾吐自已的情感,紓解壓力。吵架可以建立彼此關係的切 入點,知道對方的情緒。吵架像是在對方的心與自已的心之間,挖掘一條相連的隧道。 但是依賴心強烈的人總是害怕別人認為他們不好,或是害怕失去對方,因而無法直接 將憤怒表現出來,也就是無法和對方吵架。p86 △如果想討好所有人,無論對方是誰,別人的否定評價都讓他們害怕。如此一來就不知 道怎表達自已的負面情緒。p90 △出於自卑感的戀情,會為了得到對方的喜愛而勉強自已,勉強自已成為完全、優秀的 人。每次的勉強都讓他們在無意識間對 真實的自我」失去了自信。每次的勉強都強化 了真實的自我不值得愛的自我印象。在無意識裡,如果沒有得到愛,他們便感覺自已沒 有價值。p106 △能夠相信自已開始,方得以不再畏懼遭人厭惡;一旦能在心中感受到價值,方得以不 再害怕遭人厭棄。p113 △為了逃避寂寞而談戀愛、走入婚姻生活,這就成了關係成癮症。p114 △一旦自我輕視,即使遭受侮辱也全然接受,受到欺凌也不願爭戰。在心中的某個角落, 接受了自已被欺凌的情況,於是每天陷入憂鬱狀態。p125 △自我嫌惡帶來的自責,會變成當事人成長的阻礙。p127 △自卑的原因是歸乏歸屬感。p133 △最近憂鬱症開始出現低年齡化的傾向。孩子生母親的氣,但是無法轉換為攻擊。於是 他們把攻擊轉而投向自已,使自已陷於憂鬱。p151 △因為親子角色逆轉而演變成精神官能症的人,能不被毀滅而活到現在,堪稱是奇蹟。 請相信自已的堅強。p169 △讓自已不再討厭自已最好的解決方式是「真誠地認清自我,改變對自已的態度」p171 △亞倫。貝克針對中度憂鬱患者,舉出他們的動機特徵之一「逃避願望」。在這個階段, 他們逃避社會性的接觸。他們希望到孤島去,或者浪跡天涯。但是他們同時又感到孤獨 ,所以希望和別人在一起。換言之,他們有著完全矛盾的願望。p172 ----- 感想 這麼多年,我一直害怕會被人不喜歡。很努力討好每個人,結果是吃力不討好。我不敢 生氣,因為我擔心我一生氣,就沒有人喜歡我,只要我強顏歡笑,就能獲得喜歡。但事 實上,我卻常頭痛的要命,也不見得有人喜歡。我常生悶氣,那隱形的怒火讓我身體很 不舒服,解決方式就是到游泳池沖spa,但總是治標不治本。我的眼睛也常痛,或許就是 我看不慣,所以反應到我的肉體。不敢講,導致聲音愈來愈小。生悶氣,導致胸悶。咬 牙切齒,不明的牙痛。防衛機轉,保護自我,導致神經緊張,僵硬。就算拉筋也是事倍 功半倍。皮笑肉不笑,自律神經失調。更別說多年的憂鬱狂潮,始終來來往往。 那麼強的自卑,那麼低的自我評價,那麼苦的自我折磨,真的可以怪罪原生家庭嗎?或 許我不允許那恨的歷程走完,只要有負面的情緒我就趕快自止,結果愈積愈深。我不敢 吵架,因為我不知如何解決衝突。明明好幾次,我覺得很受傷,我覺得很難受,我卻還 是強忍了。我好想說請你停止,某種程度,社會上的強暴事件,我們每個人都是參與者 ,當我們容許別人在言語或精神上的侵犯時,我們也以各自的方式助長了加害怕。這並 不是無條件的放任性侵犯或是變相責怪受害者,而是我們能對這世界最大的幫助,真的 是從自身做起。如果在一開始,感到不舒服的時侯就能為自已勇敢發聲,那或多或少我 們也在集體實相為制止侵犯事件貢獻了一份自已的心力。因為你怎對待自已,就怎對待 別人。不可能嚴以律已的人能寬以待人。容許別人任意侵犯自已,不論是行為或是姿態 上,同時也是加害了「加害者」,因為受者的容忍。不要想改變別人,從改變自已做起 。不是去責怪他人怎沒有反抗或是挑戰,是反思自已的心態,是否也是在助長這類似的 氣焰,我們能不能在感到被侵犯的那剎那,就勇於說出口?並不是說一定會無效,可是 容忍他人的侵犯,是對自已也是對這物質實相最大的傷害。 有好幾次,想叫人不要再說了,可是我不敢,因為怕他人不高興。 有好多次,想制止他們不要再問了,可是我說不出口,因為我想迎合人。 有很多次,想逃離現場,可是我不動,因為我想裝沒事。 所以,我以自虐的方式也在殘害這世界。 難怪常常頭痛。 當我不尊重我自已,我也不可能真的不尊重任何人。 我終於釋懷,沒有人對不起我,是我對不起我自已。 -- 【真正的好人 】 http://pilikang.pixnet.net/blog 「我所認識最好的人 是在性格險峻的路上 穿過道德的陳腔濫調 摸索他們的路的人 」 摘自《真正的好人》前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99.10.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81022406.A.25D.html

12/09 12:49, , 1F
謝謝摘錄和分享,認識並面對自己真的需要勇氣
12/09 12:49, 1F

12/09 17:37, , 2F
亞瑟淑本華
12/09 17:37, 2F

12/11 22:29, , 3F
很棒的分享~~
12/11 22:29, 3F

12/17 21:55, , 4F
謝謝分享
12/17 21:55, 4F
文章代碼(AID): #1OHfl69T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