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Jellicles]《波麗娜》讀後

看板book作者 (采豫)時間7年前 (2016/11/14 01:1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在圖書館找到《波麗娜》時有點驚訝:書本的尺寸、厚度都和一旁的日本平裝漫畫格格 不入(圖書館把她和日本漫畫放在同一排書架上)。總覺得歐洲的漫畫書款式比日本漫 畫要自由得多,特別是當一本書是一篇完整的獨立故事時,是由書的薄厚去配合故事的 短長,而非讓故事侷限於固定頁數與版面的框架下。當然,書本的厚度和尺寸對故事好 壞的影響微乎其微,兩者之間頂多算是出版習慣上的差異,又或者是體現出強調個人與 重視協調兩種文化的表徵。 《波麗娜》的故事是講述主角波麗娜從 6 歲時進入舞蹈學校就讀,直到長大成為世界知 名舞者,過程中每個階段的心境變化,特別是與幼年時的啟蒙老師的關係轉變。對於小 時候的波麗娜來說,寄宿舞蹈學校就是整個世界,邦喬斯基教授是無上的權威,遵從他 的教導是理所當然的事。但隨著她進展到新的階段,「見過世面」,才發現過去幾年一 切生活所在的的學校,其實只是一所地方的小型學校,邦喬斯基也變成不受人認同的老 古板。甚至當波麗娜的舞蹈技術更上層樓時,邦喬斯基的建議已經跟不上她的程度了。 可是最初的啟蒙老師所奠下的基礎,已經深深刻印在波麗娜的心裡,成為她邁向世界舞 台的契機。有趣的是,波麗娜在解釋自己的理念時說:「觀眾看不到我們沒有呈現出來 的東西。」但邦喬斯基的原話是:「觀眾只能看見我們所呈現出來的東西。」雖然概念 看似相同,其實理解方向相反。這裡可說波麗娜並非單純回想起邦喬斯基的教誨,而更 是以自己多年的成長經驗來重新詮釋。 作者巴斯提昂.維衛斯在訪談中曾經提到,波麗娜學習舞蹈的過程,就是他自己和繪畫 關係的寫照,而啟蒙老師在藝術之路上佔有極重的地位。成功的藝術家往往達成的成就 都遠超過啟蒙老師的水準,但是追根溯源,所有技術性的根基都是在最早的階段打下基 礎,之後的走向不可能不受影響。也因此啟蒙老師的形象,在藝術家的心中總是巨大而 令人懷念。 衛維斯採用簡潔明快的線條來繪製《波麗娜》這部作品。按照他自己的所說的原則:只 讓觀眾看到我想呈現出來的東西(這又和故事中出現的用詞有些許不同),因應情節轉 折,人的五官可以抹去、輪廓可以調淡,刪減不必要的物件。畫面上呈現的事物,甚至 不是讀者該看到的(就像看電影一樣),而是以波麗娜為主觀觀點,在她心中反映出來 的形象。因此當波麗娜回到故鄉、再次見到邦喬斯基教授的時候,仍然和她小時候的印 象相同,是個自制而嚴格的老師。只有當她邀請邦喬斯基到巴黎繼續教她獨舞時,邦喬 斯基不自禁流露感情,波麗娜才見到她從沒見過的老師的神情,也是比印象中更加年老 的外貌。邦喬斯基教授經年不變的固定形象,似乎是應證了他自己在劇中說的「觀眾只 能看見我們所呈現出來的東西」呢。 在學生心中留下難以抹滅的印象,那麼對啟蒙老師來說,學生又佔有什麼樣的地位呢? 邦喬斯基終究還是留下了當年練舞的記錄影片,保藏至今並交給波麗娜。當波麗娜看著 影片回憶當年的練舞時光,為兩人的師生情誼寫下難忘的註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16.29.8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79057237.A.97F.html
文章代碼(AID): #1OA9zLb_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