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愛因斯坦:他的人生,他的宇宙

看板book作者 (山猴大王吼嚕嚕)時間7年前 (2016/10/24 23:11), 7年前編輯推噓4(405)
留言9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這本書既容易閱讀,又能訓練抽象思考 以下跟大家分享書摘和心得 歡迎閱讀比較好讀的網誌版 http://monkeyinsight.blogspot.tw/2016/10/Einstein.html 自從愛因斯坦出現之後,人類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已經不是直覺 可以想像的了。牛頓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把我們平凡人可以觀 察的物理現象,歸納成簡潔的公式。但也因此限制了人類的想像 力,誤以為只要能夠精確測量所有數值,就可解開世界上所有的 謎團。想不到愛因斯坦把這種自信心完全摧毀。 Walter Isaacson在這本《愛因斯坦:他的人生,他的宇宙》裡面, 努力用最白話的語言介紹愛因斯坦最偉大的4+1個科學論點。 首先是在1905年,所謂的奇蹟之年,他提出了四篇論文,對世界 造成了四次大衝擊。 1. 光量子的存在:原本科學家們傾向認為光是一種波,或許有些 人為了計算方便而引進量子假設,但愛因斯坦明確認定光是由粒子 組成,而且有量子的特性:「當光線傳播時,能量不是隨著空間連 續傳散,而是由數量有限的量子組成;這些量子在空間呈點狀分布, 是以完整的單位出現或消失。」這個觀點奠定了量子力學的基礎, 也讓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 2. 分子有多大:前人大多使用氣體測量分子數量和大小,愛因斯坦 是第一位用液體成功得到結果的人。這篇論文成為他被引用最多次 而且最實用的論文。 3. 原子/分子真的存在嗎:愛因斯坦認為懸浮在液體中的小顆粒(如 花粉),之所以會不規則移動(即布朗運動),是受到四面八方的水 分子撞擊。根據這個假設,他計算出小顆粒平均每分鐘的移動距離。 這個數據獲得他人實驗證實後,是那個年代最有力證明原子和分子 真實存在的證據之一。 4. 狹義相對論:非常非常簡短的說,同樣的事件會因為觀察者的運 動狀態不同,而觀察到不同的現象。也就是說,連物理學這個讓人 以為很客觀的科學,每個人測量到的現象都不客觀。愛因斯坦開啟 的新世界,就是從這裡開始偏離直覺的。這個理論可以解釋進行光 速旅行為何能保持年輕,並且導出了上個世紀最著名的公式E = mc2。 讀到這一章之前,請調整好大腦的狀態,跟著愛因斯坦一起進行思 考實驗。 狹義相對論提出的10年後(1915年),在一群競爭對手的進逼下, 愛因斯坦以毫釐之差率先提出廣義相對論的計算結果。 5. 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提出一個方程式,整合了時間、空間、物 質、能量的互動關係。原來時間-空間結構不僅不具有絕對性質,還 會受到裡面的物體的運動決定,以及反過來也會影響物體的運動。 廣義相對論開啟了對宇宙的重新認識,英國科學家愛丁頓趁日食觀測 星光偏移弧度,證明廣義相對論修正了牛頓力學。這件事情得到歐美 各大媒體報導,讓愛因斯坦成為國際巨星。 雖然有以上的偉大創見,但他卻過不了哲學的關卡,沒能跟上物理學 的最新進展。 問題的起源在量子力學,這是一門及其詭異的領域。如海森堡的測不 準原理認為:「在我們進行觀察之前,電子沒有明確的位置或路徑。」 換句話說,沒有所謂的客觀事實。物理學家波耳就說,物理學關心的 不是「自然是什麼」,而是「關於自然我們能說什麼」。愛因斯坦照 理說應該要能接受這個前提,因為他年輕時候喜歡休謨和馬赫的哲學 觀點:對於無法由感官直接產生經驗的事物,要感到懷疑。所謂的客 觀真實,就是無法由感官直接經驗到的東西,只是一種信念,所以理 應要質疑這東西的存在。結果他年長之後,改為相信一定有一個獨立 於感官的外部真實存在,並認為這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也因此他 跟不上量子力學的發展,變成一座有豐功偉業的地標,而不是引領方 向的導航員。 讀到這裡我也滿汗顏的,因為我也喜歡休謨的論點,但高中學到量子 力學的時候也無法接受他用機率描述世界(電子的位置無法確定,只 能知道分布在某個形狀的範圍內)。老實說我完全沒有發現自己的立 場矛盾。好在愛因斯坦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矛盾,讓我同時有慚愧與 解套的感覺。 這本書是人生傳記,除了愛因斯坦的科學成就之外,也提到他的婚姻 和政治等等生活面向。可以看到愛因斯坦在其他面向其實是個很平凡 的人。容易陷入熱戀、與孩子處不好、政治立場沒什麼創見...等等。 其實這些生活面向滿無聊的,讓我很想跳過。但有趣的是,為什麼這 麼平凡的人可以在1905年突然撼動整個世界? 我的推測是他之前已經累積很多的思考。他從蘇黎世技術學院畢業後, 仍持續閱讀大量科學書籍,同時追蹤最新的理論發展。更重要的是他 與兩個志同道合的人組成「奧林匹亞學會」,閱讀許多古典文學和哲 學,討論各式各樣的主題。經過多年累積想法,在某一年決定統統寫 下來,然後就改變了世界。 其實很多人應該都有類似的經驗,總覺得自己心中有很多特別的想法, 但沒空好好寫下來,頂多在日常聊天中或是FB上透漏零星片段。我以 寫過幾年部落格的經驗建議,請長期思考自己有興趣的議題,思緒逐 漸清晰時,趕快開始動筆寫,一方面可以進一步釐清思維,另一方面 可以知道你的想法是不是碰巧能夠改變世界(本部落格看來是沒希望 了,但你不妨一試)。請不要讓人類損失了你的智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185.67.2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77321905.A.AC0.html

10/25 06:52, , 1F
感謝 關於矛盾那邊可以說清楚一點嗎?
10/25 06:52, 1F
矛盾在於,他一方面認同休謨說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東西都值得懷疑 一方面卻又相信存在一個無法直接觀察到的物理真實

10/25 07:46, , 2F
感謝分享
10/25 07:46, 2F

10/25 12:46, , 3F
也不算矛盾吧 只是改變想法 看不到不等於不存在
10/25 12:46, 3F

10/25 12:46, , 4F
如果當下科學證明不出來就否定它 那未來證明出來又改為相信它
10/25 12:46, 4F

10/25 12:47, , 5F
或者說 當下科學證明不出來而否定它 就直接不會再去研究它
10/25 12:47, 5F

10/25 12:48, , 6F
甚至未來的研究都會很直覺性的繞過重新驗那些曾經否定的東西
10/25 12:48, 6F

10/25 12:48, , 7F
這樣的科學觀念反而對科學本身是更具傷害性的
10/25 12:48, 7F

10/25 12:55, , 8F
話說愛因斯坦對宗教的研究也滿深的 互相影響..
10/25 12:55, 8F
從這本書來看,我無法判斷他是改變想法、還是讓兩種矛盾的內容並存在腦中... ※ 編輯: tsim (111.185.67.220), 10/26/2016 21:33:35

11/02 17:52, , 9F
推 d( ' ︶ ' )b 推
11/02 17:52, 9F
文章代碼(AID): #1O3YInh0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