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跟著白色的兔子走 到哲學的世界裡去(下)

看板book作者 (持續前進每一天)時間7年前 (2016/10/11 00:0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誌好讀版:http://manueletienne.blogspot.tw/2016/10/blog-post_11.html ------------------------------------------------------------------------- 哲學,可以說是利用語言的工具探討事物的本質;了解哲學,就可以打破經由語言包裝過 的思想詐欺。 下篇整理來自於「知識」、「美」、「意識」的篇章。 <知識> 知識沒有單位,也無法計量,那麼什麼樣的資訊會成為「知識」呢?蘇格拉底曾經說過, 知識是一種「真實的、經驗證的信念」,但是他覺得這個定義還不夠好呢! 「真實」同樣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我們所有相信是正確的事物,很有可能徹頭徹尾就是錯 的,這在歷史和科學的發展中已經發生過許多次。人類所能獲得的「真實」僅僅是「最好 的專家們,在一段時間裡的共識。」 經由科學的發展,我們現在有比較好的方法可以驗證信念。科學的目的在於解決「為何發 生了這件事?」以及「造成這件事發生的物體有什麼特質?」經由實驗和有系統的觀察, 人類的知識不停的在增加當中。 真實是一種客觀的概念,我們所相信的知識到底是否為真,其實並不取決於我們。雖然常 常搞錯許多事情,但我們知道的其實並不算少。這個世界並不是虛構的,而我們必須繼續 大放厥詞。 <美> 美可以說是一種體驗能力,從觀賞、聆聽、品嘗、思考當中,獲得意識的正面感受,或者 說是享受。 但是享受還有其它方式,諸如大吃大喝、縱情聲色等等,我們卻不把這些列為是美的感受 。可以試著把美歸類為一種「無利害關係」的享受,唯有不帶有任何手段和目的時,仍然 能獲得正面感受時,才能夠稱為美。 那麼「藝術」就是美的具體展現嗎?在古典藝術也許是,那些音樂、繪畫、雕塑和建築總 是意圖引發觀賞者美的感受。但是在當代藝術裡,可就不一定了,它更多在使觀賞者獲得 嶄新的感受,但這個感受有可能是驚訝或恐懼。 美的成立需要對象的特質和人的特質,當人在逛花園的時候,必須花園是美的,人的心情 也是美的,才能得出「花園很美」這樣的結論。 藝術的成立則需要特殊的技術和合適的場域,藝術家必須用技術創造出特別的事物,並且 放在觀賞台或美術館裡,才能夠達到引發美感的目的。 <意識> 意識是一整個謎團,我們僅知道它是由大腦所產生的,但卻不明白意識究竟是如何運作的 。 意識可以代表「清醒」,是「無意識」的相反詞。 意識可以代表「注意力」集中的目標,也就是「故意」或「不經意」。 意識可以代表「反省」,像是察覺內心真正的渴望。 意識的來源主要分為兩種: 其中之一是「知覺」,像是顏色、聲音、氣味、質地、疼痛 另外一種是「情感」,諸如恐懼、噁心、喜悅、驚訝、憤怒 這些感覺和情緒無時無刻充滿著我們的意識,但是我們不一定每一項都能察覺,它們有些 在中心地帶,有些則在邊緣。我們帶著稱為「注意力」的放大鏡,才能將一些特定的感覺 和情緒浮現出來。換言之,意識是「場」與「流」的綜合,隨時充滿著卻又不停的流動, 是靜態的也是動態的。 我們已經逐漸放棄以往「二元論」的觀點,也是靈魂搭載著意識,是相對於肉體的另一個 實體。現在普遍的認知是,意識依附著大腦而存在,如果沒有大腦,那麼意識就不存在。 那麼我們能不能藉由製造出有意識的電腦,才摸索出意識真正的面貌呢?著名的「圖靈測 試」告訴我們,如果你無法經由談話分辨出對方是電腦還是人類,那麼電腦就是有意識的 。 但如果不是經由話語,而是經由下圍棋呢?如果Google公司不說的話,我想沒有棋手能夠 分辨出AlphaGo究竟是人類還是電腦,那麼AlphaGo算是有意識的嗎?但是AlphaGo沒有野 心和企圖,也不具有複雜的知覺輸入,我們仍然只能把它歸類為「計算機」,作為意識它 還缺少很多東西。 最終我們仍然只能模擬心智過程,而無法創造心智過程,然後繼續讚嘆心靈的美妙和不可 思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1.190.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76115739.A.D74.html
文章代碼(AID): #1N-xqRrq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