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

看板book作者 (鳥巢)時間7年前 (2016/09/28 14:24), 編輯推噓7(700)
留言7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書名:《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 (Phishing for Phools: The Economics of Manipulation and Deception) 網誌版:https://goo.gl/S1CLEj 經濟學家的思想基礎源於亞當.斯密(Adam Smith)「看不見的手」, 推演出的核心思想之一便是均衡:一旦達成經濟均衡,人人都能獲得最大利益, 任何干涉只會弄巧成拙。心理學則把人類看成一部有瑕疵的機器, 而心理學家的任務就是研究這部機器如何及何時會出現故障。 作者喬治.艾克羅夫(George A. Akerlof)、羅伯.席勒(Robert J. Shiller) 寫作本書即是從人類有弱點的角度來檢視市場的角色, 因此市場的效能沒有那麼好,有弱點的人類容易受騙上當。 也就是說,在市場均衡的通則之下,釣愚行為無所不在且無可避免, 人們容易在資訊不足、被情感左右、認知偏差、被瞄準心理弱點的狀態下, 被人利用及圖利。 心理學家羅伯特.席爾迪尼(Robert Ciadini)在《影響力》(Influence) 提出六種容易被利用的心理狀態:互惠、喜歡、順從權威、社會認同、 承諾與一致,以及害怕(損失嫌惡); 心理學家也列出人們在面對消費市場時的種種非理性行為(我們都認為自己在面對誘惑時 能夠做出足夠理性的判斷,事實上受到非理性判斷的影響甚鉅)。 喬治和羅伯認為在這些基礎之上,還有更多不確定性的因素, 進而從人們做決定的心智架構中發現了一項名為「人們說給自己聽的故事」的通則。 「所謂『釣愚』,就是使人做出有利於釣者,而非本人的決定。 由於我們的決定通常是依據當下所處情境告訴自己的故事, 這能夠使我們更了解動機,也因此了解大多數的釣愚是如何發生的。」 於是,「人們對自己述說的故事」便是作者為經濟學提供的新變數。 「由於這些故事很容易被操控,因此人們所做的決定不一定有利於自己這點, 也就十分容易理解。只要能夠成功改變人們的注意焦點,就能改變他們所做的決定。」 喬治和羅伯分別為2001和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整體架構嚴謹, 譯者廖月娟文筆通順易讀(大推), 也使這樣偏硬的主題(對我而言)不至於太讓人想睡。 書中精選你我生活中各領域的釣愚實例:廣告、買車、買房、政治、食品藥物、 創新、菸酒、金融,誘惑皆隱藏其中,所幸透過建立標準、政策法規和活動的進行, 尚能替我們把關。 總之,本書要說的是自由市場經濟下,操縱與欺騙無所不在, 作者是「為每個人而寫,包括對經濟學有興趣的青少年、各年齡層的讀者群、 政策制定者、經濟學教授、以及所有想要擴展人性視野的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2.132.10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75043853.A.FF2.html

09/28 21:01, , 1F
09/28 21:01, 1F

09/28 23:31, , 2F
謝謝分享
09/28 23:31, 2F

09/29 06:31, , 3F
覺得容易讀+1,推
09/29 06:31, 3F

10/02 23:16, , 4F
我也很愛廖月娟的翻譯,記得他是很認真的譯者
10/02 23:16, 4F

10/03 09:16, , 5F
剛讀完這本,中亞版的跟台版的都買過,台版翻譯好很多
10/03 09:16, 5F

08/28 20:23, , 6F
推廖月娟,她跟周全都是我覺得很棒、很用心的譯者。
08/28 20:23, 6F

03/22 12:47, , 7F
謝謝分享 看完書 感覺還好
03/22 12:47, 7F
文章代碼(AID): #1Nws8D_o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