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大河灣:現代非洲的想像空殼

看板book作者 (kodaayu)時間8年前 (2016/01/16 11:53), 8年前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大河灣:現代非洲的想像空殼 大河灣 A Bend In The River 出版:天下文化 作者:V.S.奈波爾 (V.S.Naipaul) (V.S. 是名字縮寫不是"作者對決奈波爾") 其實只是衝衝流量自爽目前還不打算設立廣告的網誌板: http://goo.gl/CCbHEP 這本書看完可以談的主題太多了:現代主義、非洲後殖民主義、文明與野蠻、權 力與獨裁……奈波爾將這些主題編織成篇,寫下這部悲傷沉重的小說。台灣已有些研究作 者或《大河灣》或作者其他作品的論文問世,如有想更深入的研究小說裡的各種意識,歡 迎前往搜索研讀。 說老實話,這本小說的前半本其實挺……悶的,許多篇幅都是沙林遷移後的生活 記錄,如流水帳一般記載。但這悶倒也不是虛無難懂,而是相較我自己習慣看的大眾文學 類型,純文學較重的《大》高低起伏顯得不明顯些,使剛開始看會有點不大習慣。但這麼 細火慢熅的鋪陳也繪足了各個配角們的內外在。跟主配角度過了前半段的遙遠之後,後半 段主角終於不能抵抗的被強拉進了世局當中。與其他配角的境遇、對白,平淡此時在故事 裡發了酵,平淡的精采、平淡的驚心動魄。 是的。上一段我用了「遙遠」來秒寫這本書的前半段,主人翁沙林在故事的前兩 章的所思所寫常常是事不關己的,多是採取與人物、事件保有距離的直述書寫,就連發生 了叛亂,主戰場也是離沙林的城鎮遙遠的。 大河灣邊如伊甸園──一個內裡抱有許多焦慮、表象上的伊甸園。沙林就這麼活 在這個小世界中,他與其他人交涉,友好或發生摩擦,這個世界卻被排除了更大的世界之 中,國家、世界在這個城鎮之外悄悄轉動,偶爾才間接的影響這個城鎮。 沙林在這個城鎮經商小鋪,但他其實不怎麼喜歡遷移來的這個人不親土也不親的 大河灣邊,可在某層意義上,他其實對東非家鄉也是帶有包袱的。有他逃避著的納茲魯丁 女兒的婚約,又對英達爾受過的英式教育自相形慚。大河灣或是東非,故事內兩個舞台, 對作為殖民者的歐洲文化都是抱有不同層面的自卑感的。他的種族認同多是在他東非的家 鄉、阿拉伯文化與印度裔,與大非洲文化上沒有這麼相近──一個被高山裂谷阻絕,比起 受大非洲更多是屬於原始東非、阿拉伯、印度洋諸民族與殖民文化痕跡的地方,整部小說 不時提起沙林在東非時的日子──這反而可能是沙林得以如此冷靜旁觀(或經歷)不少事件 的緣故。 在故事裡每一個人都面臨著對於非洲認同的焦慮,而懷抱非洲焦慮最深的是梅弟 和費迪南。 梅弟是混血兒,眾多血脈融合的結果使他在大河灣邊的生活過得快樂,但隨著梅 弟一天天長大,要面臨的現實也一天天殘酷,單純快樂也與他的生命逐漸疏離。費迪南是 森林部落裡女巫/商人之子,來到大河灣邊是為了學習「現代非洲」。他對這個現代非洲 的圖像保有犧牲奉獻熱忱,但到了最後他身居高位,看穿真相的他靈魂卻在受苦。 「現代非洲」一詞在殖民者離開後成為一個空殼。這塊大陸的文化傳承已被殖民 者巨靈神般的大手給翻攪搗毀,留下的是一塊失憶的大陸、一段斷裂的傳承,留下一個對 「獨立」、「現代」、「非洲」的空殼──這個千瘡百孔的後殖民大空殼,對掌有權力者 ,吸引了數不清的幻想與權力前來寄生;對沒有權力者,從小鋪主人沙林,到紅極一時的 御用白人文官雷孟德,則因為「現代非洲」帶給他們的美好遠景,各自投射出了各人心中 的「想像非洲」,乃至破滅。「現代非洲」四字,說穿了只是空殼,用來包庇非洲局勢還 在混亂未明中的政治詞彙。好悲觀的論述啊。 我在想,整部小說裡只有四位半的角色看清了這個想像非洲的基礎何其薄弱。但 說明一下,這裡的看穿看清也不代表就能脫離其操弄就是了。 第一位當然是沙林,當他不可避免的捲進了大世界的渦流後,他看穿了。 第二位是英達爾,他比沙林更早一步走入了世界,於是也更早一步看透了非洲即 使離開了歐殖民者的魔掌,依然在進行對歐洲的拙劣模仿這個事實。我其實整篇故事對這 個角色是最喜歡的,英達爾的一段長講,打開了故事後半段的格局,把沙林半身不由己的 ,拉進了世界的漩渦中。 第三位是費迪南,費迪南的悲劇色彩如前述,在於他是抱著熱忱的心想追隨現代 非洲,想要成為現代非洲的模範,但看清了跟國家園區一樣都是一場騙局以後,他卻也已 身居高位,終日憂讒畏譏,騎虎難下。 雷孟德是第四位,他的處境與費迪南類似,但費迪南是從行政體系的下游爬上, 到了高位才眼穿心死;雷孟德更為悲劇的是他一朝是「偉人」的棄用重臣,包裝在國家園 區舞會底下的,他還是不斷假裝著一切能和往日一樣,不停做著「偉人」還會再次重用他 的美麗夢想。直到叛亂四起,血腥暴力才用流離打碎了他的美夢。 還有半位。這半位是貫穿整篇故事的納茲魯丁,從小說前段與沙林的掌紋之問, 可以明白他對自己的認同仍是恐懼而懷疑的。但他靠著神祕莫測的算命與精準過人的趨勢 嗅覺,在一次次的離散中化險為夷,也使得他與他的家人能夠超然非洲困擾之上。綜合這 兩個因素,我只能將這位智叟脫離非洲認同焦慮的性格當作半個。 《大河灣》的故事開始於動亂的後殖民,結束也是在後殖民的動亂中。開頭的動 盪是從邊境遷往內陸(獨立的東非洲到非洲認同主要凝聚的非洲),而結尾的動盪逃竄卻是 由內陸,遷往不知何方了。洋水仙(我覺得這個翻譯讓我一直覺得很怪,搞清楚以後,原 來是水葫蘆的別稱,在台灣有一種更常見的名字,叫做布袋蓮)的意象在小說當中不停出 現,其漂泊而無根的意象,也際遇著非洲子民,或所有後殖民地區的離散與憂傷。 《大河灣》一書走現代主義的最大特徵在於二:書寫了沙林內心中的幽暗角落, 比如他對雷孟德妻子伊薇的偷情、對一切事物的冷眼旁觀(讓我前半段時想到卡謬的《鼠 疫》),並且對於殖民地解放呈現濃重的悲觀主義。有人也因此批評他無法脫下現代主義 西方殖民者的眼鏡、也有人認為他對後殖民的困境寫出了現實非浪漫的書寫,擺脫了浪漫 主義式的強調解放後一切將會如何美好。無論是支持或是反對這本書的思想,我要在此下 一個很鄉愿的結論,無論你的立場何在,這部小說都是一本裡頭藏有許多深沉議題與思想 的作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3.17.17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52916417.A.8E8.html ※ 編輯: kodaayu (39.13.17.179), 01/16/2016 11:55:06 ※ 編輯: kodaayu (39.13.17.179), 01/16/2016 12:03:03

01/17 16:27, , 1F
原來是布袋蓮,ㄧ點也不水仙啊...
01/17 16:27, 1F

01/17 23:09, , 2F
只能說翻譯帶來的美好幻想被破滅了xd
01/17 23:09, 2F
文章代碼(AID): #1McRx1Ze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