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蕭颯《逆光的台北》

看板book作者 (王小球)時間8年前 (2015/10/11 21:26), 8年前編輯推噓5(501)
留言6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誌版如下: http://ordinary520.blogspot.tw/2015/10/blog-post_11.html 這本小說的女主角宋勤美的男朋友王光群因她的貧窮而決定與她分手,分手後兩人各自結 婚生子,但宋勤美一直想再見到王光群一面。王光群出國念書後念識一富家女,與富家女 結婚後在美國生活,宋勤美為了再見到王光群無所不用其極,與大哥的未婚妻去了美國, 天天在王光群父母家守候,宋勤美的母親擔心女兒的行為,但也無能為力。最後遇見王光 群的表哥葉國誠、先生外遇對象林惠安,大家因著她的傻氣紛紛幫她找尋王光群……。故 事橫跨二十年光景,作者除了說故事,也剛整描繪台北城近二十年來的變化。 故事繞著「房子」發展,王光群因為看見宋勤美居住於狹小髒亂的國宅,決定逃離貧窮也 逃離宋勤美,宋勤美從學生時代一直嚮往能有個舒適的房子住,而她結婚後卻只能居住在 婆婆的公寓裡,婆婆常常威脅要收回房子,而介紹宋勤美與王光群認識的阿姨居住於臨沂 街一棟七層樓電梯華廈,到美國的宋勤美第一次見識到舊金山灣區的豪宅。 周遭的每一個人都想買房子,無奈這十多年來房價早已翻漲數倍,宋勤美的大哥結婚後, 省吃儉用的為了買自己的房子,王光群的表哥從事房仲業,更是借高利貸也想在淡水買一 個小套房,林惠安則是認為離開東區就等於離開台北市,因此即便東區老舊公寓一坪開價 八十萬,她也想盡辦法買了。上層社會的富有人家也買房子,買的是天母豪宅、信義計畫 區豪宅,買房子對有錢人而言就像是在菜市場買菜般容易,有錢人靠著炒作房地產賺取暴 利。而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們則早已不敢奢望買房子,如果沒有父母的資助,他們一輩子也 買不起房子。 由房子串起整個故事,是這本小說高明之處,因貼近讀者的生活經驗而能引起共鳴。誰沒 有在經過氣派豪華的豪宅時多看兩眼並且幻想自己有一天能住在裡面呢?許多人也正存錢 準備買個能夠安身的房子,或者買不起房子的人只好賃居於狹小空間裡。作者想必對於居 住的議題觀注許多,並且實察過豪宅、國宅、公寓等不同形態的房子,才能自然而然的寫 進小說裡。這本書雖然是小說,但如果對於台灣居住議題感興趣的人,這也是一本觀察報 告。 台北近二十年來最大的變化屬捷運路網興建通車,捷運站或許離目的地有一段距離,但捷 運不會塞車班次又多,漸漸成為台北人通勤的選擇。作者於小說中用各個捷運站串連起台 北市,宋勤美的家在石埤站,葉國誠在竹圍站買下與情人同居的房子,宋勤美的哥結婚後 住在七張站離新店只有兩站,而宋勤美常常與朋友約在忠孝復興站的百貨公司。房子是點 ,而捷運站則連結起每個點,讀完小說後,讓我對台北市的地理位置有更深入的認識。 城市的變遷也是小說中呈現的重點,在269頁中提到信義計畫區百貨公司分布歷史,高檔 百貨相繼開幕,但可悲的是這一類華美的生活卻不屬於一般市井小民的。宋勤美年輕時喜 愛的三十元咖啡店,經過十多年來不是消失就是漲價,各種連鎖咖非店被引進台灣,並且 各有不同的消費群,世界早就改變很多,只有主角的世界沒有什麼改變。 「甚至整座台北,天天都在改變」(295頁)一直生活於相同空間的人,或許難以察覺世界 的改變,作者高明的以咖啡店、新大樓喚醒讀者的記憶。讀完小說後,我也開始思考,假 設我今天要寫的是屏東的改變,最能代表屏東的改變是什麼呢?咖啡店絕對不適用於屏東 ,最能代表屏東的改變應該是便利商店取代傳統雜貨店吧。那高雄呢?我想能代表高雄的 也許是早午餐店取了傳統早餐店。觀察周遭變化而成為作題才,原來也是個不錯的方式。 書中有一段討論台北的文字也讓我很有感覺:「台北有很多樣貌,每個人依據自己的生活 ,看見的只有自己熟識的那個台北,其實它的層次多到數也數不清,看也看不完。」(251 頁),簡單的一句話說明一個台北有不同的世界,讀到這段話,我一直猜想作者寫作時的心 境,究竟是感嘆台北的生活環境差異或者只是單純寫出事實。 之前有人跟我說過,純粹的愛情只存在於文學作品中,讀完這部小說後,我完全同意這個 說法,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人可以不顧一切的只想見初面情人一面,這太瘋狂會被認為 是精神病患吧,這類單純的愚癡只能存在於小說中。這部作品真實的描寫台北近二十年來 社會經濟、景觀、交通方式的改變,但是創造一個相信真愛不變的人物,結構上虛實摻半 。在一個真實的世界裡放入一個虛構的人物是比較容易引起共鳴的寫作方法吧。 故事中的宋勤美為了前男友,固然經歷了許多華麗的冒險,最後仍歸於煙灰飛滅。初讀小 說時當然期待主角能有轟轟烈烈的人生,就好像我們小時候也夢想著能有精彩的人生一樣 嗎?但其實作者於故事的開頭就預告了結局:「人的一生好像也不過如此--經歷些生老病 死,其他不過就是夫妻、親人或朋友間的糾糾葛葛。」、「能那樣多采多姿過生活的人並 不多,大部分的人能活得三餐不缺,平安無事,就已經感恩上天了。」(46頁)作者文字確 實有撫慰人心的效果,原來我們都不是魯蛇,只是屬於「大部分的人」罷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9.28.3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44569992.A.F98.html

10/11 22:45, , 1F
10/11 22:45, 1F

10/11 22:58, , 2F
有種淡淡的哀傷
10/11 22:58, 2F

10/12 00:10, , 3F
好久沒聽到這位作家的名字了。想當年轟轟烈烈的公開信啊。
10/12 00:10, 3F

10/12 01:23, , 4F
......楊惠姍
10/12 01:23, 4F

10/12 13:48, , 5F
真的是好久不見的作家~
10/12 13:48, 5F

10/12 21:26, , 6F
她已經都放下了 跟張毅也還是朋友
10/12 21:26, 6F
我覺得這本小說寫得非常棒,不管是場景、故事都是一流的,甚至拿起書翻開第一頁後 沒有讀完會不甘願放下的。至於作者是不是已經放下一切,這不是解讀文本的重點,真 正的答案也只存在於作者心中了。 ※ 編輯: ordinary520 (223.138.59.227), 10/12/2015 21:37:07
文章代碼(AID): #1M6cE8-O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