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我讀劉震雲《一句頂一萬句》

看板book作者 (鳥人阿九)時間9年前 (2015/05/06 22:49), 9年前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這是什麼奇怪的書名,別說書名了,內文我也是有看沒有懂!? 本書是中國作家劉震雲的知名長篇小說,這書名很妙,一句頂一萬句。 不過按照原推荐朋友的說法,其曾經嘗試推薦給朋友表示, 朋友卻表示:讀來「完全頂不住」。 一開始我也覺得我可能「完全頂不住」,因為完全搞不懂故事的走向, 一開始故事的頭,是老馬與老楊的故事, 可那第二回,卻又跳到了擅長叫喪的羅長禮、又跳回了故事的主角楊百順、 然後呢,又跳到哪裡去了? 跳到了替人剪頭髮的老裴、殺豬的老曾、傳道的老詹……故事兜啊兜的, 只知道故事的主角「好像」是那楊百順,可是細看好像又不是那楊百順。 所以,故事的主角是誰呢? 小說的上部「出延津記」,描繪的是過去: 孤獨無助的「楊百順」,在老家活路好似只剩下跟著老爹老楊賣豆腐, 大哥擔了家業,原本跟著弟弟競爭著上學好入政府做事的機會, 卻因為大人的惡鬥而無意得知了遭老爹忽悠,憤而離家,一去不復返。 最後,因著老婆跟人跑了,在左鄰右舍的壓力下,得離家「假找」, 他離開了故事的主要舞台,延津。 小說的下部「回延津記」,陳述的是現在: 從「吳摩西」和世上唯一跟他搭得上話的養女「巧玲」開展, 巧玲輾轉也改名了成了老媽子「曹青蛾」, 她的兒子「牛愛國」也跟楊百順一樣,為了擺脫孤獨, 因著老婆也似楊百順的老婆一樣跑了,在親朋好友的壓力下, 也得出門「假找」,走向延津。這麼一來一往,延宕了將近百年。 兩個不同時空背景的人,原本只是談定出門假找,沒想到最後卻成了真找。 找的是什麼呢?找的,或許是讓自己不再孤獨、不再淪落為眾世裡那個最為孤單、 也最為不明白的那一個人。 故事「好像」是在說人跟人之間的相處, 劉震雲在故事裡陳明,有時候我們是在談一件事情,吵一件事情, 可是卻又兜啊兜的,兜到了別件事情。 我聽的人,聽啊聽的也火了,我火的並不是你現在說的這一件事情, 而是外開你繞去那一件事情,有時候這事情扯遠了, 一件事情扯到了八件事情,早就忘記了最開始的那一件事情。 我說我氣了,拾了刀子就追出去,要把你給殺了,可是冷靜想想, 要殺你到底是因為你跟我吵起來的第一件事情, 還是繞啊繞的另外一件事情?不如在心裡把你給殺了,老死不相往來。 這老死不相往來可不是老死不相往來這麼簡單,我老死不跟你往來, 我兒當然也不能跟你兒往來,如果我兒替你兒出氣,我反而會唸唸他、擰擰他。 有人說,不行,我們和好,我說,不妥,和好最好的法子就是老死不相往來。 這麼一說,好似真的有些道理? 我煩,我告訴你我的心內話,你可能幫得上忙、又可能幫不上忙。 「你說呢?」、「你說呢?」你接連這麼說,也等同你啥也沒說, 不過我這麼碼著碼著,好似也舒服暢快很多。 你又告訴我,你說,無論是煩事還是凡事,最好別攪太明白, 真聰明是啥也不明白,真傻是啥也去攪明白,這話似乎又有那麼一番道理? 故事刻劃了許許多多人與人之間的交際, 有些人你以為你跟他交心,但他不跟你交心,只覺得你煩,私下告訴別人你有多惹人厭。 有些人你總是向他探問事情、請教請教,問著問著覺得自己好像得到收穫, 同樣一件傾訴,有些人覺得你煩,有些人覺得吃虧了,卻沒什麼人一心幫你。 有些人你們話不投緣,別人告訴你,或許是因為都不說好話才會如此。 於是你只好一直跟那人說好壞, 但終究對方是看你厭煩,而不是聽你說的話而覺得煩,無論說了再多好話,你依然煩。 有些人看你覺得夠意思,看你順眼,想拉拔你。 但拉拔了以後,卻因為一點點小紕漏,卻要因此攆你出去。你提心又吊膽, 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戰戰兢兢,畏畏縮縮。 有些人跟你交往是望圖個關係,圖上了以後,裡子吃夠了就想跑, 或者獲得不如預期就開始嫌,你怨也怨不得,到底是要怨別人還是要怨自個兒? 所以這故事到底是在談主角楊百順還是在談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呢? 看那楊百順做什麼就敗什麼,到底是因為他這人不夠努力, 還是因為他這人總是際遇欠佳,還是因為他這個人不懂做人, 又還是只是因為他這人說話不夠利索? 故事下半段的牛愛國,他似乎事事都要找人開導,開導開導, 這事砸了,卻因著友人的建議害到了自己,而心生不快。 但沒想到其實事兒真正是被自己耽擱,如果不耽擱了,是否就不會讓自己落入這步田地? 楊百順,最後與老家老死不相往來,連討個媳婦都沒讓老爹知道, 因為在他心裡,他殺了自己的爹爹(沒真殺,在心裡殺了罷), 到底是因為爹爹當時不讓他上學堂?還是爹爹用計不讓他上學堂? 還是爹爹只想讓自己的弟弟上學堂?他連到底為什麼要在心裡殺了爹爹都不明白, 只知道,反正我就恨吧,我就恨這個爹爹,恨不得殺了他, 但又好像沒必要真的要殺了他,不如離開老家楊家莊,出門闖蕩。 就這麼見著主人翁楊百順,從一句話頂到了一萬句,再從這一萬句頂回了一句, 牛愛國,最後這才明白為何老媽子曹青蛾為何不再同自己說。 以前以為是老媽子老了變了, 最後才曉得是因為自個兒知曉兒女不好,不好意思向子女說, 就這麼瞞著瞞著,病了,耽擱自己好幾十年, 欲找回六十年前把自己扔丟的那的爹爹的機會也給這麼消磨了。 牛愛國自己最後才懂了,懂了,但又被自己心頭上的罣礙給煩著了, 以為找尋另外一件煩事就能夠疏通,但耽擱的究竟是自己, 如果不疏通自己真正在意的事兒,再怎麼疏,也都通不了。 最後,劉震雲所串的那一個他鄉他野他莊的誰誰誰, 都跟主人翁楊百順又或者牛愛國扯上了關係。 那些老曾、老汪、老吳、老馬、老陳之所以是這個模樣, 就是因為他們早先年發生過了什麼事情,跟爹娘關係如何、跟老婆先生又發生何事, 小孩又是否嬉皮無賴惹人惱,就是因為早些年發生了什麼事情, 所以就這麼影響了故事中的楊百順,又也許影響了故事中的牛愛國,真實生活中的你。 前述提到,故事一共分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關於主角「楊百順」以及圍繞著他家鄉楊家莊, 還有後續淪落到河南延津的人事物; 第二部分則是「吳摩西」 (也是楊百順,可見這楊百順峰迴路轉,連名字都給換了, 而且是先換名,才給換姓,多麼離奇。最後一刻,又換了一個名字, 這回終於換成了他一直想當成的那一個「羅長禮」) 談論吳磨西所被人拐走的那一個小娃「巧玲」 (走丟以後被改名成為了「曹青娥」,一個娃兒從原本姓姜,又改成了母性吳, 最後又成了曹家閨女,這又多麼峰迴路轉,不但轉,都渡河了我想), 巧玲從山西沁源遙想五歲前在河南延津時還有這六十年來的人事物。 那「曹青蛾」又有了幾名孩子,其中一個孩子就是第二部分故事的主人翁,牛愛國。 牛愛國跟他姥爺「楊百順」還真有幾分神似,一樣的懦、一樣的搖擺,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了,卻啥也追不回,卻反似忘卻過去,似乎開展了新的人生。 就閱讀經驗來談, 一開始覺得這作者的書未免太拗口、腦袋也被揪了打了好似無數個結, 但「看開」以後卻是一頁接著一頁的翻,禁不住遙想作者筆下的人, 我們筆下的真實人生。 故事看似是「楊百順」以及「巧玲」的孩子「牛愛國」追尋源頭、尋找歸宿的歷程, 才給曉得原來我們也一直都在追尋同樣的道路。 在追尋的過程當中,這才曉得以前那些我們在意的過去,拼了命也要攪和的過去,都 恰似徒勞無功。而我們不過是茫茫人海中的普羅人民, 對於過去有太多現在回想卻搞不懂的堅持, 那些掰了的朋友仔細回想卻又沒必要真的掰盡, 只是一些掛在面子上卻不願放開的絆腳石。 總而來看,這本書看起來荒唐,卻又饒富趣味。見著劉震雲東扯又西扯, 看似鄉土肥皂劇般的土人快語,又好似文言文般的字字精煉。 談的是人,但又不是人,談的是故事中的楊百順、牛愛國,但談的,卻是你。 《一句頂一萬句》 副標題:你和我為什麼活得這麼累? 是啊。為什麼呢? 後記: 這本書的用詞大多都跟我們台灣目前慣用的方式不同, 看著看著才能稍微琢磨,所以私以為並不真正適合每一個人閱讀者。 不過讀通了、會非常愛,我認真這麼說。 本篇心得為了忠於原著,所以用了很多中國用語, 外加上本人打字就習慣掛一點文言,請見諒。 -- 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大灶,將自己的狗屁都丟進去燒 http://maktubyu.pixnet.net/blog 《新星文創》故事粉條團 http://www.facebook.com/kerorostar5 來聽我們說故事!(還有打嘴砲,科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1.182.2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30923779.A.314.html ※ 編輯: maktubyu (1.161.182.24), 05/06/2015 22:51:07

05/07 08:12, , 1F
可以看他的《我不是潘金蓮》..比較沒有用語的問題,而且
05/07 08:12, 1F

05/07 08:12, , 2F
故事更輕快..結構更立體完整
05/07 08:12, 2F
文章代碼(AID): #1LIYe3CK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