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

看板book作者 (bill)時間9年前 (2015/03/16 22:39),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原文轉自:http://linus0604.pixnet.net/blog/post/30694489 這本書在今年去日本前已經閱畢,回來後我把另一本《山丘上的修道院》也看完,隨著時 間過得越來越久,我就慢慢忘記這本書在寫什麼,不過翻著自己留下的筆記,就慢慢恢復 了記憶。 當時,朋友看完後在信中告訴我她在火車上看完後,熱淚盈眶。長久以來,東部的教育資 源相當缺乏,有嚴重的城鄉落差,那份落差可能比北部或南部的這種落差更來的明顯。東 部地區因為交通不方便,高山盤據,加上開發時間晚,長久來我們多半想到它是想要去走 走放鬆心情,甚少真的走入到東部地區的部落,去觀察民生或是體現文化差異。我認為參 加豐年祭不算,其實那是打擾原住民朋友的一種文化侵略,更別說推廣觀光整車大陸客大 肆侵入了! 近年雖然流行起到東部打工換食的風氣,但終究不是生活在那裏的人,能夠體會的了生活 ,卻體會不了東海岸的人他們長期受到忽略的那份心情。而是什麼樣的契機讓我想這本書 應該再好好地拿出來讀一次,然後留下點文字,竟然是聯邦銀行最近的儲存生活美好的廣 告,裡面太魯閣族的媽媽對自己的女兒說不要流淚, 因為淚水是蠟燭,流光了就沒了。 廣告不一定讓人想要去存錢(至少我是不會) ,但我在想:流浪在台灣各處的公東高工人 ,或許因為錫神父的付出,而不用去面對生活的眼淚。 來自瑞士的錫質平神父,早期來到臺灣東部,看見部落人民生活的辛苦,以及東部生活資 源缺乏,缺乏一技之長的民眾只能坐困愁城,因而決定傾盡自己的一生心力,也要建立一 所學校,因而與其他神父一同創立公東高工,將歐洲工匠文化帶到臺灣,建立一技之長, 讓東部民眾能夠靠自己能力生活。 錫神父的付出,讓公東高工的學生慢慢熬出了頭,他們精湛的技術生產了可靠耐用的病床 ,當時全臺灣的病床幾乎都是公東高工所生產。而培養的學生,更成為後來影響臺灣工藝 的大師。可敬之處在於錫神父並不以以為自己個人的成就,而是將成就還於眾人,堅守教 會規定,刻苦生活,並將一切與他的信徒分享。甚至在最後病危的時候,也堅持回到臺灣 ,成為臺灣土地風貌的一部分,繼續守護這座島嶼。 藉由范毅舜老師的鏡頭,才有機會認識到除了全臺灣第一座清水混凝土建築物以外的一面 ,一頁被遺忘的歷史,當臺灣的技職教育越來越式微,當人們習慣把功勞攬在自己身上, 當人們只慕名而來見到混凝土建築物卻忘了背後的歷史和由來。我認為最為可惜的,就是 忘記了人成就了這一切,當你把人從歷史拿掉,那歷史不過就是一片戰爭史,有何好值得 稀奇? 范毅舜老師也分享了相當多的人像,同一時期其他神父的照片和在這塊土地的付出。我在 看時,會有種很深的感慨,尤其是我想到自己非常反感的傳教行為,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幾 乎感覺不到,我不討厭任何的宗教,可我相當反感宗教特定的排他性和除了信仰我以外其 他都是異端的排擠思考。可這本書錫神父的作為,足以說服我信仰的真誠不在於你要努力 去說服他人相信你,而是你自然而然的產生歸屬和敬畏。 錫神父不以自己的神父身分或宗教自居而高高在上,就如他說的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決定 於你被人以何種態度對抗。教堂依然在,學校依然在,清水混凝土依然在,錫神父不再了 ,可他的精神希望這本書在被閱讀的時候傳達到讀者的心中,做對的事情要堅持下去,時 間自有公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105.8.14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26516779.A.E77.html

03/18 21:38, , 1F
推這本書
03/18 21:38, 1F

03/20 01:07, , 2F
推!
03/20 01:07, 2F
文章代碼(AID): #1L1kihvt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