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克萊因壺 結局推論

看板book作者 (bella)時間9年前 (2015/03/11 20:07), 8年前編輯推噓4(402)
留言6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很多人說結局是開放式結局,這點我持保留態度。 所謂開放式結局,即作者不寫明結局的走向,留下各種「可能性」讓觀眾自行解讀,讀者 某種程度上享有選擇結局的自由。但以本書來說,當我真的代入其中一個結局來思考整體 的合理性時,只發現作者留下的種種「不大可能性」!(以下有雷) 本書最大的爭議之處當然是主角最後是在壺內壺外的問題。我認為作者心中已有答案,只 是在這裡留白更能凸顯主旨:當完全的虛擬實境到來,你能清楚分辨虛擬和現實嗎?我先 試著就書中氛圍推斷作者的答案,作者應該是想寫「最後主角分不清虛擬和現實,而走向 最悲慘的結局」。何謂最悲慘結局?我認為是「主角最後明明在壺外(現實),大好結局等 著他(開發完成前景看好 + 把到正妹同事),他卻分不清在壺內壺外,最後自殺了」。也 就是說,最後主角是在「現實中自殺」比較符合本書的調性。 現在讓我們暫時把這當作前提思考一番。書中不斷強調:「從開始的地方開始」,這暗示 了找到開始之處對釐清這堆虛實幻境很有幫助。由於我們假設了最後主角是處在現實,所 以我們可以相信女同事末段的證詞。據她所說,主角是從測試開始第五天才進入壺中壺( 開始整人的壺),也就是說故事開始遇到百瀨(一開始的測試員)、視網膜校正、和女同事 吃漢堡、以及前幾次試運行都是真的。同時,前幾次聽到叫主角「離開」的聲音也是真的 ,並不是壺中壺的設計。這樣就有點奇怪了,如果前面說的都成立,那主角墜入黑暗時, 聽到的聲音到底哪來的?單純的程式bug?由於有「離開」如此具有明確意義的詞,這樣 的解釋很難讓人信服。(註1) 既然這條路行不通,那讓我們來考慮主角最後是在壺裡的可能性。如果主角還在壺裡,那 七美(女同事的同學)、所謂的DDST(情報局相關機構)陰謀、主角大活躍被抓住都是真的。 主角最後也只是被丟進壺裡而分不清楚虛擬和現實。疑!我有沒有聽錯?你們花費上億開 發金(真要開發一定不止上億),遠渡重洋,用盡心機躲躲藏藏只為了把主角丟進唯一的一 個壺裡讓他傻傻分不清楚?壺真正的功能是「植入新的(假)情報」而不是「修改記憶」, 以主角最後的情況而言,一旦放出來,主角發現找不到女同事,謊言立時破功。要用壺堵 主角的嘴,就得堵他一輩子。我的天!你怎麼不乾脆殺了他,你們好歹是反派情報組織耶 !「也許是需要主角繼續做實驗?」不大可能,主角最後經歷的是(壺中的)現實生活,不 是他寫的間諜遊戲劇情,做實驗方面主角並不具「不可取代性」,新來工讀生天真好用, 何必讓一個「無法回報bug」還要定期照顧他三餐便溺的植物人佔據唯一一個位置。 「有沒有可能是要改變主角認知,直到記憶符合現實狀況才放出來?舉例來說:讓女同事 在壺中因別的方式死亡。再把主角放出,主角就不會認為女同事是被害死的!」 我們先退一萬步不要探討一直以來如此小心翼翼的組織冒著被發現的風險做這麼麻煩的事 情是何苦。假設壞人真想這麼做,嗯!看起來是蠻合理的──如果不考慮時間因素的話。 要達成這麼麻煩的條件,必須花很多時間改變主角身旁各種資訊,即使壞人心急一點在壺 裡設定女同事隔天就被車撞死,也要花時間在壺中建構場景,以解釋回到現實時為什麼某 些他和七美去過的場景還在。除此之外,主角逃亡了一個月,如果這是在壺中的一個月, 壞人眼看洗腦毫無進展,還讓主角玩一個月的模擬市民不關機的意義在哪?如果壞人無法 觀看洗腦進展,首先壺的開發就顯得毫無意義,再來無法確定主角洗腦程度的情況下怎麼 會選擇洗腦作為封口方式? 「壺中一個月未必是現實一個月吧!」 確實,書中末段提到主角差點破關,壺中一小時,感覺卻經歷了六天。雖然在研究所方是 壞人情況下,這段情報非常有可能是假的,但也提供讀者一點可能性。姑且讓我稱之為時 間壓縮。在「主角最後是在壺內,研究所方真的是壞人」的假定下,主角前半本的經歷都 是真的。我們可以看到,研究所方對於實驗的進度有所要求,測試人員一到就一車載走。 稍微一落後,研究人員就得熬夜趕工。如果壺能時間壓縮,勢必對測試速度有很大的幫助 ,也許一天就能測完,減少夜長夢多的機會。從這角度想,測試時早該用上了。如果是故 意不讓測試人員知道有時間壓縮的能力,只在最後洗腦時才使用。我只能再次重申:「真 這麼小心,怎麼不乾脆把主角斃了!」 由於兩種結局各有矛盾之處,我很難稱之為開放式結局。真要選一個的話我比較能接受主 角最後是在現實中自殺(即沒有壞人,陰謀一切都是假的)的悲慘結局。這個結局人物行動 符合邏輯,也與劇中主旨有更好的搭配。關於之前提到遊戲bug的矛盾,考量真實人生還 真的有可能遇到,搭配註1作者埋的小trick看起來也沒那麼不堪。 好啦!看起來壞話說盡,那我到底給這個作品打幾星呢? 這還真難抉擇,我說說我看這本書的心情起伏好了。 初看這本書時,只覺得寫作技巧有點生澀:看不出必要性的倒敘、平面呆板的女主角、毫 無特色的男主角......不過當我漸漸感到詭異氛圍時,我根本就忘記那些有的沒的的人物 分析。劇中梗很好猜,但還是讓我邊看邊發抖,看完陷入恍神的狀態!在半夢半醒間分析 劇情...... 我認為作者的刻劃尚不足以讓我代入角色、融入劇情,但對於分不清壺內壺外的恐懼,扎 扎實實的刻在我腦海,一旦睡著,潛意識就會叫醒我要我分清楚夢境和現實。這本書帶給 我的震撼,遠遠多於《全面啟動》。雖然這麼說有點怪,但這是很好的閱讀體驗。也因此 雖然我花一整篇說這本書寫得有多爛,我還是很喜歡這本書。 註1:這裡有個有意思的點,我特別翻書查證過,是到第五天(女同事說壺中壺開始那天) ,主角才提到警告聲聽起來很耳熟。也就是說原本雖然真的有bug,但為了嚇唬主角才故 意做出假bug並改成百瀨的聲音,這稍稍增加了主角只是被「整人大成功」的合理性!

03/11 23:39, , 1F
克萊因壺沒有內外之分吧. (沒看過劇情, 純粹好奇發問)
03/11 23:39, 1F
書中的克萊因壺是台虛擬實境機 就是取其沒有內外之義 (分不清內外) 好在作者也不打算把這謎題藏到最後 不然書名就爆雷了

03/12 05:05, , 2F
這本當初看完非常喜歡,馬上就買下來,只是久了有點忘記
03/12 05:05, 2F

03/12 05:05, , 3F
細節,看來可以再重看一次了!
03/12 05:05, 3F

03/12 18:58, , 4F
很愛這本 天啊你怎麼會看這麼久的書 XDDD
03/12 18:58, 4F

03/14 01:31, , 5F
聽你這麼一說也覺得現實中自殺比較合理!再翻一次
03/14 01:31, 5F

03/14 01:32, , 6F
確認一下好了~好久以前買的了~
03/14 01:32, 6F
要確認真的要再翻,看完之後兩天我就沒辦法分析細節了... ※ 編輯: bellaa (221.139.154.225), 09/09/2015 18:45:40
文章代碼(AID): #1L030IPJ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