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盛夏的事》-閱讀的私筆記

看板book作者 (the beauty of the earth)時間9年前 (2014/08/17 16:45),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誌全文版:http://deadcatchen.blogspot.tw/2014/08/blog-post_17.html 說實在話,閱讀《盛夏的事》,不是一件令人放鬆、愉快的事。沒有暢快淋漓的感受, 更多時候,我必須掩卷,停下來思考作者深奧、艱澀、詰屈聱牙的文字敘述,但又不 可自拔地要讀。已經不只一次在林俊穎的小說、散文中,讀到他的「文字鍊金術」, 例如寫作《我不可告人的鄉愁時》時,每天只寫五、六百字,下筆如鑄一劍。這樣專注 於文字本身,正如《鏡花園》所揭示的:「在最枯荒無援的時候,唯有食字療飢。」 本書由三個部分輯成:「蜂巢」、「夏天的合音」、「大城小鎮」,以散文筆法講述作 者在不同時空下的人生經歷,像是冷氣空調裡的隔板間,無心上班族;家族敘事,脫農 入商的奮鬥史;還有對都市生活人類學家般的觀察。但如果讀者以為通過文字的關卡, 就可以直指作者的思想核心,那可能要大失所望了。至少我感受到的是對世道人間不帶 熱情的冷眼旁觀,不免又令我想起『荒人』。 對比十一年前出版的《夏日微笑》,《盛夏的事》精煉脫俗,超凡,毫不鬆散地宛如父 親漿白的襯衫,又像僧侶般刻苦毫無餘裕,是以極為嚴厲的目光回望所來徑。因之也不 免加入了道德筆法,每篇結尾往往必須給予教訓。就是讀到這裡,令我覺得,林俊穎畢 竟是老了,而我原本以為奮進一生的荒人是不會老的。我所說的老,不是指年歲漸長、 體態衰老,而是一種心態上的回歸,在無所依從時歸附了傳統,像是鄉愁、血緣,像鮭 魚回返出發的原點,回流,在我而言是一種不進則退。 這麼說不是因為我帶著銳利的手術刀,評析一本我所愛的散文集。在網路上鍵入「林俊 穎」加以搜尋,在二○一一年第一本長篇《我不可告人的鄉愁時》之前,鮮少為人討論 ,報導說他個性低調、避世、謙退,於是我們對作者的認識,只剩下他的文字。穿越時 空,我們來到相同的地景,那是台中市中正路上的中央書局。在〈夢中的書房〉一篇中 ,作者透露了少年時期從彰化越區就讀的一則往事,我讀著他提起我幼時熟悉的街道名 稱、回想自由路上高大的椰子樹,猜想他筆下所為升學率第一名的中學,應是居仁國中 吧。記憶裡,中央書局正如林俊穎所描寫,是日治時代的現代化建築,外觀簡潔,腦海 很快搜尋到它的圖片,那是外婆與阿姨逛街時,我最愛流連的場所。年少不知中央書局 的時代背景,它在政權轉移的過程裡,曾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只覺得青春的苦澀,作者 如下感慨: 那時我也一無所悉我個人的夢中書房竟然是創立於一九二六年,日據時代是台中 地區文化界人士諸如林獻堂、葉榮鐘、楊逵相濡以沫的場所;一九四七年,謝雪 紅的二七部隊就在二樓成立輿論調查所。 一個時代已經轟轟烈烈燃燒過了,書架上沒有他們的立足之地。在同一空間,神鬼 默默,我踩先輩的足跡而懵懂不知。 因著林俊穎的描述,我再一次回到了幼時居住的中正路街廓,回想起小學第一次上書法 課買字帖就在中央書局。斜對街便是我出生的惠華醫院,同樣由聖母聖心修女會所創辦。 我曾以為世界就是那樣大了。即至今日,中區沒落,都市中心往西遷移,走過中正路只 見一片破落廢墟。我也會顧影自憐,想我走過的痕跡已被抹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53.32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ook/M.1408265112.A.720.html

08/17 19:17, , 1F
08/17 19:17, 1F

08/17 22:33, , 2F
08/17 22:33, 2F
文章代碼(AID): #1Jy6kOSW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