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Edgar Morin《時代精神》&《大明星》

看板book作者 (momomom)時間9年前 (2014/08/10 18:56),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因為標題限制太短無法容納全部書名, 正確應是《時代精神》《大明星:欲望、迷戀、現代神話》 前者簡體,後者繁體)     埃德加·莫杭(Edgar Morin,阿陸翻譯為莫蘭是從英文,法文應該是發h音才對)的兩本 著作。   閱讀這種事本來就是一個巨大的拼圖遊戲,只是沒有預先畫好的圖像,每個人的閱讀生涯 最終拼出什麼來各憑本事。關於莫杭,一簡一繁兩本由他人書寫的序言可以拼出一個小梗 概。   《時代精神》告訴我們,莫杭約和Bourdieu同期,但兩人對「大眾文化社會」的看法和研 究取徑南轅北轍,1962年《時代精神》甫一出版,Bour先生寫了一篇文章說這本書的大眾 文化研究是「可悲的闡釋」、「放逐於科學世界之外」,從此這本書就被丟到社會學冷凍 庫裡了。四十五年之後,法國巴黎第三大學副教授埃里克·馬塞發現它的看法好像很有參 考價值,就把它重新發掘出來,這時(2006)莫杭還活著,還幫這本重生之書寫了序言。   然後辜振豐在《大明星:欲望、迷戀、現代神話》跟我們說,其實當初Bour先生和Mo先生 曾經競逐過法蘭西學院講座教授,只是後來Bour先生贏了,雖然年份不明,但我們大概可 以猜的出來為什麼Bour先生評論用詞這麼激烈。大凡讀過傅柯狂放的生平的都會知道法蘭 西學院的空位就是把殺豬刀,會把一切肌理和血腥都攤開。   不管怎麼說,兩本序言都在重新肯定莫杭的觀點,辜氏還說早在1980年代,不熱衷於炒作 學術流行的日本學界已經推出了莫杭的十幾本譯作,基本上是藉由日本學者的「高品味」 來肯定莫杭的學術地位。   那麼莫杭和Bourdieu的差別到底在哪裡?為何兩個人非要戰得你死我活?莫杭在序裡把說 的一段話或許可以概括說明,他將Bour先生的看法稱為「社會學簡化論思想」,並說它「 把審美的愛好和厭惡關閉在社會階級的規定性中、甚至是一定的社會—職業階層的習性中 」,「習性」被粗體化,指的當然是habitas,也就是說,莫杭認為Bourdieu是決定論的 ,而他自己並不如此。   從書名也可以看出端倪,莫杭說,是大眾文化而不是別的是我們的「時代精神」,但 Bourdieu用的卻是《防火牆》這樣的概念。兩者的分野很容易讓我們聯結到法蘭克福學派 和日常生活學派的差別。   姑且不論Bourdieu的批評是不是走阿多諾的路子,但莫杭的方法論的確和日常生活學派很 相近,任何訊號的發送者和接收者之間都不是被單向餵養的,接收者會不斷的贈以拒絕的 訊息並強迫發送者給予他們想要或需要的(想想韓劇版最常出現的讚賞:「老梗新意」) 。而在整個世俗的流行文化中也是如此,於是媒體或娛樂產業若是不將其受眾放在眼裡認 真考慮,那它注定會被市場淘汰,因為沒人「買帳」。人們需要新的東西、想看新的東西 ,這樣的力量推著產業前進,並從中產生出了屬於我們時代的特殊創意和文化景觀。   《時代精神》是規範性著作,理論的推演和案例的論證並重,《大明星》就幾乎是運用這 樣彈性化的研究眼光所寫出的一本書。在《大明星》中不會見到任何譴責的言詞,不會有 人說你花錢去看小時代是傻逼,它走的是歷史研究的路子,將好萊塢整個明星制度的建立 、興盛、衰落和社會緊緊結合在一起,如明星制度如何形塑理想男性女性、明星取代宗教 成為一種新的信仰並有自己一套的崇拜儀式、明星體制衰落後意味著什麼?總之他想獲得 的成果是:藉由明星體制我們可以看出現代文明(莫氏原用詞)的什麼。而這不折不扣是 一個社會學式的研究。   總之,對大眾文化有興趣的可以讀讀看,兩本都不難讀而且題材又親切,翻譯不管簡繁都 算清楚流暢。它還會告訴你很多小知識,譬如「中毒」這個詞1930年代就有了,只是他們 可能對克拉克蓋博中毒而我們對都敏俊中毒。日常生活學派不管是研究方法還是觀點,說 服力都極強,值得在其建構好的基礎上繼續思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2.109.18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ook/M.1407668205.A.150.html

08/10 23:24, , 1F
推!
08/10 23:24, 1F
文章代碼(AID): #1Jvq_j5G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