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查爾斯‧泰勒《現代性中的社會想像》

看板book作者 (momomom)時間9年前 (2014/08/09 21:47),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邁向另一個與現今不同的「社會」如何可能?或者是說,「社會」是怎麼能夠改變的?是 這本書要處理的問題。    不同於唯物論者們會採取的經濟交換或生產方式等「物質條件」的變革造成了社會的變革 這樣的看法,這位研究黑格爾和現代性論域的大學者認為「社會」的改變是因為有「另一 種的道德秩序的想像」出現,而這道德秩序(往往是理想化)的想像引領著人們前進和調 整,於是社會得以不同。   既然是道德秩序,則涉及的是應然的問題。面對實然,某些人提出了「我們不應如此活著 、我們不應該受神與國王的奴役、我們應該獨立賺錢養活自己、我們應當是個完整的個體 」等等在當時未必能如是但長久應要如是的「想像」,查爾斯泰勒說他用「想像」所欲指 涉的並不是一種白日空想,不是「概念的任意延伸」,而是可以被理解然後實踐的「一整 套規範性概念和圖像」。   而這一整套規範性的概念和圖像在現代世界中是哪些,查爾斯泰勒先畫出約莫十個和前現 代社會不同的景況:「大抽離」、「經濟做為客觀化的實在」、「公共領域」、「公與私 」、「享有主權的人民」、「滲透一切的秩序」、「直接社會」、「能動性與客觀化」、 「敘事模式」、「世俗性的意義」然後論證它們是如何先經由一批人「想像」然後「理解 」然後「實踐」然後「改變」的過程。不難看出這十個景況內有某些是現代性問題討論中 已幾乎被接受為定見的觀點。但查爾斯泰勒的意旨並非在描述這些景況如何在現代的生活 中運作,而是他們怎麼出現、如何起頭、遭受了什麼樣的困難與挫折的問題。準此,也就 需要做爬梳歷史材料的工作。但也正是在這點可以看出泰勒稍弱的地方,除了盧梭和洛克 等一些零散的政治學上的意見,依賴的大多是已被認可的當代學者(如哈伯瑪斯)的研究 成果,或許論證的邏輯沒有問題,但論證的素材並不豐富,到了後面幾章更幾乎只有觀點 的提出,而缺乏足以服人的證據。蔡錦昌的推薦序說這本書是「大題小作」的學術「小」 品,良有矣也。     不過它還是能給我們某些啟發,譬如「公意與眾意」的問題。318開始,對數量問題的 執著是顯而易見的,在「我們的民主社會」,多數者似乎就具有正當性,於是大家都拼了 命的要取得多數的權杖,但泰勒提出了「公意/眾意」兩種意見的區分,他並沒有繼續深 入,但我想抵抗眾意這種往往是粗暴的大多數的時候,訴諸公意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第二個是社會轉變之際會先出現一種「道德秩序的基礎」。泰勒擔憂會被批評為過於菁英 主義,但他認為新的社會想像的提出往往是從一批傑出的思想人士開始,然後再蔓延至整 個社會,同樣也是在318,我看到了一批台灣傑出的優秀心靈正在(或許是開始很久了 )想像另一個不同的台灣,並努力地試圖用嚴謹的論證來說服腦中尚未建構新圖像的整個 社會,泰勒說社會的變革,唯心和唯物是不能截然二分的,或許真是如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2.109.18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ook/M.1407592071.A.E3D.html

08/09 23:16, , 1F
推 想看這本
08/09 23:16, 1F
文章代碼(AID): #1JvYQ7uz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