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遇見林徽因-愛、建築、文學的一生

看板book作者 (愛看書的凱西)時間10年前 (2013/09/16 13:56), 編輯推噓6(600)
留言6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一直非常喜歡林徽因的詩,認為她的才氣甚至超越徐志摩。 不過偶然間,在某個建築論壇上看到關於她的介紹:「少有人 知林徽因在建築上的成就,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建築師, 其傳統建築著作,一直是從事中國古代建築史或文物古建築的 重要參考工具。」一時大為好奇,正好之後在書店逛到這本 傳記,立刻一頭栽入,急著探究其中的來龍去脈。 說來也巧,在這之前讀了阮慶岳和顏忠賢的小說,兩位都是 建築師,當時便納悶著建築與文學間,是否有強烈的相關。待 讀完林徽因傳方瞭悟到:建築具有很強之實踐性的特點,正和 詩歌、書法、繪畫、音樂、電影等相通,都是讓生命更加美好 的努力。從這一點看,醫學也是創造世間光亮的,難怪醫師 作家契訶夫、毛姆、柯南道爾等,讓人如此地著迷。 扯遠了,回到這本美妙的傳記。關於令人痴迷的徽因女神, 至少可以搜尋到十多種傳記,張清平所寫的這部相當精彩。 不僅對林徽因、梁思成夫婦終生摯愛的建築多所著墨,同時 也以開闊的視野、充分展現民初京派文人們(金岳霖、沈從文 、聞一多、張奚若、陳岱孫、沈性仁等)的自由主義,及昂揚 的精神風貌,讀者能從中感受到美好的歷史氛圍。可想像的, 張清平此處落筆之真誠,必定出於她對那一風起雲湧時代的 探尋和渴望(寫得真是好)。 林徽因自是當代的佼佼者。 出生於名門世家,父親是司法總長,從小物質條件非常優渥; 嫁給同樣出身世家門第的梁思成(梁啟超之子),北總布胡同 時期,他們的精神條件更處在極度輝煌的階段。但到了人生的 下半場,優渥的環境忽地轉為戰亂、疾病、貧窮、流離失所。 長年的磨難照理說該擊倒原先養尊處優的這對夫婦,然而, 極度困頓卻未使他們放棄學術研究,反倒自始至終堅持著自我 追求、從未曾忘卻初衷,所謂的”實踐性”竟能至此境界.... 不禁邊讀邊自問:何謂對建築真正的熱愛?唉!真會被書中所 述這些部份,一次又一次地打動。 林的少女時代,可說是擁有生命中的所有美好,青春美貌、 熱情幻想、無私愛戀、飄逸出塵....可隨著結婚生子,在歲月 的流逝中,在日復一日的柴米油鹽磨損中,其精神空間和生活 空間卻未日益狹窄,其生命光澤和質感,也不因美好的逝去( 甚至包括死亡的威脅)而稍減。人世之成住敗空,我想她作了 最佳的演繹,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果實,在天地裡靜靜地綻放 和結出,這樣的女子,無怪乎一生依戀林徽因的金岳霖寫她是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熾熱的頌贊、激情 的飛瀉,讓人沈浸在極度的美麗裡,對彼時彼世,生出無限的 神往。 說到金岳霖,人間少有的至情至性者,他的精神氣質與磊落 襟懷也是超凡脫俗的。這位對康德推崇備至的哲學家,真正以 生命實踐了「理性是靈魂中最高貴的元素」,將其對林的戀慕 深藏於一生。內在雖燃燒著狂烈的感情之火,仍始終不渝以 最高的理智駕馭自己的感情。徐志摩、金岳霖、林徽因、梁思 成之間的波瀾,一直是多方爭議的話題,本書的觀點和根據 史料所作的處理,個人認為相當值得一看。 金岳霖對林徽因的深情並非單方面的,書中引述了林洙(梁思 成老年的續弦伴侶)的敘述,林徽因曾向梁思成坦承她同時 愛上了兩個人,在說這段不可思議的歷史之前,我覺得該先 了解一下林的思想。在某文學評選的聚會上,她曾提出一個 明確的文學觀點:「文學作品最重要的是誠實。誠實比題材的 新鮮、結構的完整、文字的流麗更重要。」我想只要是書迷, 讀到這見解沒有不大為震動的吧!如此貼近文學本質、充盈和 豐滿的內涵,其實也就是她散放迷人光芒的靈魂精華—情感上 橫溢奔放,理智上進退有餘,作品與人生因而充實偉大—這和 金岳霖的理性氣質不謀而合啊! 那麼來說那不可思議的歷史。事情發生在梁思成赴外考察回來 時,林徽因向他哭訴"愛情的苦惱",要丈夫替她拿主意。劇痛 的梁思索了一夜,告訴徽因,她是自由的,他願意尊重她的 選擇。這事為老金知悉後,他也思索了一陣,最後承認自己對 林的愛不如梁那麼深,從此將這段感情昇華為高貴的精神交流 。這三人都不可思議:梁的成人之美奠基於真正的愛;老金 可貴在說到做到,甚至林死後多年仍摯愛不移;但最令人敬佩 的還是林的坦然,她不曾考慮把這段感情藏在心中成為秘密, 追求誠實的品格不僅實踐於文學中,也在建築中、在生活中。 這三人一生都是最親密的朋友,甚至梁思成的孩子還為保持 獨身的金岳霖養老送終。他們的故事讓人看見,在紅塵中愛的 最高境界真實存在,這境界可以是生死相許,也可以是執子 之手、可以是相濡以沫。 林給友人沈從文的書信當中曾有一段動人的文字:「我認為最 愉快的事都是一閃而過的,在一段較短的時間內迸出神奇的 火花—如同兩個人透徹的瞭解—一句話打到你心裡,使得你 理智和感情全感受到一萬萬分滿足;如同相愛:互相以彼此的 存在為極端的幸福....」從文章裡透出的思想,隱隱感覺得到 一種心靈最深處的珍藏,那是將生命中最激烈的感情昇華而成 的平靜。許多人最鍾愛的作品《情願》,幾乎就是這段美麗 文字的詩歌版。 張清平在她的書裡形容這對夫妻的愛:「用他們終生痴迷的 古建築來比喻,梁思成就像一個宏大的結構和支柱,是堅實的 基礎和樑柱,林徽因就是靈動的飛簷、精緻的雕刻,美麗的 欄額,他們兩個的組合就成為一個藝術品,如果光有厚重, 那麼就失去了藝術的飛揚、靈動。如果光有靈動和輕盈,就 失去了藝術的堅實和厚重。 」本書最吸引人的,除了對民初 才子們志趣品格的勾勒,再就是傳奇與浪漫之外,對建築的 豐富與詩意之發掘。要認識林多元的才華,決不能錯過這一 領域。 前陣子沈浸在張愛玲那「星沈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 的聰明文字時,曾隱約覺得張的了然世情雖無可置喙,卻仿佛 還少了點什麼。然後讀到了木心先生一篇石破天驚的評論文, 他在《素履之往》中這樣描述張愛玲:「她是亂世的佳人, 世不亂了,人也不佳了。」當下驚訝難抑,木心和張愛玲, 兩位放在天平上,喜愛的程度是沒辦法分出高下的。要說萬分 敬重的木心胡扯,當然不能,但要承認他評論的張愛玲是客觀 的,更是不忍。但經過林徽因傳的深刻洗禮,稍微釋然了些 —除了敏銳精準的人性,讀讀寫人生境界的大器之作,也是 好的。 -- 我的部落格:http://blog.sina.com.tw/cathysheu 我的書櫃:http://www.anobii.com/cathysheu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71.23.4

09/16 14:42, , 1F
09/16 14:42, 1F

09/16 17:14, , 2F
推!!
09/16 17:14, 2F

09/17 00:09, , 3F
09/17 00:09, 3F

09/17 04:01, , 4F
純推
09/17 04:01, 4F

09/18 09:42, , 5F
說得都想找來看了 XD
09/18 09:42, 5F

09/22 01:42, , 6F
推 感謝介紹!
09/22 01:42, 6F
文章代碼(AID): #1IDfrzJu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