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日安憂鬱

看板book作者 (愛看書的凱西)時間11年前 (2013/07/07 08:48), 7年前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顧城說:「我所渴望的美,是永恆與生命,誰知它們竟水火不容:永恆的美, 奇光異彩,卻無感無情;生命的美,千變萬化,卻終為灰燼。」若以這首詩 來描繪莎岡,還蠻貼切的。不妨認識認識這顆曾引領女性思潮的時代記號吧! 莎岡的名言"讓自己幸福,是唯一的道德",這樣溢滿自我意識的放縱輕狂, 在50年代可是頗具影響力、能夠掀起時代顛狂的。而除了善用特異獨行來創造 話題,這位迷人女作家的實際人生,更十足體現瘋狂主義:毀滅性生活、不講 責任、迷戀激情、歌頌慾望、生命恣意燃燒……讀她的傳記,很難不想到膚淺 二字。 但《日安憂鬱》卻不乏創作本能、激烈性格…等等優異作品的本質,這部讓 莎岡打響名號的處女作,平心而論,可能是媒體捧出的寵兒,不過除卻種種 完美的包裝,她的確還創造出言情小說之外的文學價值,甚至是具有某種哲學 深度的。 康德告訴我們,順從慾望事實上讓人成為慾望的奴隸,這並非自由;痛苦與 歡愉也不該是主宰我們行動的趨力,惟有理性能使人特別。對於這些,莎岡 偏偏完全地背道而馳。她也深刻地感受理性與人慾交戰的苦楚,但屈服於肉體 的欲望與衝動之時,卻自在而安適地繼續前行。康德強調尊嚴,主張誠實的 價值,她卻隨時撒謊來保護自己、過著自導自演的戲劇人生—這樣的任性小孩 ,給予讀者的,究竟是什麼樣的思想? 或許就是那世人眼光裡的不可理喻,以及顛覆完美價值的瘋狂與勇敢,那敢於 被苛責、敢於被嘲笑,對自己信仰能全然交付的獻祭精神吧!《日安憂鬱》 裡瑟西爾天人交戰所做的最後選擇,並非完全是感官與享樂的,就拿全書的 第一句話(最能顯現作家才華的東西)來看: 這是我從未體會的感覺,一股令我鬱悶卻又感覺溫柔的情懷,我不知為它冠上 「憂愁」這個美麗嚴肅的名字是否合適。這股情懷如此充斥我心,如此自私, 使得我幾乎為之感到慚愧,因為我一直認為「憂鬱」是很高貴的。憂鬱,我 以前沒體會過;我只體會過鬱悶、遺憾,偶爾也體會過悔恨。今天,一股莫名 的情結就像絲縷一般把我纏繞其中,又煩人又溫柔,使我和其他人疏遠。 破題的字句間有許多自我否定的批判,我想這正是本書的魅力所在,主角 瑟西爾對於自己過著逸樂、本能的生活竟是時時自省的,對於象徵普世價值的 安娜(此角色塑造之成功真令人折服),也能欣賞她的高貴與光輝。任性 與謙虛並存的特質,真是迷人極了—能想像恣意輕狂與謙遜內省同時兼具嗎? 瑟西爾的「誠實面對自己」看似膚淺,其實是經深思過的自由意志,若說 宗教始於相信,科學與哲學始於懷疑,那麼她的放縱原來是理性反思的結果 ,真有點不可思議。 順帶一提(莎岡的個人色彩太耀眼,任何其他特質只能是順帶提),本書的 文學性亦有突出的表現。貫穿全書、象徵熱情與慾望的太陽;具有陰柔而溫暖 之母親意象的大海;做為求婚場景的豪華賭場也有豐富的想像空間 ......莎岡 如迷霧般的文字之美,將原罪描寫得極為動人;人物塑造也出奇地優秀,鮮明 深刻的形象躍然紙上,在激昂多彩的戲劇高潮之間閃耀光芒。這些都出於天生 作家的創作本能。 瑟西爾的少女情慾,熾熱狂暴得讓她在不覺間運用激情的魔法,挑撥玩弄了 身邊最愛她的人們,最後發生無可挽回的悲劇、愛情亦轉瞬即逝。但平庸乏味 的人生還是像個誘人的陷阱,使她忘記了生命的火焰燃燒後就會有灰燼,無可 救藥地繼續遊戲人間,專注在一瞬之間的幸福之莎岡哲學,令人費解卻又目眩 神迷。

07/09 16:31, , 1F
07/09 16:31, 1F
※ 編輯: cathysheu (116.241.151.28), 10/30/2016 15:16:04
文章代碼(AID): #1HsBhmXL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