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欺瞞為什麼是溫柔的:《拜訪糖果阿姨》

看板book作者 (Chuck)時間11年前 (2013/05/09 17:58),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欺瞞為什麼是溫柔的:讀伊格言《拜訪糖果阿姨》 伊格言的第三本小說集終於不是以某種變種人命名了——不管是甕中還是噬 夢,伊格言前此小說的「人」總是有點不太「正常」或說讓尋常人有點難以 接近。從人變成「阿姨」,小說的調子就溫柔了下來。 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會用「溫柔」這個詞來形容伊格言的小說(這個詞不 是應該專屬於高翊峰嗎XD),雖然他之前的情詩看起來確實很溫柔,我還是 告訴自己,那個不管是在演講、上課還是在薑母鴨小攤喝酒的時候都不怎麼 笑的人,不太可能把小說寫得柔軟到哪裡去。然後我就被《拜訪糖果阿姨》 溫柔地打臉了。集子裡佔最大量的主題是家庭故事:〈拜訪糖果阿姨〉、 〈角色〉、〈那看海的日子〉、〈島上愛與死〉、〈獎座〉和〈思慕微 微〉。這些家庭總是有某種程度的殘缺或遺憾,而在故事背後驅動情感的, 則都是人們如何抱著這種殘缺遺憾,卻拼命把苦往肚裡吞而試著溫柔待人的 心思。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島上愛與死〉和〈那看海的日子〉這兩篇。前者很明顯 是在向施明正致意,施明正作為一個入獄過的政治犯,出獄之後寫了一系列 自傳性極強的小說,這些小說極狂傲也極卑怯,顯示了他嚴重的精神傷害。 而伊格言版本的〈島上愛與死〉卻是一種完全相反的政治犯餘生:敘事者跟 陌生小孩的逗玩,顯示他其實非常渴望那段已經失去的家庭生活,但他選擇 離開家庭,以免自己的精神傷害波及女兒(以及在小說中沒有出現的其他 人)。施明正和他的角色是不會在意這種事情的——那樣現代主義式的、陷 入酒神狂熱的人們,他們所受過的所有傷害都會滿溢出來,造成周遭人們更 多的傷害。而《拜訪糖果阿姨》的角色們受傷之後,卻只把傷害鎖在自己體 內。──但我們很難說這是一件好事,世界的殘酷並不會因為你的含淚吞下 而減少;質量守恆定律在這裡是反向的作用著的,雖然表面的寧定是被維持 住了,然而倒轉了方向的情緒能量卻會在自己的體內加乘衝激。 相對的,〈那看海的日子〉雖然寫得很輕,沒有〈島上愛與死〉那樣沈重的 背景,但讀起來卻是更有一種危危輕顫的感覺的。這次的標題指向了黃春明 ——黃春明那篇小說的中心意念是「想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在這個脈絡 下去考慮伊版的「看海」更添一層意義。敘事者先是和無緣的舊情人見面, 又在舊情人安排下與不知情的女兒對坐在速食店裡。在幾段對白裡,敘事者 欲言又止,因為不想明說「大人之間的事」以免傷害到女兒,然而女兒卻像 是早就體解了,並且同樣隱瞞著自己的體解以體貼父親。小說巧妙地透過兩 組對位的「偷窺 / 偷聽」聯繫了兩人的情感:先是之前舊情人偷窺敘事者 的生活,把敘事者無聊沈寂的家庭生活想像得無比幸福,而有了繼續生活的 勇氣;再來是當下敘事者跟女兒偷聽隔壁桌父子對話,那對父子自己的疲憊 困境在敘事者的心裡竟也營造出一幅幸福圖景。兩個父親的無奈與溫柔在此 互相對照,由於結構上的對應安排,隔壁桌那個或出於天真、或出於善意編 造說了長頸鹿之事的小孩,也與女兒對敘事者的體解的沈默聯繫出了意義。 這就是伊格言這系列小說反覆致意的,一種細膩的「移形換位」。在這些小 說裡,角色彼此身上的困境都是無解的,但於是在無能為力的他們身上,溫 柔的全部努力便只能是欺瞞。讀這些小說的時候,我一直想到前一陣子那個 老伯伯買白鯧魚的廣告裡,孩子打電話說「這次忙,不回家」時,老伯伯臉 上一瞬閃過的複雜表情。《拜訪糖果阿姨》的角色們臉上都是這樣的表情 吧。但是瞞來瞞去終究不是個了局,在全然糾結的時刻,小說家終究還是不 忍心地出手了——他藉著一顆滾到腳邊的球、公寓裡細細的漏水聲、套著鐵 罐的小貓之類的日常細節,向角色也向讀者提示了彼此理解的可能性。那些 突然跑出來的小細節都不是偶然的,情感透過它們被輕輕地提示了一點,但 也只有一點點,因為它們不是俗濫的一對一象徵,讀者很難三言兩語解釋那 到底是什麼意思;也因為這樣的提示畢竟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彼此理解也並 不一定能導致困境的解決。然而,我們卻都感覺得到把它們考慮成某種啓示 能讓心裡好過一點,因為它們跟生活的重點彷彿無關卻又彷彿有關。它們可 以讓我們暫時忘記那些無法解決的事情,就算只有幾秒鐘。 這或許也是小說家在溫柔地欺瞞我們——讀這本書有一個「威利在哪裡」式 的小小樂趣,就是找出第二篇以後的小說中「糖果阿姨」到底在哪裡。以個 別小說的結構來說,它出不出現其實沒有太大的影響,但伊格言安排它出現 的時機也透露了一些事情。它幾乎都是作為哄騙孩子的藉口而出現的,「糖 果」是甜的,而「阿姨」是女性長者的模糊代稱,兩個詞加在一起,就是要 把成人世界的傷害用甜美柔和的模糊話語遮掩過去。我們每一個人都非常需 要這樣的遮掩吧,不管是小說內欺瞞人的,被欺瞞的,還是在小說之外書寫 著的作者與觀看著的讀者。我們多少都期待我們是還會被這樣欺瞞過去的孩 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45.65.181

05/09 23:11, , 1F
05/09 23:11, 1F
文章代碼(AID): #1HYtD7rk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