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師、溼、失─王聰威《師身》

看板book作者 (饅頭say hi)時間12年前 (2012/08/03 12:05),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師、溼、失,這幾個字,我想是對這本書最好的注解。 http://blog.roodo.com/mento/archives/20110788.html 「究竟是怎樣的愛情,讓社會如此不安?」 這是我第一本王聰威的書,對於王聰威,我其實不甚熟悉,只知道目前是《聯合文學》的 總編。不過對於作者來說,有哪些人認識他恐怕完全不重要, 會知道這本書,是博客來網路書店的廣告。 說來好笑,在出版公司工作,因為需要搜集各大報社雜誌的文章,所以每個月都會收到《 聯合文學》雜誌,但我並沒有因為工作之便而熟讀裡頭的文字。 昨日正逢蘇拉颱風侵襲台灣,意外獲得了一日颱風假。 野因為這個意外的假日,我得以將擱置數日的《師身》翻開第一頁。 閱讀之時,聽著窗外風聲躁作, 溼淋淋、灰陰陰的天,正是我讀完此書的心靈狀態。 不是被雨淋的那種半乾未溼,而是被丟進水池中、徹底溼透的狀態; 從水池中被拎起之後,又被狠勁的風刮得很是疼痛, 這天氣,正適合此書的氛圍。 據作者所言,《師身》的靈感來自於一則真實社會新聞;37歲的女老師與15歲的國中學生 相愛。 我不願探究新聞的事件內容,新聞通常只是結果,而大眾僅以世俗眼光與價值觀對其進行 「探問」; 小說家著重的是「過程」,而這也是我感興趣的部份。 新聞或許只是過眼雲煙,小說家厲害的正是抓住這些浮煙,敏銳的抓取其中的故事。 作者以女老師為主軸,深刻書寫女性的心與身體、理智與欲望,以女體為線索,循線探尋 心底最幽微的情感。 「究竟事情是怎麼發生的?」沒有人可以回答,當事人自己恐怕也說不明白。 這個事情,簡單說就是「愛情」啊! 只是當兩人的愛情掛上了「老師/學生」、「37歲女/15歲男」如此關鍵字,就不再是美 麗的愛情,而是社會中的毒瘤。 它是如此不堪,卻又如此動人;一旦赤裸裸的攤開,道德失衡、天理不容。 在社會輿論中,女老師被貼上誘拐的標籤,但是當道德直指背德的同時,就戀愛的本質來 說,師生戀究竟違背了什麼? 王聰威在訪談中說過:「幾乎每一種戀愛都有其必然的道德曖昧性,使我們戀愛時感到有 禁忌感,因此而產生更強烈要擁有對方的衝動。師生戀只是在某一方面多那麼一點點,而 另一種戀愛則是在另一方面多一點點,我想是性質上的不同而已。」 多少道德的標籤,壓抑多少最真實的情感,我們需要秩序,然後將真實驅逐在最遙遠不堪 的陰暗角落;小說家將其拾回,付予生命與多面的角度。 平面的新聞事件不再只是瑣碎而無謂的細節(包括當事人的背景身分), 也不再只是我們飯後閒磕牙的話題;「欸欸你們知道最近…」「蛤怎麼會這樣…」 而是最真實的你我他。 其中一段我印象非常深刻。 隊長(女老師的朋友美香的前男友)擅長摺紙,在小孩子面前將普通的一張紙折成一隻青 蛙; 第一次折出來的,最有生命,即使不小心摺壞、不成形了,小孩仍舊捨不得丟去,小心翼 翼的收著,唯恐壞了青蛙又重新蹦跳出來。 如果折壞了而想重新再摺,反覆調整第二次、第三次,即使好不容意重新摺成完整的形貌 ,卻已皺巴巴、軟爛不堪,小孩對其已毫無興趣。 我覺得這只摺紙青蛙就像女老師,即使不成形(社會所謂的正常形體),卻最有生命力, 哪怕棄之一旁,也會頻頻回頭、無法忽視。重新調整成形了,卻已軟爛不堪,外表另人接 受了,卻被真實拋棄,成為一具空殼。 恐怕在某部份,我們奮力調整自己,終究成了一具軟爛的摺紙青蛙,遺失最初的真實。 或許看完這本書,想去搜尋「師生戀、國中生」等關鍵字,去探究真實新聞的內容,我不 可避免的做了這件事情,找到符合書本所提到的故事背景。 然後呢?只覺作家不愧是作家,就像是魔術一般,將一張平凡的紙摺成了有生命的青蛙。 很喜歡這本書,但仍希望故事能夠再多向外延展, 中間的細節我想是足夠的,前後的時間線再拉長一些或許會更充足, 我想這是由於喜愛而延伸出來的不滿足吧(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5.132.211

08/03 21:47, , 1F
這本好看!
08/03 21:47, 1F

08/03 22:26, , 2F
好看~或許不堪才是真實~也讓我一直聽林憶蓮的遠走高飛
08/03 22:26, 2F
文章代碼(AID): #1G6qu8PN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