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After the World Crashed──《黑暗中的 …

看板book作者 (當耳語成真...)時間13年前 (2010/10/10 03:34), 編輯推噓0(002)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誌原文 http://www.wretch.cc/blog/kapon/13785539   初次接觸到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的作品,是在書店偶然翻閱到天下文化於 2009年重新出版的《孤獨及其所創造的》,一本關於他與他父親生命記憶的回憶錄。他在 書裡用一種極為淡漠、疏離的語調,述寫著自我、父親與其家族之間交互纏合的命運軌跡 ,其中大量湧現片斷、跳接的閃爍意象兀自呢喃似的串接起作者的意識之流,同時也讓人 著迷於他那恍若囈語一般的文學語言。   再一次邂逅奧斯特的小說則是2008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所出版的《黑暗中的人》,敘 述一個七十二歲的老作家在無數個寢而無寐的夜裡用故事撫慰自己的故事,對於同樣深受 失眠所苦的人來說,這確實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意象與題材。在這本小說當中依舊可以看到 奧斯特長於鍛接跳躍意象的筆觸,並且把這樣的作法進一步延展到小說的敘述脈絡裡,讓 整個故事和故事裡的故事在所謂的「虛實」之間層層疊疊套合在一起。像是俄羅斯娃娃一 般,每打開一層都有意外的發現,令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然而隨著敘事圖譜的開展,從穿插交錯的故事線裡拼湊出來的卻是一幅荒敗的景像; 歷經兩段失敗婚姻的衰老小說家,雖然最終仍與前妻破鏡重圓,卻也因此飽嚐了喪偶之痛 。在一次嚴重的車禍之後,他不得不和唯一的女兒同住在一起接受照顧,以一種十足痿弱 、不堪的形像存在著,徹夜被過往痛苦的回憶所抓攫。而他的獨生女幾乎如同版畫那般複 製了父親的婚姻生活,只不過她扮演的是受害那一方,遭到丈夫的背叛之後選擇和自己的 女兒相依為命。最後則是老作家無辜的外孫女。女孩有一個男朋友,和所有的青春戀曲篇 章一樣,兩人的感情在無聲無息中悄悄蔓延卻也以同樣的姿態消逝,但唯一不同的是這男 孩在陌生的伊拉克戰場上以最悽慘的方式丟掉了性命。   透過這樣的敘事框架保羅‧奧斯特組構出一個孤寂的意象,同一屋簷下擁有血緣關係 的三個人努力維繫家庭的完足感,卻同時懷抱各自的傷痛在無可逆返的現實當中掙扎著找 尋生存下去的力量。這不禁讓我想起在碩論中處理的一個主題──小津安二郎電影裡家園 崩解議題的象徵意涵。實際上作者也藉由書中人物之口談到了小津的《東京物語》,儘管 詮釋觀點不盡相同,但從這樣的並置不難察覺出其中的寓意與共鳴。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往 往聚焦在家庭走向潰散的過程,以及這種走向瓦解的必然性,藉由日常生活瑣事的堆積及 其細膩的變化,烘托出凡常人生中必然遭遇的失落與無奈。小津從中所欲傳達的則是人生 的無常與流轉實乃無可避免,不論多麼的感傷、悲苦、甚至不堪,都是凡人生活中的一部 份,既是必然,也就能夠加以接受。   在《黑暗中的人》裡面也可以探尋到類似的情感;當祖孫二人向彼此展示內心中最深 沉、幽暗的傷痕時,女孩失望地問她的外祖父「人生為什麼會這麼可怕」?老作家答道「 因為它本來就是這樣,這就是它的全部,它就是這樣的」,彷彿應和著《東京物語》裡京 子和紀子之間的經典對白(那這樣人生不是太令人失望了嗎? 是的,人生是令人失望的 )。小津經常將無奈、蒼白與頹敗的氛圍封滯在電影最終幕的靜物裡,為影片留下一道長 長的餘緒,任由觀眾咀嚼或是憑弔。但奧斯特的小說似乎不願就此止步,他在書中引用了 羅絲‧霍桑的詩句「當這個怪誕的世界繼續向前」做為小說的註腳,以一種存在主義的姿 態探問如此充滿毀滅性的崩壞中人的生存樣貌與意義。   當你所熟知的那個世界不復存在,而原先堅信的一切不再穩固的時候,應該以什麼樣 的方式去面對完全塌陷的現實?當這世界已然失序近乎怪誕、癲狂的時候,又該如何找出 生存的意義?《黑暗中的人》在某種程度上觸及了小津未曾談的部份,亦即人在生命崩塌 之後的存在樣態。這怪誕的世界仍持續前進著,仔細玩味這句詩句其實透露出一種雙重意 義;它指出了生命中可能遭遇的傾頹、崩壞狀態,同時卻也暗示隨著時間持續向前推移, 在這一切的怪誕之後仍存在許多的契機。一如書中失眠者的形像隱喻,即便失去夢境蔭翳 的夜晚充滿苦澀與寂寥,但再怎麼漫長的夜也終究會有拂曉的一刻。   雖說在家庭崩解的意象上《黑暗中的人》演繹出一種小津式的情調,然而保羅‧奧斯 特到底不是小津安二郎,他在小說當中將造成家庭潰滅的巨力指向了戰爭的傷害(這點和 小津安二郎截然不同,對小津而言家的潰散本就屬人生悲歡離合之必然,毋須任何理由) ,有趣的是他嘗試用主人翁腦海中另一場虛擬的戰爭「修正」、逃避現實生活裡悲劇產生 的源頭。可是由於老人晦暗的記憶陰影不斷滲漏,最終使得為了自我療癒而衍生的敘事無 以為繼。如果將敘事的行為視為某種文學內涵的象徵,那麼或許可以說老作家的敘事失敗 正意味著以文學做為抵抗或救贖手段之不可能,而這近乎宣告文學破產的安排把小說人物 置諸一個更黯淡無光的荒原中,進一步突顯出個人生命的全面塌陷與崩潰。   儘管如此,身為小說家的奧斯特畢竟還是維護著他所信仰的文學,因此給了這部小說 一個充滿微光的結局(這裡再次看到先前出現的小津調);雖然三人各自背負的傷痕仍在 ,並且帶著強烈的不確定感,但對於未來的更多可能也都藏寄在每個天明之後。嚴格說起 來《黑暗中的人》結局表露的或許沒有比小津多到那去。然藉由對生命崩毀情境的直觀與 逼視,保羅‧奧斯特所傳達的毋寧是人生過程中不管遭遇到如何的挫折和磨難,永遠都存 在著再起的希望與機會,即使這個世界繼續走向癲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4.172.123 ※ 編輯: kapon 來自: 122.124.172.123 (10/10 03:35)

10/10 10:41, , 1F
10/10 10:41, 1F

10/10 16:27, , 2F
布魯克林的那善先生我滿推薦的,溫暖人心的小品
10/10 16:27, 2F
文章代碼(AID): #1CiCEywi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