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偷窺與舊文獻

看板book作者 (8-BALL)時間14年前 (2009/11/19 20:5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誌圖文版: http://ngtsinlam.blogspot.com/2009/11/blog-post_14.html (圖:戰後初期舊名片) 有些舊書店不只賣舊書,也兼賣書裡夾藏的、或與書一起從古物商秤斤批 來的文獻。這些紙本文獻種類千奇百怪,可以是字畫、書信、便條、名片、書 籤、明信片、相片、證件、獎狀、票根、獎券、兌換券、通知單、傳單、廣告 ......等等。這些對原主人已經沒有用處的東西,在舊書店裡成為我們「偷窺 古人」的入場券。 曾聽說國外有一篇短篇小說,敘述甲乙兩人為了倒垃圾而在電梯相遇,甲 但憑乙手中透明垃圾袋顯露的家常廢棄物,便能詳細說出乙家大小事。又聽說 曾有人為了作張愛玲研究,特地搬到張愛玲住家附近,每日待她提垃圾至屋外 丟棄,便先把垃圾搬回家整理分析一番;最後寫成的張愛玲研究,投稿到某刊 物,刊物主編思及資料來源並不正派,遂不採用,但日後甚為後悔云云。 以上兩則都是道聽塗說,下面講個親眼見過的經歷:吾大學室友曾某,迷 書法成癡,曾超時臨帖以致肌肉發炎,連醫師都警告他不可繼續寫書法。某日 經宿舍樓下垃圾場,見一拾荒者在場上撿破爛,在一堆廢紙中端詳他習寫丟棄 的作品。曾某大奇,前而詢之,方知拾荒者長期在此撿破爛,注意曾某書法已 久,是故對曾某書道歷程知之甚詳,其各時期之增長退步侃侃談來,竟無一不 中,曾某遂奉之為上賓。 噫,垃圾之用大矣。 話題轉回舊書店。舊書店裡的文獻,有時候比書本告訴你更多事兒----這 些東西,永遠比經過編排潤飾、一字字填進稿紙、一字字印成鉛字再經過上級 審查、出版的書刊能展現出更貼近我們的生活與秘密。 甚至有時候,舊書裡無意間挾藏的小玩意,比舊書本身更耐人尋味。林燿 德在短篇小說「惡地形」曾這樣描述,堪稱貼切: 這張風景明信片原本夾在一本舊書中,書是在舊書舖買到的,「五零年代 的電影新潮」,殘損的封底用奇異墨水粗獷地標示價格,10元,老人用那隻書 寫過無數價格的右手接過我的鈔票,他的左手和右手同樣黝黑、脆弱如浸濕的 餅乾,微微顫抖地把包在半邊舊報紙的書遞給我,書不久就丟了,因此嚴格地 說起來,這張風景明信片是用十元買來的,附帶的贈品是書和包書的報紙。 最能揭露私人秘密的自然是書信與日記。曾買過某名作家的一小批家書, 雖然作家已然仙逝,然而其後人尚在,在此不便完全公開。這批書信裡面揭露 作家家中成員的聯繫互動,真情自然,溫馨可愛。 自然有些書信不是都能公開的,甚至連洩漏一點大概內容都不行----曾聽 說某舊書店曾賣出一批書信,其內容之驚世駭俗,信不信由你,就算壹週刊敢 爆,買主也沒那個膽去投書。 前些日子進了一批舊名片,年代約是日治時期到戰後初期。原主人不是無 名之輩,因此擁有的名片亦多名士所有,匆匆瞥過,光文學界叫得出名的就有 張文環、王白淵、林佛國等人。早期名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背後常有題字, 敘述某某人提此名片來拜會等等,尚留傳統拜帖之古風。 (圖:林佛國名片) (圖:王白淵名片) (圖:張文環名片) 上回講豐子愷時提過兒童畫,藉這機會講一講。曾收過日治時期的兒童畫 作,圖畫紙背後署名「藍彩潼」,部份並有教師評分。「藍彩潼」用google查 詢,恰好也只能找到一個人----一位1924年出生,現今已經八十多歲的劍道高 手,算起來與圖畫年代亦能相符;若真是這位藍彩潼老先生,那就太巧了。畫 作中最耐人尋味的是這一張:一個打綁腿,帶腰刀的人,要踩死一隻地上的蟑 螂。 (圖:藍彩潼畫作) 何等詭異,整張圖只有一條腿,一隻蟲,而這是六七十年前一個孩子(頂 多是十來歲少年)的圖畫。觀畫中人裝束,應是日本士兵,若然,這幅圖畫當 作何解?日本大力推行整潔衛生運動,撲殺害蟲不遺餘力?能為天皇效命,徵 召為日本兵很威風,掃蕩英米狗畜如同踩扁一隻蟑螂?日軍鐵蹄欺凌之下,臺 灣人民就如同這無助的蟑螂?----這麼一想,越看那隻蟑螂的形狀,還隱隱約 約越來越像臺灣島。 所以我們能從舊書以外的各種舊紙本文獻,去發現當時更多更細微的生活 文化與思想感情。最後以一張愛書人貼在扉頁的告示作結: (圖:舊書扉頁告示) 如此愛書人,其書也總有流出的一日。是故吾等在世,不過逆旅一場。今 日櫃上之書,若干時日卻到他人櫃上;今日拋卻一紙一物,說不定五十年後又 成兒孫「偷窺」我們的舊文獻呢。 -- http://ngtsinlam.blogspot.com/ 活水來冊房, 新書、舊書、文獻、語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6.81.151
文章代碼(AID): #1B1JzcAo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