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紐約三部曲 - 玻璃城市

看板book作者 (我想悠閒的過生活)時間15年前 (2009/03/30 22:51),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blog.yam.com/hansli/article/20133943 這是紐約三部曲當中的一個故事 很喜歡作者不斷的切換主角的角色認知, 雖然沒有像當初看卡爾維諾的《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那麼般的驚豔, 但也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作者以全知第三人稱的口吻來講故事, 主角是一個名叫昆恩的作家, 過去發表過詩集、寫過劇本,還做過長篇的翻譯, 但結果似乎只是一種人生十之八九的那種不如意, 「他告訴他的朋友,他再也不要那部份的自我回來糾纏自己。」 所以他出現了另外一種身份, 他成為一個筆名叫做是威爾森的偵探小說家, 但諷刺的是,他的偵探小說似乎還挺受歡迎的, 這時候,我不得不提起在封面折頁對於本書作者的介紹: 保羅‧奧斯特 集小說家、詩人、劇作家、譯者、電影導演等多重身份於一身,被視為是美國當代 最勇於創新的小說家之一。 保羅‧奧斯特好像化身成書中的主角,先幽了自己一默, 或者是想在書中表達一種對於人生總是擅長諷刺的控訴,我無從得知, 主角昆恩就這樣隱身在威爾森的筆名之後(就像保羅‧奧斯特也隱身在昆恩的名字之後), 作家筆下創造出另外一個作家,當然他不會忘了還有一個可以賣弄的角色, 就是筆名威爾森所寫的小說裡的主人翁,他是沃克, 就像所有的偵探小說一樣,沃克偵辦過很多棘手的案子,也經歷過不少次的槍林彈雨, 作者是這麼形容著書裡這些角色的關係: 「昆恩逐漸成為一個三位一體的人,而威爾森像是操作木偶的人,昆恩則是那尊木偶, 沃克則是木偶發出的聲音。」 這是不是也是作者和他所創造出來的角色之間的關係呢? 你可以發現,真正掌握方向的角色是昆恩在寫偵探小說時所用的筆名威爾森, 卻不是他自己, 作者想說的是,作者本身其實只是被扮演的角色所趨動著的嗎? 說到木偶,直覺的想到《變腦》這部電影, 在片中,約翰庫薩克的角色正是一個在街頭賣藝的木偶師, 事業潦倒, 但是在無意中發現一條通往約翰馬克維奇心靈的入口, 他以操作木偶的技巧,而能夠進一步控制約翰馬克維奇的身體, 更利用約翰馬克維奇原本的名聲和地位, 轉換他原本的演戲跑道, 成為一個眾所皆知的木偶表演藝術大師, 這樣的角色,不也是一種三位一體, 你可能會想,這個角色的行為是由木偶師約翰庫薩克所操縱的, 是不是和前述作者所想說的, 作者本身其實只是被扮演的角色所趨動著,彼此有所不同呢? 是的是的,是不同的, 但是你可以想想約翰馬克維奇, 約翰馬克維奇這個著名的演員,在戲裡飾演的是同樣叫作約翰馬克維奇的角色, 他的行為是由誰趨動的呢? 是演員約翰馬克維奇?還是戲裡的角色約翰馬克維奇呢?還是那個街頭賣藝的木偶師? 這個演員來扮演一個演員的角色,讓這個故事變的饒富趣味, 作家筆下創造出另外一個作家,也讓人陷入一個思考的迴圈。 「一通撥錯的電話,揭開了故事的序幕。」 這是這個故事的開場白, 一通打給了昆恩,但是指名要找「保羅‧奧斯特」偵探的電話 (還記得保羅‧奧斯特其實是本書的作者嗎), 在三番兩次接到同樣的電話之後, 昆恩興起要假扮保羅‧奧斯特當個偵探來接受這個委託的意圖, 便一口答應電話彼端的請託, 監視委託者老公的父親,因為他可能會有迫害她的老公, 在監視的過程中,千篇一律,更百般無聊, 除了將所監視的情況紀錄在一本紅色的筆記本中之外, 昆恩開始思考被監視者的背景、行為和想法, 也開始思考委託人的背景、行為和想法, 更思考自己在這個委託事件中的角色, 在謎團無法解開的情況下, 他試著去找這個「保羅‧奧斯特」偵探, 尋著電話簿找, 他找到了一個名叫「保羅‧奧斯特」的作家, 這是我覺得這個故事很有趣的另外一個安排, 作者竟然自己也進到書裡面去了, 在故事裡和自己所創造出來的角色對話, 很有趣的安排, 現實和故事之間,角色和作家之間, 不斷的交錯、互換, 在閱讀的過程中, 不斷的看到作者創造這樣的驚奇挑逗他的讀者, 又或者是作者自己在創作的過程中, 想著假如能夠跟書裡的角色互動,那該是怎樣的一幅光景, 你會不會想到《穿越時空舊簡愛》裡的文學偵探-星期四‧夏呢? 裡面的角色可以進到書中,直接目睹經典著作的情境, 甚至和名著中的角色對話、互動, 這些作家大膽的幻想, 讓讀者和書中的角色,有了新鮮的體驗,有了另外一種形式的互動。 「就在這裡,故事陷入了曖昧模糊。所有資訊告罄,在這個句子之後所發生的事, 根本無從知曉。就算去猜,也毫無頭緒。」 故事的結尾,其實沒有一個清楚交待的結尾,是一個開放題,讓讀者自由的想像, 結尾收在第一人稱的敘事者正在聽這個「保羅‧奧斯特」講這一段奇事, 最後還拿給他一本紅色的筆記本,這面記載著這個故事的紅色筆記本, 是不是覺得又被作者耍了, 假如是「保羅‧奧斯特」跟正在跟說故事的第一人稱-「我」對談, 那麼這個第一人稱就不是「保羅‧奧斯特」了嗎? 但是假如你還記得的話, 這本書的作者正是「保羅‧奧斯特」, 他又一次切斷讀者認為理所當然的想法, 讓你再次覺得驚奇。 ---------- 書籍資訊 書名:《紐約三部曲 》The New York Trilogy 作者:保羅‧奧斯特 Paul Auster 譯者:江孟蓉 出版:皇冠 出版日期:1998/8/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99.113 ※ 編輯: hansli 來自: 218.166.99.113 (03/30 22:51) ※ 編輯: hansli 來自: 218.166.99.113 (03/30 22:51)

03/30 23:00, , 1F
這本在〈失控的邏輯課〉也有被提到
03/30 23:00, 1F
文章代碼(AID): #19qDnVF5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