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

看板book作者 (別來無恙)時間15年前 (2009/03/13 04:14),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年終都會注意中時與聯合的好書選輯報導,所以才訂了 這本書。如後記所云,《我們》刪去較為僵硬的部份, 純粹以國際勞工朋友的立場記錄身邊來來去去的菲律賓 勞工的故事。所謂僵硬的部份,大抵是台灣國際勞工協 會為國際勞工奔走、勞工上街頭抗議,以及略去「逃跑 勞工」延伸而來的法律或社會問題。 然而,這不全是菲籍勞工的故事,章節中不時穿插作者 的家庭背景與成長歷程,使人感覺這些勞工朋友確實進 入她的人生,因為認識了這些人,連帶追溯起自己的故 事,但是讀者並不會這麼早看到作者的「我」,要耐著 性子讀幾個章節才出現。這個「我」一出現,就變成了 「我們」,作者成為這些勞工當中的一份子。對於台灣 現況,她有怨懟、有不滿,但是很小心。我相信後記裡 她解釋刪去的部份必定也有情緒較為尖銳的用語。 生活在台灣,一般人對這些人面孔都不陌生,但如果沒 有勞雇或其他社交關係,或許彼此不容易交流。大台北 地區新莊線公車299由於行經化成路、中山路,或鄰 近五股工業區的緣故,自高中時代我就相當熟悉這些人 的存在。每逢假日,他們放假了(如果有假可放)就搭 公車跨過淡水河到台北市放鬆一下。不過我讀了書才知 道,他們很有可能到中山北路的天主教教會或者到集會 地找朋友。 作者好幾次強調一件事,這些勞工朋友不是笨,也不是 不擅溝通,他們來到這塊陌生的土地,說自己不熟練的 語言,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展現自己原有的性情?所以 這些人在教會或集會地有著另一面,是台灣人可能無法 觸及的。若設定處地為他們想,就知道他們遇到同鄉朋 友的感覺是多麼愉悅。 一位親戚以前的夫家請過外籍傭人,許多時間在照顧兩 個孩子。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她對我說你看起來太小, 彼時我差不多二十歲,她雖然也是二十多未滿三十,卻 已經是孩子的媽。我時常想我們的差異或許就在這裡。 這幾年因為那位親戚離婚的關係,沒再看過她,現在不 禁要去想:是否她也像書中的勞工逃跑了,轉而接地下 仲介給的工作,或是有了更好的去處:回家。 我與外籍勞工相處的經驗,多麼膚淺,多麼稀少,閱讀 這本書卻有好幾次眼眶溼了。但這卻不是作者的把戲, 而是活生生的故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178.28 ※ 編輯: defini 來自: 218.168.178.28 (03/13 04:16)

07/21 22:01, , 1F
推這本書與這篇文章
07/21 22:01, 1F
文章代碼(AID): #19kMqQGB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