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關於邪惡 (路西法效應)

看板book作者 (episold)時間15年前 (2009/02/11 14:28), 編輯推噓4(403)
留言7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誌有圖板 http://episold.pixnet.net/blog/post/24304268 讓我們為邪惡下一個定義。我的定義十分簡單,基於心理學一個原則: 邪惡建立於涉及傷害、虐待、命令、缺乏人性、毀滅無辜他者的刻意行 為,或使用權威、系統力量鼓勵且允許他人這麼做,並從中取得利益。 簡而言之,也就是「明知故犯」。 驅使人類行為的動力為何?是什麼決定了人類的思考和行動?是什麼讓 我們一部分的人道德感深重、正直不阿,而相對地又是什麼讓人容易拋 棄禮規、犯下罪錯?我們在回答這些人性問題時,是否都先假設是「內 在因子」決定了我們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而都忽略了「外在因子」對 於人類思考、感覺及行動的影響?在什麼狀況下我們會成為情境或群體 行為下的產物?有什麼事是你自信絕不會在任何脅迫下做出的呢? ────Philip G. Zimbardo, 《路西法效應》,商周,2008 最近看了一些東西,讓久已不聞世事(?)的我,開始思考所謂「邪惡」這件事情, 以及它距離一般人到底有多遠。《路西法效應》其實我才看了半本,作者在第一 章就開宗明義地說明重點:許多人認為那些做出壞事的人,身上具有某種邪惡的 特質使他們犯錯,但是對於像中世紀女巫狩獵、文化大革命、納粹、以及盧安達 種族屠殺等等,昨天還是你的好鄰居、好朋友,隔天就能拿槍殺你且毫無愧疚, 這些跨越歷史,犯罪人數龐大的殘酷事件,很難單以特質論解釋。 作者花了半本書展示三十年前他在史丹福大學主導的一個心理實驗「史丹福監獄 實驗」(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SPE),他們從自願參予者中篩選出心理 素質正常的十幾名年輕人,隨機分為獄卒與囚犯,盡可能模擬真實監獄環境,展 開為期兩週的實驗。然而這個與真實監獄相對乾淨舒適,獄卒囚犯雙方都沒有前 科、心理疾病與反社會傾向、平均智商與教育程度還比一般要高的實驗監獄,不 到五天,就有三名「囚犯」崩潰,為免造成更糟的後果,實驗而旋即中止。在這 250頁詳細的描述中,我們看到「獄卒」如何從一開始試探如何拿捏新到手的權利 與職責,到後來漸漸以尋釁為樂,視不合作的犯人為威脅而加以教訓;「囚犯」 從最初的玩笑對待,與獄卒強烈對立,到後來甚至遺忘了自己只是參予實驗隨時 有權退出,喪失了希望,完全無意反抗。難道這麼湊巧,挑出這些年輕人都是天 生的虐待狂與精神病患?還是有什麼原因,讓這些普通的年輕人轉變至此?若說 是環境造成,那麼,「心理變態」與「特殊環境下的普通人」,有什麼不同呢? 在2003年的日劇「新高校教師」裡,雖然沒有像1993版那樣重口味,但是也有耐 人尋味之處。主角得了不治之症只剩半年壽命,他不願意女友家人陪他一起痛苦, 離開原本舒適的環境獨自忍受寂寞,這樣的他卻做出了一件無法殘忍的事,也逐 漸走向崩潰(未免劇透,這裡就不說到底是什麼事了)。劇中有一個遊戲人間的標 準型大壞蛋,卻對主角這麼說:「我誰都不怕,唯獨怕你,因為你就要死了,沒 什麼做不出的。」主角的行為看得出原本是個溫柔的人,這是否可以歸類於「特 殊環境下的普通人」?如果想得寬一點,小時候遭到家暴,長大後也對家人暴力 相向的人,是否也是如此呢?並不是他們身上有什麼特質,而是他們身上發生了 什麼事? 這兩天也看宮部美幸的《模仿犯》,之前看她的《理由》時,就十分意外地被這 全知白描手法深深吸引,在《模仿犯》中更加發揚光大。這閱讀經驗很像在偷窺 別人腦袋,看到許多從來沒有想像過的事物,很新鮮,但是也很累,一邊看一邊 為人性之複雜感到不可思議,許多時候也無法理解。《模仿犯》中的犯人之一( 說出來沒關係吧?前四分之一就已經說出犯人是誰了),姊姊在兩歲時過世,做為 替代品出生的他被取為相同的名字,一生被姊姊的陰影纏繞,因此犯下重罪。當 然這理由一點都不特別,自從佛洛伊德的「那個」發表後,哪個人沒有童年陰影 和性不滿啊。但是《模仿犯》中詳細描繪了犯人的過去與心理,在剛看了《路西 法效應》的我看來,開始一直想著:如果是我在這環境下,會怎麼樣?如果是任 何人......他們會怎麼樣? 在《路西法效應》探討了一些讓好人為惡十分有用的手段,其一就是「去人性化」: 他們不是人,他們是惡魔/女巫/人渣/動物/請自行代換,總之他們不是人,不用 給他們人類的待遇。好人是有道德的,有道德就有罪惡感,因此特別需要這些合 理化來說服自己,而且,相當成功,例如《模仿犯》中的被害者,在犯人這個「 導演」的眼中都是他的女演員,完全沒有人類的個體性。 更甚也是更常見的情形,這種想像帶著深厚敵意,對方不但不是人類,而且十分 可恨,原因不拘於一,處處可見人類的想像力之豐富。《路西法效應》的注解提 到一篇《侵略與暴力行為》(p.560),其作者認為屠殺的目標群體,受歷史與政治 因素影響,選擇一個「先前長期取得不正當好處」的群體,這樣就有足夠的理由 去仇視他們。有沒有感覺很熟悉呀?創造外部敵人是內部團結的好方法,其實用 在報紙上可是天天看得見。既得利益者是其中一種方便好用的選項,相對於我們 這些「好人」,敵人可以是任何形象。 另一個幫助好人免於罪惡感折磨的方法是「角色分隔」。同一個人在不同時候是 扮演不同角色的,就算是一個七歲小孩,在校是學生,回家是爸媽的孩子,在弟 弟妹妹面前卻是個大姊姊,人類可說從小就有這種訓練,在工作上與在家也都是 不同的。藉由這種方法把行為切割開來,外遇的妻子回家可以繼續扮演賢妻良母, 囚禁妻兒凌虐的父親到了公司能夠扮演親切能幹的上司,毫不相干。除了免罪之 外,增加好人的犯罪意願也很有用,其一是「去個人化」,意思就是匿名。在沒 有人知道是誰做的情況下,例如,網路上,好人不用冒著危害名聲的風險作壞事, 意願大大提高。 《路西法效應》的一個重點是好人在權威底下居然聽命做出不可思議的壞事,然 而在史丹福監獄實驗中,「獄卒」完全沒有接受到這樣的指令,他們甚至沒有明 白地被任何組織洗腦說囚犯都是一些豬狗不如的東西,卻自發地把那些原本可以 執行得很正派的監獄規範,扭轉成為做惡的工具,這讓我十分驚訝。除此之外, 如果把「獄卒」簡化成一群意外得到絕對權力控制某些人的人,這樣的權利(能 力),加上前面所提的去人性化(製造敵人)與去個人化(匿名),甚至不需要權威的 脅迫與引導,是否就能成為一個好人豋場的完美舞台?這些條件真的很容易達成, 例如在學校裡有人跟你說,那個誰誰誰很愛打小報告,是老師的寵物,等下體育 課我幫你把風,你去把她課本藏起來,她不會發現的,就是發現了也不敢怎麼樣 的。你做嗎?換個場景,如果你意外拿到一個腦滿腸肥的政客的帳戶資料,利用 這些資料可以提領拿他的錢而完全沒有曝光風險,如何?會想著「這肯定是貪污 的錢吧!我拿到之後會捐20%出來的」然後就領了嗎?甚至不需要三項條件全滿, 像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很多很多出來...... 只要有機會,邪惡,離我們並不遠。 ps. 跟邪惡一樣,絕望其實也離我們不遠,很難想像史丹福監獄實驗中的囚犯, 前兩天還是個自由自在的大學生,扮演囚犯三天後,竟然全然融入角色,忘記自 己原本的權利,完全放棄抵抗,就像電擊實驗中的猴子,就算香蕉當前,牠因為 之前的經驗被電怕了,再也不敢嘗試,以致於活活餓死。電影「V怪客」裡,女 主角被抓遭到嚴刑拷打,很快失去了求生意志也放棄逃跑,直到最後才發現囚室 的門始終都沒有鎖上,她是被她自己的恐懼囚禁了。我也有聽說有人(傳說中的 朋友的朋友),小時候被父母打怕了留下很深的陰影,就算長大之後,只要父母 臉一變手一抬,舊日的恐懼馬上回到心理,再也不敢反抗,但其實父母都老了, 真要打起來是不可能勝過年輕人的。這不算特殊,地球上每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 對於令人絕望的種種心理控制手法都大有研究,饒你是百鍊鋼也要化為繞指柔, 只是現在更加精進,不需要拔指甲、上夾棍也能有同樣的效果。史丹福監獄實驗 中,這些獄卒一沒經驗,二不專業,三在研究者監視下,四被禁止對囚犯動手, 但三天之內就有一個囚犯崩潰了,說真的我還真不知道我能撐多久。 ps2.這篇文章還沒有講到權威下助紂為虐的好人,就已經暴長的快三千字了,其 實《路西法效應》我都還沒有看完呢,只是同期推理小說看得多了,愈發覺得人 性深奧,一時思潮洶湧就先寫了,等書看完再看看有沒有新的想法吧。 God is in the rain...... Just that will we ever get it? -- 我都快不清醒了,你還想不脫節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4.59.1.64

02/11 16:38, , 1F
看完這本書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去人性化"竟是如此容易...
02/11 16:38, 1F

02/11 16:52, , 2F
大推這本書.. 我也才剛看完監獄實驗而已.. 就爆多心得的
02/11 16:52, 2F

02/11 16:54, , 3F
最高興的是.. 我在城邦回頭書展.. 用39折撿到它 XD
02/11 16:54, 3F

02/11 17:10, , 4F
我覺得翻譯很爛,毀了這本好書
02/11 17:10, 4F

02/11 17:11, , 5F
翻得非常不順,有翻譯錯誤及缺字情形。
02/11 17:11, 5F

03/17 17:03, , 6F
我喜歡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值得思考...
03/17 17:03, 6F

03/17 17:05, , 7F
我們似乎非常容易受到情境因子的影響...而不自知...
03/17 17:05, 7F
文章代碼(AID): #19ac_zCO (book)